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闻一多的爱国传播思想

2019-12-24 07:51曾庆香
新闻前哨 2019年11期
关键词:闻先生爱国学生

◎曾庆香

闻一多先生不但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还是一个出色的宣传家,他在传播爱国思想方面的业绩值得我们重视。

一、宣传是一种艺术

闻先生早年幻想作诗救国,文化救国。他写诗目的之一是宣传,传播爱国情感。 先生不少诗篇,充满了爱国的思想和热情,他多次说过,自己之所以写下这么多的爱国诗,是想用自己爱国激情的浪花,“在同胞中激起一些敌忾, 把激昂的民气变得更加激昂”;是为了“以励国人之奋兴”。 他在家信里面写道“现在春又来了,我的诗料又来了。 我将乘此多做些爱国思乡的诗。 这种作品若出于至性至情, 价值甚高。 恐怕比那些无病呻吟的情诗又高些”。 他企图用诗来唤醒人的灵魂,用诗来救国,他在《红烛》里写道:“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但是历史的前进一次一次的让诗人感到: 仅仅用诗救国效果很有限。 这种想法是不“理智”的,是“感情”的。直到1937年,闻先生还没有放弃读书救国的思想,在他看来,一个学生的价值是远远高于一个士兵的价值的。 1938年,他和学生从长沙步行至昆明,所见所闻给了闻一多很大的震撼,后来,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革命现实的教育,他下决心从故纸堆里走向社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做诗人,做学者,同时做宣传家。他十分坦诚的说道:“现在我向鲁迅忏悔:鲁迅对,我们错了! 当鲁迅受苦受害的时候,我们都正在享福,当时我们如果有鲁迅那样的骨头,那怕只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他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拯救自己的民族。 他应邀多次在社会上和学生中作演讲,闻先生的演讲,慷慨激昂,极富煽动性,他的坦诚和大无畏直面敌对势力的气慨,令反动派胆战心惊,令人民欢欣鼓舞。闻先生把宣传作为一种艺术,认为“宣传不得法,起码是枉费精力,甚至徒然引起一些不需要的副作用。或者更为严重的反作用。宣传之不可无技巧,犹之乎作战之不可无器械,器械出于科学,技巧基于艺术”。 在闻先生看来,宣传是要讲技巧的,他尤其重视口头宣传能力,他认为文字宣传是一种叙事与说理的工具,在感动的功能上,它的效用远不如口头和音乐图画戏剧来得迅速而直捷。 同时,闻先生提出,要根据宣传的对象选择宣传的方式, 如果宣传的对象是农村的民众,而他们大都是文盲,那么文字宣传便没有效果。他认为文字宣传一定要注意“态度”,要重视形式,他说:“我所谓宣传,在文字方面,是态度光明而诚恳的文艺作品,在形式上它甚至可以与抗战无大关系, 但实际能激发我们敌忾同仇的情绪,它的手段不是说服而是感动,是燃烧! 它必须是一件艺术作品。 ”

二、宣传要扎根实践

回顾闻一多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看到,少年的闻一多其实就已经有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具备了宣传家的品质。青少年的他有意识地培养、 锻炼自己的口头宣传和文字宣传能力。 刚满13 岁的闻一多进入到清华园的时候,就以他出众的才华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学生们经常举行围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中心的辩论会,闻一多参加了诸如“国家富强在政欤抑在人欤”、“今日中国修炼甲兵教普及教育尤为重要”“今日中国科学家较文学家为要” 等辩论会, 在会上,闻一多慷慨陈词,阐述自己的观点,宣传爱国理念,更主要的是训练、提高自己的口头宣传能力。

1919年的五四运动正式开始了闻一多从事爱国宣传的工作。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 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伟大运动, 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运动, 一批有志青年在这场运动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闻一多也在这场运动中成长了起来。“二十一条”签订之后,北京城的学生们举行了3000 人的集会。 学生们怒火冲天, 放火烧了主张在和约上签字的交通总长曹汝霖宅第赵家楼,痛殴驻日公使章宗祥。 北洋警察闻讯赶到,逮捕了31 人。 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营救被捕的学生,清华园也沸腾了,各社团的负责人开会讨论开展爱国运动的办法。闻一多是《清华学报》的中文编辑,同时他还是“新剧社”的主要负责人,因而给了他名正言顺的条件来做爱国宣传,他们举行演讲和印发传单,举行各种辩论会来维护祖国的主权,反对“二十一条”,痛斥卖国贼。 同时,清华园还成立了学生代表团来领导爱国运动,闻一多被选为这个组织的一员,同时担任中文书记,书记的责任就是起草各种文件和宣传品,闻一多在这次学生运动中,参与起草了《清华学生代表团开会记录》。 五四运动爆发后,闻一多对社会上有些人仍然那么麻木很不满。安福系的机关报《公言报》居然公开为卖国贼辩护,这让闻一多感到非常的气愤,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到:“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 有强权,无公理,全国瞢然如梦,或则敢怒而不敢言。卖国贼罪大恶极, 横行无忌,国人明知其恶,而视若无睹,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闻一多这个时候还翻译了莫尔斯的《台湾一月记》,这篇文章对台湾人民奋起反抗日本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歌颂了台湾人民的抗争精神,以史喻今起了现实作用。在1919年的“六三运动”中,他不惧北洋政府对学生罢课演讲的镇压, 毅然决然的入城参加了演讲。在此期间,为了营救被捕的学生,他组织社团,开辩论会,进行了多种宣传活动。1943年以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他的宣传理念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再是为了泛泛的宣传救国,他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体,在民主斗争中,闻一多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他有了更为犀利的武器和敌人作斗争了。闻一多一旦认识到了这一点,便迫不及待的汇入了民主运动的洪流,开始了保卫大西南的战斗。西南大后方正处于危急的时候,日军步步进逼,大片国土丧失,在这种恶劣的局势影响下,人心惶惶,很多人收拾细软准备再次撤退。 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 闻一多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并大声的呐喊“保卫大西南”的口号,这个呼声是在双十纪念会上发出来的,1944年10月10日, 闻一多作为主席团的成员,出现在台上,第一个开始演讲,他分析了现今危险的形势,大声的说道:“我们要抗议! 我们要叫喊! 我们要愤怒! 我们的第一个呼声是: 拿出国家的实力来保卫大西南—这抗战的最后根据地的大西南! ” 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他号召人们“用奋发的心情准备迎接敌人的进攻”,并且“走到敌后,展开游击斗争”,闻一多尤其强调人民的力量,他说:“今天站在人民的立场, 我们一方面固然应当向政府及全国呼吁,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承认我们人民自己大责任与力量。 ……保卫国土最后的力量恐怕还在我们人民自己的身上。一切都有靠不住的时候,最可靠的还是我们人民自己……”。闻一多用自己热情洋溢的演讲获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这次演讲,使人们看到了闻一多的崛起,鼓舞了人心,虽然在闻一多的演讲过程中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但是人们的热情丝毫未减, 闻一多的讲话多次被热情洋溢的掌声所淹没。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 是在召开李公朴殉难经过的报告会上,面对反动派的猖狂反扑,闻一多横眉冷对,表现了不畏强暴的民族英雄气慨,闻一多在他最后一次演讲中,语锋锋利,他的怒吼,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敌人,更像激励人民的战鼓。 在演讲完后,闻一多即被反动派杀害。

三、宣传要以情动人

闻先生的宣传活动,有着自己的特色:他的演讲煽动性极强,他是站在人民行列里振臂高呼的勇猛斗士,在演讲台上,他用火一般的激情,号召人民起来奋斗,反抗外敌的侵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闻先生是一个热情的,勇敢的宣传家,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的呼声,像是战士对敌的号角,更像是与敌人肉搏时的呼号。

在纪念李公朴的会上,闻一多冒着危险,不顾一切的跳上台,即席发表了气壮山河的最后一次演讲,整个会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位无畏的民主斗士的身上, 他在台上大声的呵斥道:“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们站出来,你是个好汉的话,有理由的话,站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李先生的死,是某一个人的无耻,正是李先生的光荣。”闻一多的这句话,把千万人民压在心里而不敢说的话喊出来了,这就不能不使到会的群众感到痛快,引起共鸣。闻一多讲到这里的时候,会场上的情绪达到了高潮,群众的情绪得到了极大的鼓舞,闻一多以一个群众领袖的热诚,号召昆明人民继承革命的斗争的光荣传统。闻先生的演讲非常尖锐,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敌人,他的那些仗义执言,追求真理,爱憎分明,充满战斗激情的文章和讲演如《可怕的冷静》,《五四运动的历史法则》,《一二.一运动末记》,《人民的世纪》等等,让敌人闻风丧胆。在纪念李公朴的演讲中面对刽子手的狞笑,特务的枪口,他毫不畏惧,一针见血的指出:敌人之所以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是他们自己在恐慌,在害怕。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说,代表了闻一多的人格和作风,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壮烈奇文。

闻一多的一生都非常坦诚,他从来不掩饰自己的错误,错了就向大家诚恳的检讨,1944年他就曾经公开的向鲁迅忏悔过,说自己以前错了,鲁迅是对的。闻先生由一个“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的诗人、学者,终于在党的号召下,在革命急流的推动下,昂首挺胸的走到革命的队伍中来了, 为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刚正不阿,坚持正义,黑白分明,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作为一个宣传家,闻一多无疑是非常出色,他在宣传方面的业绩也值得我们去研究。

猜你喜欢
闻先生爱国学生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一多先生上课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