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研究

2019-12-24 08:56车璐
青年时代 2019年33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关爱尊重

车璐

摘 要:残疾人大学生有自身的特殊性,在融合环境下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有着30多年残疾人高等教育经验的滨州医学院为背景,结合辅导员亲身经验体会,探索在融合教育下对残疾人大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使残疾大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共同健康成长,助力残疾青年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关键词:融合;残疾人大学生;关爱;尊重;人际关系

一、引言

融合教育主张打破隔离、封闭的环境,打破教育界限,不再区分“特殊”与“普通”。使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和人文环境,共同学习成长,有助于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滨州医学院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社会责任感创建特殊教育学院招收残疾人大学生,1985年的临床医学二系使滨州医学院成为我国第一个招收肢体残疾青年的本科大学,开创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填补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空白。2012年招收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的视障生、2018年又首次招收口腔医学技术的听障生,并结合康复学科逐步建立起“医教结合·教康结合·残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被专家誉为“滨州医学院模式”。笔者作为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的一名专职辅导员,所带学生之中有残疾学生,也有普通学生。他们之间虽专业不同,但他们是最亲密的室友,衣食住行紧密相连,共同学习和生活。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面对多元文化下的教育融合对象,结合残疾大学生的特点,他们具有残疾及特殊需求,融合过程中也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都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立足人文關怀,关注情感,打造仁爱校园

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有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我们从天真烂漫的孩童到学规懂矩的学子、从孜孜不倦的中学生到拓展能力的大学生、从涉世未深的懵懂少年到成熟干练的职场青年、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不同阶段都发生着不同的角色转换。大学作为作为人生的重要关卡,在大学伊始,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实现完美角色转换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关注学生,给予学生以温暖。

残疾大学生由于自身身体上的缺陷,普遍存在焦虑、孤独和自卑的情绪,依赖心理较为严重。他们往往更加在乎周围人对他们的看法与评价,与他们朝夕相处可以发现:听障生由于听力障碍,则更加关注交流时候同学的表情和肢体变化,易对一些细微的动作或着表情产生误解,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较差。而视障生对于声音更加敏感,他们喜欢和同学交流,通过交流来确认关系,更加敏感、偏激。肢残学生则更关注自己的独立性,有时会反感友好的眼光与帮助,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存在更多的自卑情绪。可见,残疾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以及自身身体原因,相比普通学生更加敏感、情感更加丰富,具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情感因素至关重要,是改变学生从认知到行为的关键,这就更加需要辅导员给予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更加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交流。

在融合教育的实践教育过程中,要重视特殊群体,肯定残疾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关注多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倡“体验式”教育,鼓励残疾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多认识朋友,了解彼此,找到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融合点,也让普通学生多接触残疾学生,打开了解彼此的大门,实现残健共融。例如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打造的飞鸽宣讲团,鼓励残疾学生说出自己的故事,

要鼓励残疾学生多参加院系活动,通过活动融入群体,例如笔者所在学院举办的飞鸽宣讲团,鼓励残疾大学生站上舞台,讲出自己的故事。展示残疾人大学生独特的成长故事、求学经历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推进残健共融校园文化建设,展现残疾人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用残疾人大学生积极、阳光的成长故事汇聚更多的正能量,打造仁爱校园。同时也使残疾人大学生肯定自我、找到自信,积极地面对生活、阳光地面对未来。

三、关注心理健康,悦纳自我,搭建人际桥梁

残疾大学生在与普通学生交往过程中常常伴有“异于常人”的想法,有自卑心理,难以吐露内心真实想法,交际范围较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此外,普通学生对残疾大学生接触较少,处于客观性认识较多,接纳程度有待提高。以听障生的融合宿舍为例,虽然听障生的理解能力较强,但仍有表达不清相互产生误解的情况产生,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而绝大部分普通学生对听障生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有一定的包容性和接纳程度,但他们在交流方面无法克服生理上的障碍,宿舍成员前期积极学习手语促进交流,但随时间推移,坚持学习手语沟通的学生占少数,从而导致交流受阻、接纳度降低。

面对这种现象,一方面,针对普通学生,努力提高他们对残疾学生的认知度和接纳度。在融合宿舍人际关系访谈中,对残疾学生的帮助与理解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懈怠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真正地让普通学生走进残疾学生、全面了解残疾学生、相互真正敞开心扉成为好朋友是一个重要课题。要帮助学生找到宣泄负面情绪的出口,加强对残疾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定期开展专业心理讲座与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舒缓不良情绪;开展辅导系列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学生实际困惑;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游戏了解彼此,促进残健融合。另一方面,针对残疾学生,首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听障生动手能力强,视障生表达能力强,肢残生做事认真、规则意识强等,努力塑造健全人格和阳光心态。例如笔者所在学院成立残疾大学生艺术团,包括绘画、舞蹈等5个方面,帮助残疾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让他们展现自我、树立自信、获得幸福感,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多彩的一面。其次,鼓励残疾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有一年一度的助残日活动,也有学校院系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扩大学生交往范围,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然后,给予残疾学生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例如针对视障生开展“金盲杖”独立出行活动,锻炼学生不断突破自我、积极探索自我。从各方面多角度让彼此了解更加深刻,让融合更加紧密。

要引导学生重视寝室关系融洽,让学生认识寝室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寝室关系。寝室是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避风港”,而寝室成员就是这座避风港中最温暖的存在。虽然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性格迥异,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同”,但生病时的一声问候、想家时的一声安慰、熄灯后的彻夜长谈、考试前的奋笔疾书……都应努力成为彼此最温暖的家人,其中定会有哭有笑、有吵有闹,但这一切的一切都会成为最彼此最珍贵最幸福的存在。

四、信任与关爱同行,指引为灯,把握学生意识形态总开关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面对残疾人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工作方式,要比其他的辅导员多一份警戒性、多一份耐心和责任心。结合时代特点,九零后、零零后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辨别力较弱;个性突出,注重情感体验,但合作能力较弱;追求独立,自信心强,但心理问题凸显。把握新时代学生优势特点,利用新媒体和微时代背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残疾人大学生依赖网络,从网络中获得知识和信心,容易被错误观点左右,作为残疾人大学生的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尤为重要。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生活、融入课堂,只有“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讓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重视并学会引导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潮。这也要求辅导员不断充实并更新政治理论知识,需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政治任务和政治本领,把握残疾人大学生心理动态,坚守学生意识形态总开关。

残疾大学生和普通学生同环境、同吃住、同生活,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学生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变化。当面临矛盾和误解时,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让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产生心理差异而加深问题的严重性。对于残疾学生更不能过度保护、过度“包办代替”,加深残疾学生“特殊性”的心理,应该给予残疾学生充分的信任,多帮助少代办、多疏导少维护,让学生真正独立,使学生特别是残疾学生能以积极阳光心态面对生活、感受温暖,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五、专业与服务同行,理解为路,满足残疾人大学生特殊需求

(一)尊重差异,融为同一整体

融合教育的班级中既要面向整体,又要考虑特定对象的特殊性,尊重个别差异,防止“被孤立”或“贴上异常标签”的现象发生,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和教育中注重因材施教,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长。

(二)整合资源,提供专业服务

首先,为残疾学生提供资源支持,为残疾学生提供便利和支持。例如为听障生提供即时翻译软件和配备专业手语翻译、为视障生提供专用电脑和助视器、为肢体障碍学生提供电动轮椅等。其次,与专业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帮助专业教师了解特殊学生的具体需求,共同探讨教学方案的多样性,确保同一环境下有效课堂的开展。在课后根据需要安排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残疾学生完成学业。然后,作为融合班级的辅导员,更加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习手语等新技能,努力克服生理障碍所带来的沟通不便等问题。多学习教育知识和心理知识,以自身的专业性更好地服务学生,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三)注重改革创新,开创新思路

现在的教育早已不是“灌输式”的死板教育,在新时代要掌握新的教育思路和方式,在工作中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残疾人大学生群体,更应该开展新思路,需要新发展。在教育引导学生以及自身的科学研究方面都要重视创新意识培养,努力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作为一名辅导员,特别是残疾人大学生辅导员,更应该多一分责任,多一分关爱,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热忱和信仰,是对教书育人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需要立足理论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充实自我。大学生是祖国的新鲜血液,时刻走在时代前沿,这就要求辅导员去主动学习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只有不断地吸收新事物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更好地亲近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让教育之路铺满鲜花。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关爱尊重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