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

2019-12-24 08:54荀梦瑶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1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实践路径新时代

荀梦瑶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基于国内外的动态环境而形成的的先进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逻辑,对于揭示国内外现实局面、指引国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为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发展,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打好实践战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现实逻辑;实践路径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逻辑

(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纵观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无论何时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系列重大理念与战略目标,也始终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这符合了当前党和国家建设的目标,也体现了党的道路自信,必然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二)经济新常态的挑战

由于市场经济的起步相对较晚,因此我国曾长期将高速增长作为判断国家经济发展能力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标准,毫无疑问的是,这一标准为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近年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显示出了其后劲不足的弊端,且如果继续采用这种模式必然会陷入原地踏步甚至后退的陷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改革开放初期,考虑到我国同西方国家的现实差距,以及国内人民群众较低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正确的历史判断,以激发经济要素活力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但必须注意的是,当时各经济要素,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承载力远远高于现阶段,因此粗放式发展模式可以呈现出较为迅猛的发展状态。而新时期这一承载力的下降,以及国内外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粗放式经济模式亟待转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经济新常态的伟大论断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背景,其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也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经济发展理念变革以及产业升级方面的决心,可以说,在经济新常态的挑战下,中国要走的发展道路是从粗放式发展到集约式发展、从要素投资驱动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三)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的迫切要求

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生命力来源就在于其始终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为了继续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就必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与历史上注重革命、执政内容等功能定位相比,党的建设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要想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使得其在资本充斥的现实环境中经得起历史与人民的考验,就必须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党党的建设的内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论断,但必须清楚的是,马克思及恩格斯受当时时代背景及现实因素的限制,其重点聚焦于对无产阶级党的革命性任务与历史地位的界定,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很难直接找到如何提高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水平的答案,而即使是有这种“答案”,也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新时期的时代背景,这都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的建设问题放在了全局性的高度,这是始终坚持党的宗旨的前瞻性判断,其中所推进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如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八项规定等更符合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求。

(四)推动全球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世界性的科技革命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也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区域差距扩大、发展失衡问题逐渐严重。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全球化发展具有机遇与挑战的双重性。从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来说,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综合国力实现了大幅度跃升;从国际形象方面来说,中国一直以来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参与国际事务,力求破解全球治理困境,其中以“一带一路”方针为代表的实践均展现了中国方案的智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与更加丰富的实践投身到了全球治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致力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向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这必然会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路径

(一)推进法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在新时期,面对着国内外的崭新形式,各项传统政策亟待更新,各类新政策也不断推出,这些举措能否得以有效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治建设的基本水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推进法治建设已经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涵,这在“四个全面”中的“全面依法治国”中也有所体现。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发展过程中面对着诸多现实问题,而法治建设则是将各类问题纳入秩序性的框架、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基于此,在未来的实践发展中必须把握如下要点:其一,继续加强国家及地方立法机关的立法水平,建立健全新时代行政权力法治化体系;其二,加强现代化执法队伍建设,培养起一支理论扎实、态度严谨、工作到位、执法必严的执法队伍;其三,探寻法治建设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机融合,推进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其四,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法律上的保障,从而积极听取社情民意,提高党和国家“接地气”的能力;其四,持续推动社会普法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执法工作人员以“送法下乡”、知识普及等形式让社会公众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涵,营造出守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氛围,引领人民自觉以法律要求规范自身行为、主动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加强反腐体制机制建设

纵观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腐败问题的形成主要源于制度约束的缺失,因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中,为了有效规范权力运行,打击腐败问题,就必须持续加强反复体制机制建设。党的十大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反腐力度不断提高,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目标也逐渐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反腐制度建设同常态化巡视的有机融合,用制度对权力运行中的几个核心主体“权、人、事”进行约束,从而实现既治标、也治本的理想效果。围绕中央的这一指导思想,各级地方在实践中也收获颇丰,部分地方政府建立了权力运行清单,将权力问题放在“明面上”,对可为与不可为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山东菏泽市创设的“四统一”模式,对储存、平台、渠道、监督等涉及公共资源权力运行的要素进行统一管理,压缩了寻租问题的生存空间,在保證过程透明化、合法化、公开化的同时,也契合了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提高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也在运行中配备了纪检、税务、审计等多部门的联合参与,维护了权力运行机制的相互监督与有效管理,这是在党的统一思想领导下的成功尝试。而在中央方面,中央巡视组、中央督导组的常态化巡视也有效督促了权力的规范运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反腐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其涉及范围较广、覆盖面极大,要想加快反腐体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仍然需要持续加强党和国家层面的顶层建设。具体来说,应当把握如下要点:其一,以“立体化、多维度”作为顶层设计的目标,认识到反腐问题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实现对腐败问题的全覆盖;其二,建立运动式反腐机制,顶层设计的落实需要依托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体制机制,既要重视常态化巡视工作的深入发展,也要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到反腐倡廉的战役中来,一方面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好人民群众的隐私等权利,通过坚实的保障机制,打消人民群众的顾虑;其三,继续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透明化建设,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建立起政务公开制度,对各类权力运行事务进行统一公示,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监督的渠道,在确保“权为民所用”的同时,严厉打击寻租行为。

(三)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改革,提高社会治理的民主性与包容性

社会治理始终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在经济新常态以及深化改革创新的背景下,社会治理模式也亟待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度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内涵,在新时期为了应对改革攻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必须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改革,构建起有温度的温情社会治理模式,提高社会治理的民主性与包容性,推动居民自治、社会调节同政府治理的有机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国家对社会治理权力进行全面审视,在制度的框架内积极下方社会管理权力,赋予基层自治组织更大的自由,并做好监督工作;同时,也应当参照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积极引入第三方社会治理评估机制,确保社会治理能与时俱进,保持长效的生命力。其中,首先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的渠道,使得社会治理真正能反映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问问题、代表群众利益。要督促人大、政协代表及委员积极同群众沟通,确保其能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其次,要发挥社会服务机构的优势,同时利用第三方机构,保证社会治理考评环节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为后续治理体系变革提供参考。最后,要正视城乡差距,加快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一体化建设,从社会治理层面打破二元结构的限制。

三、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的伟大论断,其契合了以人民为中心、适应经济新常态挑战、加快全球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逻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奋斗态度。为了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得其成为解决民生问题、规范党的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动力,就必须不断摸索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靶向精准地解决好改革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 丁桂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唯物辩证法内涵[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88-94.

[2] 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N]. 人民日报,2019-07-22(06).

[3] 蔡润林.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历史观[J].社科纵横,2019,34(07):16-20.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实践路径新时代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