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频频亮相

2019-12-23 07:24刘回春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9年10期
关键词:智能网联网自动

刘回春

近期,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交通委组织上汽集团、上港集团、中国移动联合展示了港口集装箱智能转运解决方案。多辆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重型载货汽车在港区完成集装箱自动装卸后,以自动驾驶模式编队行驶通过32.5公里的东海大桥高速公路。

这是我国首次在高速公路实际交通环境下进行的较大规模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9月16日,在上海举行的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上汽、宝马、滴滴获得了上海市有关部门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的颁发,被业内人士视为智能网联汽车从技术成熟向市场化、商业化跨出的坚实一步,智能网联汽车将逐渐驶入市民的生活。在此之前,北京市海淀区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率先起跑,已经着手建设范围100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并建成了全国首个封闭测试场地。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至

国家战略高度

国务院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接着各部委、产学研多方纷纷围绕该新技术,从多角度制定相关法规标准,一次作为规范市场行为、引领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依据。

据2016年汽车工程学会曾在年会现场发布的信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总体思路分为三个阶段:近期推进以自主环境感知为主,网联信息服务为辅的部分自动驾驶(即PA级)应用;中期重点形成网联式环境感知能力,实现可在复杂工况下的半自动驾驶(即CA级);远期推动可实现V2X协同控制、具备高度/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化技术。

根据总路线图里程碑规划,至2020年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50%,至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约15%,至2030年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接近10%。

路线图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架构分为“三横两纵”形式:车载平台和基础设施分别对应到车辆/设施的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基础支撑技术。最终实现大幅降低交通事故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显著提升交通效率;有效降低交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驾驶舒适性,解放驾驶员;使老年人、残疾人等都拥有驾车出行的权利的发展愿景。

智能网联乘用车,目前为辅助驾驶推广期,直到2025年达到完全自动驾驶。

按照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实现汽车自动驾驶,共分为四步走,至2025年或更长时间实现高度或完全自动驾驶。

第一步:2016-2017年,实现驾驶辅助功能(DA),包括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辅助泊车;

第二步:2018-2019年实现部分自动驾驶(PA),包括车道内自动驾驶、换道辅助、全自动泊车;

第三步:2020-2022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CA),包括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城郊公路自动驾驶、协同式队列行驶、交叉口通行辅助;

第四步:2025年乃至更长时间实现高度及完全自动驾驶(HA/FA),包括车路协同控制、市区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

2020年实现智能网联汽车

产业突破

2018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我国的产业优势,优化政策环境,加强行业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夯实跨产业基础,推动形成深度融合、创新活跃、安全可信、竞争力强的车联网产业新生态。

当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负责人就《行动计划》内容进行解读指出,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发展车联网产业,有利于提升汽车网联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驾驶,发展智能交通,促进信息消费,对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车联网产业进入快车道,技术创新日益活跃,新型应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生态亟待完善以及政策法规需要健全等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负责人介绍,《行动计划》将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分阶段实现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第一阶段,到2020年,将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

第二阶段,2020年后,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将全面建成,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三大因素助推智能网联汽车

快速发展

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三个发展阶段,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到203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享誉全球,并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

业内分析认为,驱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因素包括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发展及市场需求拉动。

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相关规划及政策配套,使得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位处战略高度。传统汽车市场大、增长平稳,车厂亟需寻求新的盈利点,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不断升级演進,三大因素助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

也有专家指出,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20年的朝阳产业,是5G、物联网、北斗导航、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技术、云计算、新能汽车等高新技术的集大成产业。智能网联汽车将为我国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客货运输、汽车产业带来一场巨大变革,虽然这种变革是循序渐进、充满挑战的,但也是助力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两化融合,助力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猜你喜欢
智能网联网自动
“身联网”等五则
自动捕盗机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抢占物联网
基于STM32的自动喂养机控制系统
关于自动驾驶
基于SJA1000的CAN总线智能网桥设计
Stefan Greiner:我们为什么需要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