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剂对不同水平油脂日粮肉鸡屠宰性能及养分代谢率的影响

2019-12-23 06:44张世忠陈盛星严梦涵
福建畜牧兽医 2019年6期
关键词:代谢率乳化剂油脂

张世忠 陈盛星 刘 景* 韩 笑 周 红 严梦涵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福州 350013;2.中鲨动物保健品(厦门)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06;3.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2)

日常饲料中添加油脂作为提高肉用畜禽日增重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所使用。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适量油脂可以提高畜禽对饲料营养的吸收率和转化率[1]。但油脂添加量过多会使肝胆负担加重,引起畜禽消化代谢障碍,影响饲料营养的吸收和转化[2]。同时摄入过多油脂会导致畜禽出现脂肪肝、脂肪含量过多、屠宰性能下降等。在脂肪消化过程中,乳化剂可促进油脂在肠道内形成胶束相,增加畜禽对脂肪酸的消化利用率[3]。禽类由于肠道较短,对于饲料营养吸收转换率的影响较大。在育雏阶段,禽类肠道发育滞后,油脂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幼禽无法充分吸收利用饲料中的油脂,导致腹泻、下痢等情况[4]。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乳化剂能够弥补畜禽对油脂利用的缺点,提高畜禽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5]。试验以中鲨乳化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乳化剂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油脂对肉鸡养分利用率、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为其在饲料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乳化剂由中鲨动物保健品 (厦门)有限公司提供;1日龄商品代白羽肉鸡 (罗斯308,公)由福建圣农集团提供;根据NRC标准制备基础日粮配方,由福建闽科饲料有限公司制备生产,见表1。

1.2 试验动物与设计 将200羽个体健康、体格相近的1日龄罗斯308肉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鸡。4个处理组,其中 1 组日粮为 4%油脂水平(1~21 d、22~42 d),未添加乳化剂;2组日粮中油脂添加量为4%(1~21 d、22~42 d),并且添加0.02%乳化剂;3组日粮添加3%油脂(1~21 d、22~42 d),未添加乳化剂;4 组日粮中的油脂添加量为 3%(1~21 d、22~42 d) 并且添加0.02%乳化剂;3组、4组缺失(不足)能量用等量玉米替代。试验期42 d。

1.3 试验管理 试验开展前,对鸡舍、鸡笼、粪盘和相关器具进行清洗消毒,对鸡舍使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48 h后通风3 d。采用笼养,每个重复组同一笼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1.4.1 屠宰性能测定 42日龄白羽鸡禁食12 h后称取活重;每组随机抽取体重相近的5羽白羽肉鸡进行屠宰性能测量。屠宰放血后祛除羽毛、脚角质层、趾壳和喙壳后称重即为屠体重;再摘除食道、嗉囊、气管、肠道、脾脏、胰脏、胆囊、生殖器官并去除肌胃内容物及角质膜后称重即为半净膛重;再去除腺胃、肌胃、心、肝、肺、腹脂、头与脚,即为全净膛重。去腿骨、皮肤、皮下脂肪后的全部腿肌用于计算腿肌率;将附着于胸骨脊侧面的肌肉剥离称重用于统计胸肌率。

表1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4.2 饲料养分利用率 采用收集肉鸡全粪尿法,分别收集肉鸡21 d、42 d粪尿,预试验3 d,每个试验组随机抽取3羽肉鸡单独单笼饲养,分别饲喂试验饲料。正式试验开始前12 h肉鸡禁食,正式试验开始后饲喂试验日粮,统计24 h饲喂量及排粪量,将收集的粪便每100 g使用10%盐酸10 mL进行固定,放入-20℃冰箱保存送检。测定粪便中粗脂肪、粗蛋白、干物质、能量含量。其中粪便粗脂肪含量采用索氏提取器测定;粗蛋白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能量采用氧弹式量热仪测定;干物质采用105℃烘干法测定。

1.5 数据处理 应用Excel、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后进行LSD多重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以P>0.05作为差异不显著判断标准,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中添加乳化剂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由表 2可知,1组的屠宰率与 3组、4组差异显著(P<0.05),2 组与 4 组差异显著(P<0.05);1 组的半净膛率与4组差异显著(P<0.05);4组的全净膛率与1 组、2 组、3组差异均显著(P<0.05),1 组、2 组、3 组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胸肌率、腿肌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2 日粮中添加乳化剂对肉鸡脏器重量及脏器指数的影响 在对试验肉鸡屠宰后,收集测定各个脏器器官指数数据,各组在脏器重量及脏器指数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组肠道长度最短,1组和3组肠道长度均小于2组和4组(见表3)。

2.3 添加乳化剂对肉鸡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21 d时,4组的粗蛋白代谢率最高,与1组、2组、3 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1 组、2 组、3 组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组、4组的粗脂肪代谢率分别比 1 组、3 组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添加乳化剂能够促进油脂的吸收;4组的干物质代谢率最高,与 1 组、2 组、3 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1组、2组、3组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组、3组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低于2组、4组,且差异显著(P<0.05)。

42 d时,各组间的粗蛋白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3 组的粗脂肪代谢率最低,4 组最高,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P<0.05);2组、4组的干物质代谢率分别比 1 组、3 组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2 组、4组的能量代谢率分别高于1组、3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与结论

乳化剂可增强机体内胆酸盐利用率,提高脂肪酶效率,同时分解脂肪颗粒,增加对能量及营养物质吸收率,提升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率。

表2 日粮中添加乳化剂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表3 日粮中添加乳化剂对肉鸡脏器重量及脏器指数的影响

表4 肉鸡养分表观代谢率测定结果

同等油脂水平下,肉鸡屠宰性能测定结果显示,2组相较1组,活重增加了4.24%,屠宰率提高1.31%,半净膛率提高1.55%,全净膛率也略高于1组;3组的活重较4组低2.43%,屠宰率低1.35%,半净膛率低2.25%,全净膛率低2.41%,3组的腿肌率和胸肌率均略高于4组,但二者差异不显著。有研究指出,动物日粮中能量水平越高对肉鸡体重、屠宰率等生产性能帮助也越大,但机体对油脂利用率随着其含量增加而减少,加剧动物机体脂肪堆积而引发营养代谢性疾病[6]。Knarreborg等研究发现,油脂附着在饲料颗粒上阻碍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一旦动物机体对饲料中油脂吸收效率低时会造成营养摄入不足[7]。当日常能量摄入过多时肉鸡会停止采食,导致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不足,降低肉鸡生产性能,因此,能量及营养元素的共同吸收利用显得尤为重要[8]。

在不同油脂水平情况下,4组、2组的屠宰性能分别比3组、1组均不同程度提高,表明在相同营养水平下饲料中高油脂会阻碍肉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添加乳化剂后提高了对饲料营养吸收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乳化剂能够在相同营养和油脂水平下,通过促进对饲料表层油脂分解,提高机体胆汁酸的利用率,增加饲料颗粒与消化液接触的面积,提高饲料养分吸收利用率。肉鸡表观养分代谢率测定结果表明,在肉鸡生长前期和后期,2组、4组的粗蛋白利用率分别高于1组、3组,肉鸡生长前期肠道生长发育不够完善,对油脂吸收率低,多余的油脂阻碍了机体对饲料营养吸收;3组在降低1%油脂后,其粗蛋白代谢率较1组提高了2.99%,粗脂肪代谢率、干物质代谢率、能量代谢率也均有所提高;在肉鸡生长中后期,随着肠道结构功能发育逐渐完善,1组与3组间养分吸收利用率差异减少;日粮中添加3%或4%油脂,与1组、3组相比,2组、4组添加乳化剂均能够有效提高饲料营养吸收率,进一步验证了乳化剂可增强机体内胆酸盐的利用率,提高脂肪酶效率,同时分解脂肪颗粒,增加对能量及营养物质的吸收率,达到提高肉鸡屠宰性能的目的;各组脏器重量及指数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表明乳化剂对肉鸡各脏器无明显刺激作用。

目前乳化剂在家禽(特别是肉鸡)饲料中添加并不普遍。乳化剂品种多样,有单一型乳化剂、复合型乳化剂,各种乳化剂产品性能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复合型乳化剂比天然单一型乳化剂的效果会更明显。本试验在不同油脂添加水平的日粮中添加0.02%乳化剂产品,能够有效提高肉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改善肉鸡对日粮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尤其是生长前中期的饲料养分利用率。

猜你喜欢
代谢率乳化剂油脂
中国人群代谢率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人要活得“凉爽”
夜晚长时间开灯容易长胖
复合乳化剂对草鱼生长及脂代谢的影响
中年“发福”别怪代谢率
A taste of Peking duck
Al-Zr-CeO2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油脂环氧化性能
中国油脂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油脂》
一种新型酚化木质素胺乳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