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2019-12-23 15:57钱秀芳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技能

◆钱秀芳

(广西科技商贸高级技工学校 广西 545005)

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及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设置等不太合理,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把职业教育与职业能力割裂开了,一是学习内容陈旧,二是重理论轻实践,三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调、枯燥,四是考核方式单一,结果是学生毕业难就业,企业做工难招工,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与学校的人才定位没有一致,学生失业是结构性的失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挑战,以商贸服务示范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引领,带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指导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迫在眉睫。

1 现代学徒制的前生今世

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长期稳定的师徒关系,形成系统的、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的、区别于传统单一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被以德、英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证明行之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1],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趋势。

在2014年之前,从技能人才实践培养层面看,国内部分地区和少数职业院校进行了现代学徒制试点,但总体上是学校热情、政府积极、企业冷淡[2]。2014年2月,在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现代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与此同时,各省市级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柳州市、百色市也迅速启动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进入了全新的状态,即政府政策推动,院校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重点是“现代”为核心[3],是在学校与企业双主体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突出职业能力为核心,改变了教育生态,教学内容是企业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教学方法是以企业岗位技能需要为依据动态改变。培养方式是系统培养,而非传统师傅带徒弟在某个单一领域作坊似培养,培养主体是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学生身份是学生与准员工双身份,授课是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学校课堂是学校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教学实践基地双课堂,考核机制是学校、企业共同考核的双考核制。

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使职业教育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相应变化。

3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思路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通常是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思路下,把整个课程的相关组合要素按照一定规则重新整合,使各个课程构成要素统一指向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所有可实现的目标的系统[4]。

课程体系构建以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依据,是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关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有巨大反差,传统闭门造车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企业行业岗位技能需要。以商贸服务示范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下,借鉴德国“二元制”模式和英国现代学徒制,突出职业能力,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其最核心的内容正是解决好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按学科体系进行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三段式”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与企业产业链岗位技能群一致的、“工作任务典型化、模块式”的、校企共同开发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解决了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人才岗位技能需求。

4 开展现代学徒制下的课程体系构建举措

对于现代学徒制,我国目前还未建立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国家标准,导致同一行业不同试点项目培养的学徒技能、知识结构有差异,在很多标准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学习国际上的课程标准,但同时要本土化创新

4.1 课程体系设计策略

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对美国学者雅克布斯的课程改革的六个不同的设计策略进行整合。

(1)打破学科体系框架,以产业链岗位技能群需求为体系。

如计算机应用专业有二维平面设计、三维动漫(动画设计)、后期影视制作、网页(网站)设计与制作、平面广告设计制作等课程,都对应不同的广告设计服务、影视动漫等产业链,而每条链上涉及不同美工、客服、运营等岗位,不同岗位有不同任务。将典型任务进行提取,对应不同的课程,进而可以形成不同的课程体系,同样是药剂专业所涉及的中医与药物制剂,他们的专业课与核心课都可以以企业行业产业链岗位技能的需要重新整合。

(2)以企业、行业产业链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如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与平面设计等其他课程内容均涉及相同的色彩视觉内容,可以将其公共部分内容提取自成一门课程,类似学科体系中的公共课,但不同于传统基础课程公共课,因为传统公共课是相对专业课而言的,而这里的提取相同内容,是指各专业课中相同相关知识部分,也对应不同岗位都需要具有的相同技能,然后其他内容(个性化的岗位技能)作为一门课程,而非每门课程都要重复讲相关内容[5]。

(3)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理实一体,实践岗位技能需要引出相关理念理论。

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问题,遇到问题尝试着去找到解决办法,这是我们大多数学生愿意去思考的,比起讲完所有理论,再去实践锻炼,效果好得多,是因为理论冗长学生听不懂也不愿听,无兴趣,或者是学生听了理论不知道用到哪?如何用?记不住,显然这样的理论无法指导实践,成效不大。如果采用理实一体,问题导向就能很好结合实生实际、岗位实际,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又能直观易懂。

4.2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依据

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了职业教育各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其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就以此为依据,校企为载体,共研共育共担。

4.2.1 以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为依据

目前,以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经济发展产业链岗位需求分析,最适合的岗位有:(1)计算机应用与维修;(2)计算机销售;(3)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4)计算机网络维护;(5)网络综合布线、施工;(7)网页制作、网站维护。所有这些职业岗位群中,岗位分工与企业大小有关系,大企业分工相对较细,强调一线员工在某工作岗位对应的突出能力,而小企业、微型企业则更强调基层员工需有复合技能,希望这些员工能同时满足多个岗位需求。

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定位一方面强调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基础薄弱实际情况。面向基层岗位,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综合素质强,具有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初、中级技术型人才。

按以上目标,改革专业毕业生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为依据,引领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程体系重构。

4.2.2 致力于以“五对接”为依据

国务院办公室印发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需要和导向,努力以“五对接”为依据,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显而易见,“五对接”的实现是解决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核心,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方向,与之相应的“1+x”证制度也已然提上日程,如药剂专业学生与职业融合,学生与学徒一致,可以通过改革课程体系,获取多种证书实施现代学徒制。

4.2.3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据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专业的发展与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公共服务需要相适应,相一致,优化布局,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重构。一是必须以当地经济发展为导向,满足当地经济岗位对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的需要。二是职业教育各专业课程改革必须要以行业发展趋势为依据,培养人才具有前瞻性,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并以此为基础,反过来寻求优势优质的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4.2.4 以培养可持续终身能力发展的人才为依据

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经济产业链不断转型升级与发展,专业课程体系就得改变传统的“终结性”教育,而变为可持续的终身学习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就业为前提,课程设置的内容就要以满足学生就业为目标相一致的岗位技能需求为指导。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改革正是强调学生终身发展的技能学习,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改革重构的目标体现在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生和学徒角色变换中先适应企业环境,再在这种交替环境中学会学习与探索,不是简单地做企业员工。因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一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夯实学习专业基础技能和核心基础知识的合适课程,确保现代学徒制的深入与发展,这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的传授,夯实学生后续学习的能力,以便他们能随着岗位的变化,适应社会,获得发展。

4.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4.3.1 双主体原则

培养的学生是否成才,是否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价值,是以企业行业实际产业岗位技能中体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整合是以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共育为特征,构建实践性实训课程体系。

4.3.2 双身份原则

学生—学员—学徒,角色不同,对应授课、学习内容也就不同。

4.3.3 双导师制原则

课程内容的传授方法、教学模式受制于课程内容,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角色,意味着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整合。

4.3.4 双考核原则

学生评价的方式不在单一由学校考评,要经过行业、企业、社会机构进行考核,突出职业能力、专业技能。

5 结语

总之,至目前为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外效果明显,在我国正逐渐由政府参与到学校与企业中进行试点,有一定的趋势,但是,由于现代学徒制涉及学校、企业,甚至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参与,真正实施过程中各自的利益着眼点不同,各种体制、机制的建立还需要时间完善,其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在坚持一定原则与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边实施边调整修订,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技能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