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手语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意义

2019-12-23 07:18杨昌颖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听障儿童手语口语

杨昌颖

摘要:目前我国听力障碍人士将手语视为自己的母语,也是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最容易理解的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作为传递信息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相对于掌握口语、书面语更为简单。近年来大多康复机构为了听障儿童学好口语,一味的将手语列入禁区,并不利于听障儿童融入社会。因此,在康复教学过程中,康复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适宜、灵活、恰当的运用手语,才能使听障儿童在有声语言的习得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手语  口语  听障儿童

听障儿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听力丧失或听力减退,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手语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者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對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

近些年,随着科技、医学的高速发展、听力障碍的发现及干预年龄越来越早,而且大部分听障幼儿能够享受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国家项目,这也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听障儿童可以进入普幼、普小就读,最终融入到主流社会。然而,还有部分困难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极重、发现干预较晚且年龄大、家庭条件困难、听辅具的补偿较弱,导致儿童无法用口语与人交流。对他们提供有声语言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听障儿童是有利的,但手语在康复训练甚至今后的生活中就一定要被列为“有害的”进而被剔除的吗?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认为,手语在听觉言语的学习中,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会给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提供很大帮助,过多的使用手语则会限制他们对口语的学习产生依赖。我们该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呢?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发挥手语在听障儿童口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手语是视觉语言,有视觉优先的特点,特别是在某些动词、名词、形容词的表达上,以模仿词的动作、形状和特点为主,具有形象、生动、具体的特性。如动词“踢”—模仿踢的动作,“摸”—模仿摸的动作;名词“筷子”—食指和中指伸出模仿筷子的形状,形容词“大”—双手掌心相对向外移动表示物体大;“小”双手向内缩表示物体小。这些丰富多变的手语在使用中,特别适合没有语言和认知基础差的的听障儿童,也可以简单明了的让对方明白所表达的意思。手语对聋儿口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简单便于理解

手语是通过手、身体和面部表情的变化,按照聋人自然习得的语言规律表达特定意思的交际工具,通常由“字”、“词”作为具体表达。比如:我要吃饭。这句话中包含四个字、三个要素,手语用三个词进行表达:我—手指向自己;要—五指并拢,掌心向上,在腰间从前向后滑动;吃饭—食指与中指并拢模仿筷子的样子,在嘴边拨动。

听力障碍儿童刚进入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时,通常没有听和说的能力,发出的都是“啊啊呀呀”的无意义的声音。学会聆听是学会说话的基础,因此,老师都会将食指立于耳朵旁边,表示“听”,提醒聋儿注意听。在学习语言的初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很弱,形象具体的事物是他们最易掌握的。比如摇摇手表示“拜拜”、招招手表示“过来”、大拇指竖起表示“好”、小拇指向下竖起表示“不好”、一手掌心朝下向上移动表示“高”、掌心朝下向下移动表示“矮”等等,这些手势帮助听障儿童理解词语中的含义起到关键作用。

2.便于听障儿童理解学习声调

声调的手势就是用食指书空“—”“/”、“∨”“\”。佩戴人工耳蜗的大多数听障儿童存在很明显的声调扭曲问题,听起来就像外国人在说汉语。而声调又是抽象的,仅靠听他们很难理解掌握,若结合声调手势,引导他们用声音跟着手势进行模仿,便能直观的感受到音调的变化,也理解了声调。

综上所述,手语作为听障人士的母语,最为熟悉的交流工具,必定有它存在的优势。当前最为关键的,就是如何平衡手语和口语之间使用时的技巧,使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康复教师正视手语、合理使用。康复教师一提到手语就像触碰“高压线”一般,过于追求他们开口讲话,忽视了手语作为听障人士母语的不可根除性及其存在的优势。教师“谈手语色变”的态度会直接导致家长采取生硬的手段制止听障儿童使用手语(如训斥)与人交流,导致他们不清楚,为什么会得到训斥,从而影响学语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首先要形成“使手语为我所用”的意识,愿意并与家长分享手语带给听障儿童的好处,使家长在家庭康复中不再过多的为手语问题而头疼,引导家长在家庭康复中如何合理使用手语,帮助听障儿童进行表达。

二是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认知。听障儿童康复的最终目的是和健听人群进行无障碍交流,融入主流社会。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的家长,害怕陌生人投来异样的目光用帽子、头发遮盖聋儿的听辅设备,甚至不愿意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将孩子禁锢在康复机构、家庭当中。即便听障儿童学会了说话又能如何呢?他们如何融入社会呢?因此,建议家长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家庭康复训练,鼓励孩子和健听孩子交流、玩耍。听障儿童与健听孩子游戏过程也是很重要的口语学习的过程,还能将已经习得的口语进行巩固和应用。另一方面,在和健听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也是自我纠正和学习的最佳时机。这种机会,是家庭、康复中心不能提供的机会。

总之,手语与口语是相对独立的系统,但听障人群和健听人群却不可能组成相对独立的社会,每一个听障儿童都不可能脱离主流社会而存在,为了今后能尽快融入和适应主流社会,听障儿童必须具备能在主流社会中正常生存的语言能力。而手语是最符合他们思维习惯和认知方式的语言,听障儿童学习手语又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手语可以用,也应该用,问题在于如何以科学规范的手语来促进口语与书面语的学习。一言以蔽之,只有处理好手语、口语之间的关系,将二者相结合,以发展主流语言能力为目的,以规范系统的手语为辅助手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水平,帮助听障儿童顺利融入主流社会。

猜你喜欢
听障儿童手语口语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早期阅读在听障儿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奇怪的手语图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