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教学理念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2019-12-24 08:56曾志娟
青年时代 2019年3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较强,但同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践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思政课实践教学尝试运用STEM先进的教学理念,大胆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社会现实问题、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选题,探索实践教学设计方案,构建一个学生参与、基于项目学习来连接抽象原理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体验、升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关键词:STEM;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

一、STEM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一)思政课实践性生命力需要

思政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使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但更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最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立足现实问题,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的革命性力量。因此,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回应实践、回到实践,思政课教师要贯彻落实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新思路。

(二)STEM的教育的核心思想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课程计划源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且位居国家行动的战略高度,该课程计划旨在使学生参与以活动、项目和问题解决为基础的学习,提供了一种参与式的课堂体验,是关于学生参与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学生在应用所学相关知识来应对世界重大挑战时,他们创造、设计、构建、发现、合作并解决问题。STEM教学设计尽管侧重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项目研究,但同时也包括社会研究,为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尤其是基于项目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学生通过特定项目的任务驱动,组建团队、合作学习并完成项目后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为例进行探究,将“原理”课程各个专题涉及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论与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完成项目研究,并展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考、参与社会问题研究解决的能力,团队合作、创新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二、原理课基于STEM理念的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践、社会实践两种形式。

(一)课堂实践教学设计

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运用PBL(Problem-Based-Learing)问题式学习方法,围绕专题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学生困惑的、关注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题探究、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分享、体验式情景剧、小组辩论赛等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对大班教学进行合理分组,提供每个专题的备选参考主题,指导每个小组结合相关原理确定主题,收集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观点,进行5~8分钟的PPT、情景剧、演讲、辩论赛等形式课堂展示,进行课堂学习交流,课后完成小组探究报告。

(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

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成实践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实施。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进行分析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报告、展示他们的发现和结论。

1.实践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实现知识传递、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目标。课堂教学重在知识传递,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环节侧重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让学生在主题讨论中实现思想碰撞、理论认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深华,从而真正把知识转化为信仰和行动,实现“知、信、行”统一。

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①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自觉融入祖国发展的时代课题中。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③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如何实施、如何分析问题并形成實践报告,培养学生完成项目的责任心、自信心和毅力。④培养学生分享与展示的能力。学生将他们的发现和结论、体验、感言进行分享和展示,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⑤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如调查、统计、分析数据、制作PPT、宣传片、视频、制作项目网站等。

2.实践项目的设计原则

①项目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专题内容、学生实际,选择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产生思想共鸣。②项目设计要与时代相结合、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思政课应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及方法论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项目设计必须要能解释现实中的疑惑,解答时代之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升华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③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要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性,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全过程,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强化其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等,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信仰和行动。

3.实践项目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选题—编写策划书—项目实施—完成实践报告—分享与交流—项目评估—反馈完善。①围绕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专题设置,制定课程实践项目教学目标和要求。由课程组教师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学生困惑的、关注的问题,发布相关项目主题作为参考,或者由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找到研究方向,确立项目主题及项目学习实践形式。②项目小组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为项目编写策划书,将策划书和过程性资料、阶段性成果上传到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也可根据学生专业或者技能特长,自行设计个性网站,展示项目进展。③项目实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调研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调查、统计,对收集的材料、形成的调研笔记和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④完成实践报告,制作PPT、宣传片、视频等上传学习平台。⑤项目学习成果的分享与交流。学期末在班级或者年级开展项目成果交流活动、项目成果竞赛活动,可以通过视频或者网站的形式展示成果,可在校内或者社区开展成果主题宣讲活动等。⑥项目学习的评估,项目学习评估指标应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否科学地看待世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参与表现的评价,如时间管理的能力,自信、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交流成果、展示课题、学术能力等。⑦项目反馈修订,针对项目策划方案进行修订、存档,建立课程经典项目库。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面临的挑战及保障机制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面临的挑战

1.对教师时代热点、难点问题动态把握能力的挑战

每位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关注点往往受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而思政课教师面向的是所有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现实性,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既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善于观大势,全面了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发展的方针政策,也要能够贴近现实、紧跟时事,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重大现实问题、突发性事件,回应学生的困惑,解决现实冲突。

2.对教师政治素养和理论功底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对于非本专业背景的教师而言,要准确把握原理课3个部分的系统性、整体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创造性等理论精髓具有很大的挑战,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必不可少。首先,有深度地讲解更能吸引学生,教师的真知灼见、一言一行,对真理的信仰这种人格魅力是最好的示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的真理。

3.对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挑战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不但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堂把控能力、实践操作指导能力。课堂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但需要教师全过程把控,紧扣主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课程考核体系不够完善,教师只管布置实践任务,忽视过程引导,缺乏总结回顾和理论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塑造就很难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思政课实践运行的保障机制

①政策和制度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成立实践教学教研室,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考核体系等,提供制度保障。②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训,组织教师对新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③经费保障,实践教学单靠任课教师很难进行,这需要学生处、团委、各个二级学院辅导员等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確保经费有保障,建立和完善指导教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结语

思政课实践教学尝试运用STEM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探索,笔者已在“原理”课教学中选取部分班级做了初步探索,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引导学生开展社会科学实践项目,培养其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的综合素养,使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根植于心,在体验中进一步实现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当然,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还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还需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美]阿尔帕斯兰·沙欣.基于实践的STEM教学模式[M].候奕杰,朱玉冰,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12).

[2]周立斌,王希艳.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实践研究——基于问题式教学方法视角[J].学理论,2015(27).

[3]祝青山.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教学的方法论[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2).

[4]孟祥林.思政课教学的挑战、误区及教学效果提升对策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4).

作者简介:曾志娟(1978—),女,汉族,四川南溪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农问题。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