后欧洲高等教育区时代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及其问题

2019-12-23 07:33李璐怡
关键词:博洛尼亚公报学分

陈 勇,李璐怡

(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2.温州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浙江温州 325035;3.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语文组,浙江温州 325003)

1999年6月,欧洲29国的教育部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提出在2010年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EHEA)的设想,由此拉开欧洲以高等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所谓“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的序幕。“博洛尼亚进程”(简称“进程”)对欧洲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日渐发展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综观国内学者的研究,大致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关于“博洛尼亚进程”的背景、历程及其内容的研究;第二,“博洛尼亚进程”在欧洲各国的发展实践;第三,“博洛尼亚进程”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等[1]。从研究内容的时效性来看,国内学者的研究多数集中于2010年前后,即以“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成立作为一个时间节点。对于2010年以后,即所谓的“后欧洲高等教育区时代”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向关注不够,有关意大利的研究表现尤为明显①国内学界的研究集中于讨论“欧洲高等教育区”成立以前,“博洛尼亚进程”对意大利高等教育的影响。如意大利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改革,参见:佛朝晖.博洛尼亚进程中意大利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52-55.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参见:佛朝晖.博洛尼亚进程中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8(2):74-78.马里滋亚·朱利莫,卡洛·南尼,梅伟惠.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意大利大学改革[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42-151.意大利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的改革,参见:佛朝晖.博洛尼亚进程中意大利高等教育学位制度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9(1):67-70,85。。本文的主旨在于以“欧洲高等教育区”成立以后,“博洛尼亚进程”工作重心的发展变化作为宏观背景,具体分析意大利高等教育近几年的改革及其问题,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后欧洲高等教育区时代“博洛尼亚进程”的最新进展

“博洛尼亚进程”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副产品。欧盟的成立打破了欧洲各国传统的地理边界,实现了商品与人员的自由流通。欧洲的市场、就业机会、人员的流动等变得日益国际化和一体化。反观欧洲各国的高等教育,由于历史与传统等多方面的原因,各国高等教育在学位体系、课程结构与技能培训等方面差异明显;有些国家在护理人员的教育方面甚至还没有完成从职业培训到高等教育方向的过渡[2]。这使得国与国之间毕业生文凭的相互认可、学生的流动与就业等面临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99年欧洲29国的教育部部长联合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宣布至2010年建立所谓的“欧洲高等教育区”,以推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

为确保欧洲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实现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宣言还确定两年一次的部长峰会制度。每次会议都会发布一份会议公报,作为会后指导欧洲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截止2017年,博洛尼亚进程共召开了9次部长峰会,发布了2份宣言与7份公报,即《博洛尼亚宣言》(1999)、《布拉格公报》(2001)、《柏林公报》(2003)、《卑尔根公报》(2005)、《伦敦公报》(2007)、《鲁汶公报》(2009)、《布达佩斯-维也纳宣言》(2010)、《布加勒斯特公报》(2012年)和《埃里温公报》(2015年)。

自1999年《博洛尼亚宣言》的发表到2007年的《伦敦公报》可以视为博洛尼亚进程的第一阶段,即欧洲高等教育区成立前的准备阶段。为推动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1999年的《博洛尼亚宣言》共确定了六大行动目标:第一,通过颁发文凭的补充说明,推动可辨识的、具有可比性的学位系统的建立;第二,建立学士与硕士两级学位体系;第三,建立学分累积与转换系统,以推动学生的广泛流动;第四,消除各种障碍,推动师生的自由流动;第五,建立共同的质量保障标准与指南;第六,在高等教育方面推动欧洲维度的合作与建设[3]3-4。2001年,第二次部长级峰会召开,会后发布的《布拉格公报》新增三项行动目标:第一,终身学习;第二,在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方面,积极鼓励大学、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学生的参与;第三,提升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吸引力[4]2-3。在此基础上,2003年的《柏林公报》对行动目标做了最后一项补充,提出建立学士、硕士与博士三级学位体系的目标[5]7。2005年的《卑尔根公报》与2007年的《伦敦公报》,继续对“进程”在近些年来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一番评估;同时,签约国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不仅包括欧盟成员,而且还把那些积极努力加入欧盟的国家也包括进来;最后,为体现欧洲高等教育的世界性目标,会议还邀请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非欧洲国家的代表出席峰会[6]4-5。

2009年,第六次部长级峰会在比利时的鲁汶召开,会后发布的《鲁汶公报》,不仅总结了过去近十年“进程”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而且还就2010年“欧洲高等教育区”建立以后、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做了进一步的规划。因此,我们有理由把2009年《鲁汶公报》的发表,视为“进程”下一个十年,即所谓的“后欧洲高等教育区时代”的开始。迄今为止,围绕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与内容,共召开了四次部长级会议,发布了一次宣言与三次公报,分别为《鲁汶公报》(2009)、《布达佩斯-维也纳宣言》(2010)、《布加勒斯特公报》(2012年)和《埃里温公报》(2015年)。

自2009年《鲁汶公报》开始,历次部长级会议都会在宣言或公报中,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一番肯定性的总结,主要包括:第一,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变得更具兼容性与可比较性;第二,学习者的流动变得更加便利,高等院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与教师。第三,欧洲高等教育在质量保障方面取得巨大进步:“欧洲质量保障标准与准则”得到普遍采用、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注册机制建立。第三,“进程”推动了文凭补充协议与欧洲学分累积与转换系统的建立,进一步增强了高等教育的透明度与认可度[7]2。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第二阶段的部长级会议另外还明确指出当前“进程”所遭遇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遭遇的挑战主要包括:第一,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造成高校不能获得充足的资金,并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更加充满不确定性[8]2。第二,欧洲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新移民模式以及极端主义和激进主义的威胁。第三,全球化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及研究的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1。

同时,历次公告也指出,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机构改革的实施并不均衡。“进程”的许多改革目标并没有在所有成员国都得到有效实施;一些国家拒不实施改革,削弱了整个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功能和声望[9]3。第二,欧洲高等教育区内部的教师与学生流动呈现不均衡发展的态势: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出的师生数量远大于流入的数量[8]4。

面对这些共同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第二阶段的部长级会议提出了许多设想,并进一步对第一阶段“进程”的愿景做出修正。面对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各国教育经费遭大幅度削减的窘况,2012年的《布加勒斯特公报》开宗明义地呼吁各国政府,“为了未来而投资高等教育”。公报指出,高等教育是解决欧洲当前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繁荣的知识社会的基础。因此,公报呼吁各国致力于确保可能是最高水准的、对高等教育的公共资金支持,致力于确保其他合适的资源投入,以此作为对“我们未来的投资”[8]1。

面对居民的日益多元化、外来移民的涌入以及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欧洲高等教育区呼吁把建成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教育系统作为主要目标,致力于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渠道,支持高等院校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供相宜的学习计划,致力于加强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联系[9]2。

面对全球化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所造成的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欧洲高等教育区宣布把加强毕业生在整个劳动年限中的就业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支持高等教育院校致力于探讨达成这些目标的不同方法,如加强与雇主的对话,实施一些能够确保理论与实践保持平衡的教学计划,鼓励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与创新能力,追踪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倡在学习与实习方面实现国际化的流动,以此作为加强能力培养与增加学生工作机会的重要举措[9]2。

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如机构改革的不均衡问题,《埃里温公报》强调指出,实施共同的机构改革是欧洲高等教育区得以巩固的前提条件。从长远来看,这同样也是欧洲高等教育区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因而,各成员国愿意通过政策对话以及实践交流等途径,为那些在实施方面遭遇困境的成员国提供目标支持[9]3。同时,针对师生流动的不均衡问题,《布加勒斯特公报》指出,如果“移动的不均衡被至少一方视为不可忍受,我们鼓励相关国家共同致力于寻找一个解决方案,并确保该方案与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流动战略相一致”[8]4。

二、“博洛尼亚进程”第一阶段意大利的高等教育改革

1999年意大利高等教育改革——“泽奇诺改革”开始之前,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意大利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为:第一,传统学制时间长、课程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期以来,意大利大学有且只有一种学位体系,即学士学位(Laurea),学制一般为4至6年[10]。受此影响,意大利大学生的毕业率普遍偏低。据统计,改革之前,意大利大学生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通常需要7 - 8年;大学生的平均毕业年龄为27岁。1970年,辍学率达到70%;2000 - 2001年,本科毕业率最低,只有4%[11]153-154。第二,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意大利大学的普及率低于平均水平。在意大利,25 - 34岁的年轻人中,只有12%的人拥有大学文凭;与此相对,同时期欧盟国家的平均值为29%[11]154。

1999年开启的“博洛尼亚进程”对意大利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在“进程”的指导之下,意大利逐渐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道路。总体而言,在“进程”开始的第一阶段,意大利高等教育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采用学分制。为促进学生的流动与欧洲教育的一体化,“博洛尼亚进程”提出建立欧洲学分累积与转换系统。受“进程”的影响,1999年,意大利开始实施学分制改革。通常,一个学分等同于学生2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学生每学年的平均学习量需要达到60学分,相当于1 500学时。学生只有在通过课程的考试或其他形式的认定以后,方才能拿到指定的学分①DECRETO 3 novembre 1999, n. 509, “Regolamento recante norme concernenti l'autonomia didattica degli atenei”,[EB/OL].[2017-10-20].http://www.normattiva.it/atto/caricaDettaglioAtto?atto.dataPubblicazioneGazzetta=2000-01-04&atto.codiceRedazionale=099G0577&queryString=%3FmeseProvvedimento%3D%26formType%3Dricerca_semplice%26numero Articolo%3D%26numeroProvvedimento%3D509%26testo%3D%26annoProvvedimento%3D1999%26giornoProvvediment o%3D¤tPage=1.。不过,鉴于学分只能用来衡量学生的学习量,作为补充,学校另外采用考试制度,利用分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每门课程的考试总分设置为30分,考试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即口试、笔试和能力测试,具体采取哪种形式由各大高校自行决定。

第二,重新设置本科课程,各类课程按照性质重新归类,确立了六大板块的教学内容,即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拓展文化视野和跨学科的补充课程、选修课、与学历学位考试有关的培训课程、外语以及计算机等与工作相关的培训课程②DECRETO 3 novembre 1999, n. 509, “Regolamento recante norme concernenti l'autonomia didattica degli atenei”.[EB/OL].[2017-10-20].http://www.normattiva.it/atto/caricaDettaglioAtto?atto.dataPubblicazioneGazzetta=2000-01-04&atto.codiceRedazionale=099G0577&queryString=%3FmeseProvvedimento%3D%26formType%3Dricerca_semplice%26numero Articolo%3D%26numeroProvvedimento%3D509%26testo%3D%26annoProvvedimento%3D1999%26giornoProvvediment o%3D¤tPage=1.。课程的重新归类,目的既是为了避免学士学位课程与硕士学位课程之间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同时也是为了保证不同学校、相同学科的学生之间所修课程的可比性,以促进学生的流动。经过1999年的大学改革之后,意大利“全国共有42个本科课程分类、104个硕士课程分类。在卫生医疗方面,增加了4个本科课程分类和4个硕士课程分类;在国防和安全学方面,增加了一个本科课程分类和一个硕士课程分类”[12]。

第三,在学分与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建立“3+2+3”三级学位制度,即第一级的3年制学士学位、第二级的2年制硕士学位与第三级3年的博士学位。根据509/1999号法令的规定,意大利大学有权颁发的文凭共四种,即学士(Laurea)、专业硕士(Laurea Specialistica)、专业文凭(Diploma Di Specializzazione)与博士研究生(Dottorato Di Ricerca)。意大利高中毕业生均可以申请攻读学士学位,学制三年,每年60学分,修满180学分就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毕业以后,学生如果还想继续深造,可以选择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学制两年,学分共120分。专业硕士学位的持有者,还可以选择攻读博士研究生,学制通常3 - 4年;对于博士研究生的学分,意大利大学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不过,在通常的学位体系之外,针对一些特殊专业,如医学、师范以及法律等专业的特殊需求,新学位体系还首次引入了“专业文凭”的概念,共分两个等级,即“一级硕士”(Master 1° Livello)与“二级硕士”(Master 2° Livello)。学生在获得本科毕业文凭以后,如果选择再学习一年,修满60学分,就可以获得“一级硕士”学位;同样,学生在获得“专业硕士”文凭以后,如果选择再学习一年,修满60学分,就可以获得“二级硕士”学位①DECRETO 3 novembre 1999, n. 509, “Regolamento recante norme concernenti l'autonomia didattica degli atenei”.。

经历第一阶段的改革,意大利高等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不仅教育体系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而且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也趋于同步。不过,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本科学制由四年缩减为三年,导致教育质量受到影响。三年制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职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第二类为研究人员的培养。学制的缩短,迫使不少学校在本科课程的设置方面左右摇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为此,2004年,中右派政府的莫拉蒂部长颁布第270/2004号法令,提出了所谓的“Y”型本科模式。根据新法令,大学教育的第一年为基础教育学年,共60学分;在第一学年里,学校不对学生进行分流,但所有学生必须修满60学分。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以后,大学再开始对学生进行分流:一类学生走职业化方向;另一类学生走研究型方向。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职业化方向的学生主要接受有关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研究型方向的学生则主要接受基础和理论知识的培训②DECRETO-LEGGE 13 settembre 2004, n. 240, “Misure per favorire l'accesso alla locazione da parte di conduttori in condizioni di disagio abitativo conseguente a provvedimenti esecutivi di rilascio, nonche' integrazioni alla legge 9 dicembre 1998, n. 431.” [EB/OL]. [2017-10-23]. http://www.normattiva.it/atto/caricaDettaglioAtto? atto.dataPubblicazioneGazzetta=2004-09-13&atto.codiceRedazionale=004G0269&queryString=%3FmeseProvvedimento%3 D%26formType%3Dricerca_semplice%26numeroArticolo%3D%26numeroProvvedimento%3D240%26testo%3D%26an noProvvedimento%3D2004%26giornoProvvedimento%3D¤tPage=1.。“Y”型教育模式打破了专业之间壁垒,极大促进了跨学科教育的发展。因而,2006年接任的中左派政府教育部长法比奥·姆西不仅肯定了“Y”型教育模式,而且还决定于2011年前在意大利全面推行。

三、后欧洲高等教育区时代意大利的高等教育改革

经过第一阶段的改革之后,意大利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2培养体制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学生的教育机会增加,大学的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③不过,也有有研究者指出,“博洛尼亚进程”对意大利高校教学效率的积极影响,在改革的初期表现最为明显;但在改革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在教育效率方面,意大利高校逐渐显示出停滞、甚至是倒退的现象。参见Calogero Guccio, Marco Ferdinando Martorana, Luisa Monaco.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he Bologna Process on the Efficiency Convergence of Italian Universities: a non-parametric frontier [J]. J Prod Anal,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5.。意大利大学课程从2000 - 2001学年的2 444门上升到2005 - 2006学年的5 434门,同比增长了122.3%。外国留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从2001年到2005年,增加了47.4%。学生缺课情况也有所改善,1994 - 1995学年,意大利缺课学生的比例高达41.5%;在改革之后的2001 - 2002学年和2003 -2004学年,缺课比例保持在36%左右[12]。不过,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意大利高等教育的一些“顽疾”依然十分明显。例如,意大利高等教育仍然面临资源浪费、贪大求全、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统计资料显示,在意大利所有大学本科班级里,有37个本科班只有一名注册学生;同时,就所有科系的学生人数而言,有327个科系的学生人数不足15人[11]164。

同时,自2008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意大利经济遭受重创,不仅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而且还造成政府的财政危机。2008年,意大利最后一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比2007年同比下降1.9%,出口减少8.9%。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波及财政领域:2008年,意大利财政赤字高达529亿欧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8%。因此,在2009 - 2011年的公共财政预算里,意大利政府提出分别削减公共财政预算81.35亿欧元、85.29亿欧元和152.11亿欧元[13]165-166。

鉴于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政府无法如泽奇诺部长时代那样,通过采取统一的改革方案予以解决,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举措。实际早在2006年,意大利新上任的政府公共教育部部长——朱塞佩·费奥罗尼就提出了著名的“螺丝刀”政策,即选择采取了一条渐进的、协商式的改革举措,特点是有目的性地调整,而不是总体性的改革规划[11]117。继任的教育部部长吉尔米尼接续了这一政策。

面对全球爆发金融与经济危机、政府经费紧缺的新情况,意大利教育部门也不得不顺应形势,采取了两大举措:

第一,大幅度削减大学经费支出。根据2008年第133号法案第66条第13条款,未来五年,意大利大学将逐渐减少一揽子基金①一揽子资金主要用于人员经费支出和维持大学日常运作。的数额:2009年,减少0.635亿欧元;2010年,减少1.9亿欧元;2011年,减少3.16亿欧元;2012年,减少4.17亿欧元;2013年,减少4.55亿欧元。不过,新法案通过以后,立即遭到激烈反对,各地游行示威不断,因此,2009年大学获得的一揽子基金不但没有减少,相反增加了0.2亿欧元[13]167-168。但从2010年开始,意大利教育经费首次出现下调。2010年,意大利大学的一揽子基金比2009年减少2.79亿欧元,下调3.77%[13]168。

第二,允许大学私有化。2008年第133号法案第5条第16款规定,意大利公立大学可转型为私立基金会,由基金会接管原有公立大学所有关系与资产所有权,从而拉开了意大利大学私有化的进程。根据新规定,取消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之间的区别,特别是有关学费的规定。传统上,意大利公立大学一般实施低学费制度。但在新规定颁行以后,公立大学的学费也可以适量上涨。如博科尼大学,在新规定实施以后,每年的学费就从4 300欧元上涨到9 650欧元[13]170。

面对意大利高等教育机构存在资源浪费、贪大求全、效率低下等问题,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管理方面的改革。

首先是对大学组织形式方面的改革。根据240/2010号法律规定,大学管理机构应包括校长、学术委员会、行政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评估机构和总干事。为避免校长终身制带来的各种弊端,新法令规定,校长任期不能超过一届,并且每届最多6年。任期内,如果校长得不到信任,学校甚至可以罢免校长。针对过去学术委员会权力一家独大的现象,新条例明确区分了学术委员会与新成立的行政委员会的职责范围:

前者的职责是关注大学学术水平的提升,后者关注大学的行政、人事和经费的管理。行政委员会人数不能超过11人,其组成成员包括校长、若干名教师代表、一名学生代表和至少3名校外成员。审计委员会由5名成员组成,其中有3名正式成员与2名补充人员。评估办则主要由校外人员组成①LEGGE 30 dicembre 2010, n. 240, “Norme in materia di organizzazione delle università, di personale accademico e reclutamento, nonché delega al Governo per incentivare la qualità e l'efficienza del sistema universitario” [EB/OL].[2017-10-25].http://www.normattiva.it/atto/caricaDettaglioAtto?atto.dataPubblicazioneGazzetta=2011-01-14&atto.codice Redazionale=011G0009&queryString=%3FmeseProvvedimento%3D%26formType%3Dricerca_semplice%26numeroArt icolo%3D%26numeroProvvedimento%3D240%26testo%3D%26annoProvvedimento%3D2010%26giornoProvvediment o%3D¤tPage=1.。

其次,重组大学内部的科系。针对一些学院因生源严重不足而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新立法规定,大规模削减大学的学院数量,每所大学的学院数不能超过12个;每一个领域最少要有50名正教授,自然学科领域因而深受影响,削减力度最大,预计将从目前的370个减少到一半。在学院重组的大形势之下,研究所的职能得到强化,承担了研究、教学和对外活动的任务。

再者,在财政拨款方面,打破过去“下雨式”的拨款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注重质量和效率,根据各大高校研究和教学质量的考核结果划拨款项。改革强调简单、效率和效能。根据第1/2009号法案第2条的规定,一揽子基金里,至少预留7%的基金,根据大学在教学和科研考核方面的表现予以分配,并且这一比例将逐年上升,并最终上涨至30%。一揽子基金的分配以三大参数作为标准:第一,基数,即大学往年所获得的资金。第二,可变数额,以教育部的考核结果作为标准,考核优胜者将获得更多的国家拨款。第三,其他因素,如额外经费来源或国家经费中的特别项目等[13]172。

最后,大学教师聘用制度方面的改革。过去,在学术人才的招聘与晋升方面,由于教授所具有的垄断地位,意大利高校的“近亲繁殖”与“地方主义”色彩浓厚。为打破这种局面,新立法规定,废除各高校自主评审制度,代之以“全国性的资格授予”机制。副教授、教授职称由各大学通过公开选拔来授予,目的是打破“地方主义”的限制。不过,在有关研究员的录用方面,新立法引入竞争机制,规定研究员的聘用采用合同制的形式,最长年限为8年。在8年内,研究员如果顺利晋升为副教授,则可以继续留在高校;但如果没有顺利晋级,那么他就必须离开高校。

在博洛尼亚进程的影响之下,经过一系列改革,意大利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无论是在学位体系的设置方面,还是在学分与课程的设计方面,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日益与欧洲其他国家接轨,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分、文凭的互认,而且还便利了学生的跨校以及跨国流动。不过,自2008年以后,随着欧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意大利政府不得不大幅度削减教育经费支出,不得不改变以往“下雨式”的拨款方式,在教育经费的拨款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各所高校在教学与科研考核方面的结果分配教育经费。为防止各高校在学术人才的聘用方面“近亲繁殖”,意大利政府实施了全国性评审的机制。但是,政府有关新聘教师8年服务期的规定,使得年轻教师面临不晋升职称就失业的巨大压力,许多年轻人因此不愿意选择学术研究的道路。在年轻教师数量减少的同时,意大利高校教师的老龄化也日益严重,这些都是意大利政府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博洛尼亚公报学分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
一图读懂2016年度党内统计公报
梦回博洛尼亚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从公报解读2014
深度透视欧洲汽保市场:参展意大利博洛尼亚汽保展会后记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