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

2019-12-23 01:17闫绒绒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苜蓿锄头果子

闫绒绒

记不清那山谷里有几条河流,也忘记了那风铃花是否还在壁崖。可永远记得那风,春风拂面,吹得人眼睛总是眯着。

我胆儿小,即便和伙伴们去爬山,也不敢爬上那陡崖,望着峭壁,心里打怵、脸红,于是伙伴们常常在上去后要拉我一把。夏天,后山是我们的乐园,我和伙伴们去摘莓子果。这是北方,或是我的家乡特有的果子,呈橘红或是红色。麦子收完时,土壁上就露出了果子,所以我又叫它麦果。自识物、识得那些果子时,我们便在山上一年四季有吃的。春天有油绿的苜蓿,那时候一放学便相约提着小篮子去采。又常常馋凉拌苜蓿、苜蓿小饼的美味;夏季,伏天的玉米,山坡上的涩葡萄;秋季,黄灿灿的柿子,像火红的灯笼,果肉甜蜜,挂在房檐的柿饼,总是勾起我们的馋意。冬季,吃几口砂糖萝卜,或是拾些柴火,用土块堆成小灶,烤红薯……

总希望时光回到往昔,因为那些弥足珍贵的不可重复,不可抹灭。祖辈常唬我们山上有狼,不得乱跑。我们却然把山当作探险的领地,把山顶盘旋的不知名鸟当作老鹰,事实上那时候谁也不识鸟名。除了常见的麻雀、燕子,偶尔看到父亲捡的好看的翎羽。我第一次去动物园看见孔雀,那时候觉得山里的锦鸡可能是未长大的孔雀。当然从生物学讲,它们却没多大关系。大雪过后的麦田,平整有致,于是那兔子的脚印便留了下来,想着可以守洞待兔,雪白的兔子,灰色的兔子,又想起电视上的打猎场景,而我们只会追着跑……不晓得那些动物是否曾忆,只是在追逐中,少年个个长成。

我记忆深处还是爷爷犁地回来时那一兜的酸枣,像珠子,舍不得吃掉,会拿出去和伙伴猜拳、打豆,玩到天黑。那静默的老牛,在我八岁那年以一种不领情的态度将我重重抵倒在地,从此我以为牛的眼睛,总是在怒瞪着我,有种敌意。在路边,看到邻家老牛,我也绕着走。我不否认牛的品质,可心里的胆怯一直都在。那年流行踢毽子,爷爷拔了几根公鸡毛,做了一个漂亮闪光的毽子。可是,从巷子往出走时,那只高傲的大公鸡从墙上飞下来撵着我跑了两个巷子。这些如今皆为笑谈,还有那拖着我狂奔的羊儿,当时我声泪俱下,从此激发了我长大,获得力量的决心。现今,二十岁的我,回忆起来心里喜乐,可看见路边的牛羊,还是会绕着悄悄溜走……

我们家门前有一片梨园,春天雪白的花海,常常让人陶醉,快到夏季,黄金梨满挂枝头。帮着爷爷奶奶摘果子,盛夏时溜进园子吃杏,摘小樱桃。梨树之下,邻居渊博的老爷爷,常给我们出数学题,那时候我们便开动智慧,因为奖励是可以去树上摘最大的梨。即便奖励是一把瓜子,也愿意在伙伴面前展示自己的聪明。北方的耕作,水尤为重要,给庄稼浇水,是人们一直珍视的一件大事。我或许不识愁滋味,坐在地头,看水坝。一个激灵,那小鱼儿便游进了玉米垄行中。倘若浇完地,水渗入地下,那鱼儿便不能存活。所以我忘记了那泥地的酥软,扑腾陷入泥潭,难以拔脚。所幸,救出了鱼儿。裤子全是泥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三尺深的泥里摸到自己新买的凉鞋,觉得自己如同一个战士,刚刚拯救了生命,提着鞋子哈哈大笑。

我的爷爷奶奶,这一生简简单单,用勤劳创造着儿女的天。自懂事起跟着他们,去老泉用农用车拉水;去蘋果园修枝树枝;播种麦子时,学着他们平整土地、拿锄头的握法,我习惯将锄头拿在左侧,爷爷习惯把锄头握在右侧。他纠正我的姿势,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分清到底该在右还是左。我也会踩着奶奶的缝纫机,听着皮带与轮圈的滑动,踏板的起落。偶尔弄乱奶奶的线团,奶奶挥动着鸡毛掸子,教训我,可是过几秒我又给她穿针引线。那时觉得日子很慢,但现在很快。望着给爷爷编草帽的奶奶,给奶奶拉风箱烧火做饭的爷爷,我一度希望那时光慢点,就那样不紧不慢就好。而我坐在小木桌旁,拿出课本,写着作业,偷偷地瞧着那期待的日常美食手擀面……我算不上一个山野的疯孩子,尽管会和伙伴们去山中探险。我记得我采药时,一个老爷爷在旁边地里犁地。我们把袋子采满了,天快到了中午,老爷爷便拿出水让我们喝,让我们吃馍……顾不得手上的土,随手折了野蒿做筷。现在记起,似乎急着吃,忘记问老爷爷何许人也?想想一切所遇,似乎也如一个桃源美梦般,隐在时光。

我一直有一个故事,故事里有山有水,有爷爷奶奶,有调皮的伙伴……倘以文字来丈量心灵深处的宁静,那我想这一切没有彼岸,过往在哪?早已深印于心。远方,也一定有暖阳。

猜你喜欢
苜蓿锄头果子
一把小锄头
绕转小舌头
口齿留香说苜蓿
苜蓿
苜蓿芽
要造就一片草原……
果子的滋味私厨
果子和她的+1
一颗滋味果子
两代人的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