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研究

2019-12-24 08:53赵钰
山西农经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三产融合特色农业经营

赵钰

摘 要:一直以来,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能够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发展缓慢,不符合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趋势,而且会阻碍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此,要健全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体系,完善具体的经营手段。

关键词: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0-002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661.1;F326.13        文献标志码:A

提升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按照极端的发展模式来完成,不仅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还会降低工作效率,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造成潜在的隐患。

在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指导和优化方面,必须根据不同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方案,最大限度提高经营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从而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与此同时,需要不断巩固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创新力度,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1  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问题

1.1  经营意识薄弱

从客观角度来分析,如果落实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就能在生产经营方面取得良好的发展,但部分区域的管理人员经营意识薄弱,没有严格按照具体的措施和标准来开展工作,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初期阶段,没有结合区域性需求设定工作方案。例如在当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内部结构不断被细化,尤其是在农业的产业化方面,不同区域的资源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有些项目的创建和运营完全套用成功案例,从表面上看,可以取得预期效果,但实际上造成的内部矛盾和冲突不断增加,会造成巨大的潜在性损失[2]。

(2)在开展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过程中,并沒有精细化地考察和调研各类信息。例如虽然农家乐的产业布置和模式比较适合城市居民的需求,但必须与城市的生活模式有明显区别,体现农家乐的真正特色,而且周边要有其他的配套产业作为支持,单纯按照农村生活模式进行布置,可能不会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3]。

1.2  经营体系不健全

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已经成为目前农业发展的必要方法和手段,同时对农业的全局发展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经营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过程中,对于衍生品的把控以及农业本质的展现等,没有按照正确的理念来完善[4]。例如虽然农产品的衍生品可以增加利润,但最主要的还是提升农业的生产、加工、产品功能,单纯依靠衍生品来吸引客户,无法获得长远的发展,而且衍生品本身的争议性较为突出,存在博噱头的情况,很容易增加社会舆论压力,这会对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正确实施造成新的挑战,进而影响农产品销售。

(2)在经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缺乏持续性的支持和干预。例如部分企业仅是通过短期打广告的模式来支持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未能持续性介入和关注运作模式,对于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来说,这种情况容易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困境[5]。

1.3  经营管理力度较低

我国在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非偶然现象,而是长久积累导致的必然结果。经营管理力度较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过程中,在自身的经营方向、产品定位、群体分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例如特色农业的经营,需要在满足基础需求的同时,开发一些新的发展方式,尤其是在无土栽培、转基因等方面,这些创新模式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商家,而且在技术成果的展示和革新过程中,能够让社会大众有一个正确的认知[6]。

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造假问题不断增加,很多农产品仅仅拥有好看的外表,但是内在与普通产品并无差别,这样会降低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度,进而影响销售量。

(2)对于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方式,缺少一个独立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其他机构或者单位在发现问题后,也没有及时去解决,而是出现踢皮球的现象,这种现象势必会影响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正常开展。

2  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原则

在现代化的农业建设过程中,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提出和应用,已经可以对自身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进行科学的分析,接下来需要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合理安排所有工作,使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改进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实施原则。

(1)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落实,一定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来执行,这是硬性操作要求。

(2)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内涵,必须具有原创性,同时不断完善。例如部分机构或者企业过分效仿国外的模式,但实际上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7]。

3  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对策

3.1  提高经营意识

从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角度来分析,意识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各项工作的安排、执行上,都要进行调整。

(1)在创建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团队时,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来筛选人员,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例如在农产品的创新研究过程中,对各类试验数据和投放标准,以及产品的特色和安全性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规定。

(2)经营意识的巩固,要求经营者对市场情况和国际发展情况,以及国家阶段性的诉求有一个正确、充分的了解。

3.2  完善经营体系

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目的在于拉动国内的农业全面发展、革新,既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又要不断增加和更新各类设备和经营手段。例如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品牌化与产业化融合发展。农业区域品牌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相伴而生,只有加快品牌化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全产业链品牌,才能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1)引导产业聚集,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向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培育旅游、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品牌。

(2)以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突出园区特色,增强产业分工,进行产业拓展,打造由农产品到加工,再到消费品的全产业链品牌,构建起贸工农一体化优势特色企业集群。

(3)加快园区科技化、智能化发展。尽快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业物联网工程等,为品牌农业建设奠定基础。

3.3  加强经营管理

现阶段的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通过从内到外的革新,正不断步入正轨,而且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要继续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综合效益。

我国传统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很难在推进融合发展方面发挥较大作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

(1)成立产业联盟。产业联盟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设立的专业工作组,主要进行品牌管理及培育,延伸產业链条,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促进联盟内的企业良好发展。

(2)以品牌建设为纽带,引导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建立利益连接机制。

(3)政府及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及品牌培训。

3.4  优化企业支持

通过实施上述几项措施,可以不断提升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水平,对地方发展有显著的拉动效果。今后,应不断加大企业支持力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1)在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地衡量和分析资本的介入。

(2)尽量选择支持中小企业,这样可以在品牌企业的塑造过程中,按照全新的思路来拓展,有针对性地弥补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取得更好的发展成绩。

参考文献:

[1]梅宝,孙芳.特色农业三产融合经营研究综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12.

[2]成英,高传清.创建江苏苏北特色蔬菜产业链,占领高端蔬菜市场——江苏昂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产业链种植特色蔬菜生产模式[J].长江蔬菜,2019(18):26-28.

[3]胡群文,张文明,郑文寅,等.增强工程学属性 夯实种子专业特色——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种业,2019(10):1-4.

[4]吕黎朝,胡茂,陈世平.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推进路径及其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基于四川省的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19):1-6.

[5]张帅.“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的中国农业外交——核心特征、机制创新与战略塑造[J].国际展望,2019,11(5):94-115.

[6]顿贝妮,刘琪.“互联网+农业”时代农村特色经济如何发展转型——以洪湖市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5):119.

[7]阙芳菲.农村特色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研究——以凤凰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6):140,142.

猜你喜欢
三产融合特色农业经营
雷人画语
诸城:工业强县的“三产融合”之路
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念的农业园区规划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三产融合续写新篇章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