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初上京路、咸平路废罢再探

2019-12-23 01:24冯利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2期

摘 要:《三朝北盟会编》卷245所引的《揽辔录》,记载了范成大使金时所见到的金朝地理情况。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认真考察后可以发现,《揽辔录》中关于金代地理的记载时间基点应在海陵王时期,其记载表明,海陵王削上京之号后,上京路也随之被废,并未出现会宁府路的单独设置;咸平府路于正隆二年被废,正隆三年以后恢复。《揽辔录》所载的金代行政地理文字,可补证《金史·地理志》的阙误。

关键词:《揽辔录》;上京路;会宁府路;咸平路

金代行政区划是金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有关金代路制的问题很多前辈学者已经做了深入的研究。谭其骧先生《金代路制考》一文中分四个部分分析金代路制,在总管府部分,他认为正隆二年(1157)削上京之号时,上京路改称会宁府路、在转运司路部分,则以《揽辔录》为材料展开论述、分析,但是他认为当时上京一司犹在,《揽辔录》中却未记载,殊不可解。该文对金代不同的路制进行了论述,是对金代路制的奠基性研究[1]。李锡厚先生在《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一书中认为《揽辔录》地理志所记为贞元元年(1154)到大定初年的行政区划,当时上京路和咸平路的建置都已取消,并入了东京路,大名府路并入山东西路[2]。余蔚先生在《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一书中深入探讨了金朝府州体制的演变、各府州的沿革,并分三个时段考察了金朝府州的数量变化以及沿革[3],其中很多地方引用了《揽辔录》,认为《揽辔录》虽成于大定中,然关于总管府路分划的方式应保留了正隆以前的旧貌。李昌宪先生《金代行政区划史》一书进一步细化研究,并分四个时段考察了金朝府州的变化[4],认为《揽辔录》中地理志的时间基点是大定十年(1170),并多处引用论证。孙佳的博士论文《金代行政路研究》一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即“行政路”[5]。以上研究都运用了《揽辔录》中地理志的史料进行论证金代路府州县的沿革,但是没有对《揽辔录》地理志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对其地理志的记载有不同的观点。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类似的研究,或观点相似,或没有引用《揽辔录》,所以此处不做赘介。目前学界大部分学者对《揽辔录》地理志史料的分析利用不够重视和系统,并且存在很大争议,如所记地理志到底为何路,时间基点到底为何时等争议。所以本文分析《揽辔录》中的地理志,以求能够取得一些突破。

1 《揽辔录》所载金国行政地理的时间基点

关于《揽辔录》所记金代地理学界普遍认为是大定十年(1170)或者稍早一点的金朝地理状况。但李锡厚先生认为其金代地理时间基点应是贞元元年(1154)到大定初年,余蔚先生认为所记金代地理总管府路的分化方式保留了正隆以前的旧貌,两位学者观点基本相吻合,即《揽辔录》所记金代地理不是当时(大定十年)的行政区划,而是海陵时期。笔者也认为《揽辔录》中的关于金代地理的相关记载,绝大部分信息来源于天德三年(1151)以后的海陵朝时期,个别地名属于大定七年(1167)左右的变化。这与李锡厚先生所认为的《揽辔录》地理志记载为贞元元年到大定初年基本一致。其记录的海陵朝地理信息有助于弥补海陵时期地理区划的沿革。

2 上京路与咸平府路废罢问题

关于金代海陵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李昌宪先生的《金代行政区划史》独得其详。本文以该书第二编金正隆二年(1157)的州县为基础,并参考其他资料,对海陵朝的地方行政进行了一番新的论证。李先生指出:“正隆二年的十九路是中都路、北京路、东京路、西京路、南京路、会宁府路、临潢府路、咸平府路、河东南北路、河北东西路、大名府路、山东东西路、京兆府路、庆原路、熙秦璐、鄜延路。”[4]69然而《揽辔录》中未记载会宁府路、咸平府路和临潢府路。经过分析对比,笔者对《金代行政区划史》中的上京路改称会宁府路以及咸平府路的废置两处结论存在疑义。本文对临潢府路不做赘述,详细分析上京路和咸平府路的问题。

2.1 上京路的废罢

据《地理志》记载,“上京路國初称为内地,天眷元年号上京。海陵贞元元年(1153)迁都于燕,削上京之号,止称会宁府。大定十三年七月,复为上京”[6]550,有会宁府,肇、隆(济)、信三州[6]551-552。《揽辔录》记载:“东京路,辽阳府为首,会宁、咸平、广宁三府,沈、济、辰、复、澄、贵德、信、肇、韩十州总三十七县属焉。”[7]1763

《金史》里没有提及会宁府在上京被削京号期间隶属于何路。《金代行政区划史》指出,“正隆二年,又废除上京之号,止称会宁府,上京路亦随之改称会宁府路”[4]63,又“(正隆二年的州县)会宁府路,府一,领节镇二、防御一、刺郡一”[4]184,有会宁府,肇、隆、信、泰四州。以上《金代行政区划史》书中的两条材料说明上京号虽去,但路没有被废除而是改称“会宁府路”。《揽辔录》中未记载上京路,这也印证了此地理志为海陵时期的,同时明确记载会宁府,肇、隆(济)、信三州隶属于东京路,泰州隶属北京路[7]1763,也就说明在上京路被废之后,上京路所辖的府州已经改隶东京路和北京路,这与《金代行政区划史》书中的结论相悖。所以笔者试图分析会宁府路是否真如李昌宪先生所言单独成为一路。

会宁府路在《地理志》中不载,《金史》亦只有两处记载,且记载的是同一件事情,即“(宗宁)大定二年,为会宁府路押军万户”[8];又“(大定二年)祁州刺史宗宁为会宁路押军万户”[9]。两条史料的时间都为大定二年(1162),而没有海陵时期会宁府路的记载,所以根据《金史》和《揽辔录》的记载,笔者认为会宁府路在海陵时期很可能不存在。《大金国志校证》记载“京府州军,二十一路,……会宁府路”[10]537,校勘记为金十九路无此名,据《金史》可知会宁府路即后来之上京路。又“转运司十三处,会宁府路隆州置司”[10]538,校勘记为“按《金史》卷二四《地理志》:‘隆州……天德三年置上京路都转运司,四年,改为济州路转运司则会宁府路,似应作济州路为是”。《大金国志校证》卷三十八中记载的会宁府路被校勘者所否定,认为没有会宁府路。另《宋史》《三朝北盟会编》等宋方史料中也没有海陵时期会宁府路的记载。

此外,海陵王为了迁都的顺利,遂“削上京之号(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指出,《海陵纪》正隆二年八月甲寅有“罢上京留守司”的记载,据此推断正隆二年削上京之号[6]578-579),止称会宁府,称为国中者以违制论”[6]550。在这种情况下,上京路很可能改称会宁府路。直到金大定十三年(1173)世宗忧虑女真人不知女真风俗,渐忘旧俗,遂于“七月庚子,复以会宁府为上京”[11]159。

综上,笔者不认同《金代行政区划史》书中所写,在贞元元年(1153)削上京之号时,上京路亦随之改称会宁府路。根据《揽辔录》记载,原属上京路的会宁府、肇、隆、信隶属于东京路,笔者认为未出现会宁府路的单独设置,而是削上京号后废除上京路。

2.2 咸平路的废罢

①咸平路。《地理志》记载“咸平路,府一,领刺郡一,县十”[6]535,有咸平府韩州。

②东京路。《揽辔录》记载“东京路,辽阳府为首,会宁、咸平、广宁三府,沈、济、辰、复、济川、澄、贵德、信、肇、韩十州”[7]1763。《金史》记载“东京路,领节镇一,刺郡四”[8]554,有辽阳府。

③咸平府。《地理志》记载“咸平府,下,总管府……辽为咸州,国初为咸州路,置都统司。天德二年(1150)八月,升为咸平府。后为总管府。置辽东路转运司、东京咸平路提刑司”[6]553。

④广宁府。《地理志》记载“广宁府……。天德二年隶咸平,后废军隶东京。泰和元年七月来属(北京路)”[6]559。根据广宁府的记载可知天德二年(1150)存在咸平府路。余蔚先生在其著作中指出“天德二年,复由东京路分出咸平路,治咸平府,辖咸平府、韩州”[3]63。

《揽辔录》中未记载咸平路,检索《金史》,见于咸平府路的记载有正隆三年(1158)、大定三年(1163)、大定十七年(1177)、泰和六年(1206),至宁元年(1213),因而咸平路从被设置开始(1150年),整体上来看是一直存在的。那么为什么《揽辔录》中未记载咸平府路呢?其原因应是范成大所见到的地理志也就是海陵时期的地理志,在某个阶段不存在咸平府路。

《揽辔录》中未记载咸平路,却记载咸平府和韩州都隶属于东京路,据此可以推测有三种情况。第一,范成大所记载的咸平府可能是天德二年(1150)八月到十二月之间的,在咸平升为总管府的时候也就是天德二年八月,且在本年的十二月之前还没有咸平路,所以范成大看到的这个时期的咸平府隶属于东京路;第二,在范成大出使金朝也就是1170年这段时间,咸平府和韩州改属于东京路;第三,根据《揽辔录》东京路的记载,会宁、咸平、广宁属东京路,推测海陵在废上京路时(1157年)把咸平府路也废除,1158年恢复,在这期间咸平府路所属的府、州县隶属东京路。由上文考证《揽辔录》所见地理志的时间可知,范成大见到的金国行政地理的时间节点应在海陵朝天德三年(1151)以后,所以笔者更赞同第三种推测。

《金代行政区划史》书中正隆二年(1157)的州县,咸平府路条言“咸平府路,府二,领节镇一、刺郡一、县十四”[4]184,有咸平府,韩州,广宁府,懿州。书中不曾提到咸平府路被废置问题,并且把广宁府和韩州划分到隶属于咸平府路,根据《金史·地理志》可知广宁府有过明显的从咸平路改隶东京路的记录,再据《揽辔录》东京路条记载,总结出咸平府路确实被废过。

综上,咸平府路始设于天德二年(1150),正隆二年被废,正隆三年(1158)以后恢复设置。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揽辔录》地理志表,并论证此地理志记载的是金代海陵时期的总管府路设置。根据此表记载与《金史》等史料参照,发现与李昌宪先生書中所记正隆二年(1157)以后的总管府路设置问题存在出入,即会宁府路是否存在以及咸平府路的废罢。笔者认为会宁府没有在削上京号(1157年)后单独成为一路,即上京路被废,会宁府路不存在。咸平府路在削上京号之时也被废,并于正隆三年(1158)恢复。《揽辔录》为宋人使者语录文献,其记载的地理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金代地理沿革的缺漏,笔者期待《揽辔录》的价值可以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谭其骧.金代路制考[C]//历史研究编辑部.辽金史论文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525-543.

[2]李锡厚,白滨.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7卷:辽金西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32.

[3]余蔚.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李昌宪.金代行政区划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5]孙佳.金代行政路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6](元)脱脱.金史:卷24:地理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245: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丙申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元)]脱脱.金史:卷73:宗宁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1677.

[9](元)脱脱.金史:卷133:窝斡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2855.

[10](宋)宇文懋昭.大金国志校证:卷38[M].崔文印 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6.

[11](元)脱脱.金史:卷7:世宗纪中[M].北京:中华书局,1975:159.

【作者简介】冯利营(1993—),女,汉族,辽宁朝阳人,辽宁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方向:辽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