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新闻初心使命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2019-12-24 08:58胡栓童兵
新闻爱好者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初心使命新闻舆论舆论导向

胡栓 童兵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在新中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时间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继承清凉山时期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新中国面临的任务和赋予新闻舆论事业的使命,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初心使命。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过程中,新闻舆论工作者积极坚守和践行新闻人的初心使命。对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曲折甚至错误,要放在整个历史进程中进行全面审视。在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还需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定盘星”,需要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贯穿新闻舆论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需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关键词】新闻舆论;初心使命;舆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对党的初心使命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2]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新中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肩负着神圣的职责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就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媒介形态如何变化,一代代新闻舆论工作者始终坚守新闻人的初心,忠实履行党赋予的职责使命,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造福人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一、继承创新清凉山传统,初步确立新中国新闻舆论工作的初心使命

延安时期,我们党开始了系统化的新闻实践,建构了较为系统化的党报理论和党报工作传统,确立了党的新闻工作主要原则,主要包括确立无产阶级的新闻观、确立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确立“全党办报”的方针、确立党报的战斗性原则、确立“人民公仆”的记者观、确立“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原则、确立马克思主义文风、确立党报的三大作风等。[3]这些理论、传统和风格,是党和人民28年新闻事业实践经验的积淀,被誉为凝聚“革命传家宝”的清凉山之风。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也开启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的战略中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由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逐渐转变为生产建设。正如毛泽东所说:“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4]党的工作中心的转变,也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

從新中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这7年时间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继承清凉山时期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新中国面临的任务和赋予新闻舆论事业的使命,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全国布局,形成了基本的新闻体制和新闻政策,初步确立了新中国新闻舆论工作的初心使命。

(一)确立社会主义新闻舆论事业的性质

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一致性,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社论明确指出:“我们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报,是人民大众的报纸,这是我们这个报纸的第一个特点。”[5]1947年1月11日,党的机关报之一《新华日报》发表编辑部文章指出:“《新华日报》是一张党报,也就是一张人民的报,《新华日报》的党性,也就是它的人民性。”[6]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新闻舆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党对社会主义新闻舆论事业的性质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中共中央在批转《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日报》应该强调它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各地党委今后也要强调地方党报是地方党委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同时,中央进一步明确:“我们党的各种报纸,都是人民群众的报纸,它们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如果片面强调它们是党的机关报,反而容易在宣传上处于被动地位。”[7]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是党领导的事业,又是人民自己的事业。这一性质界定,充分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彰显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初心使命。

(二)积极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逐步转变为生产建设。新闻舆论工作积极适应这一变化,以尽可能多的精力和版面来突出宣传报道生产建设情况。1949年10月19日,刚刚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专门发文指出,国家正处于激变之中,报纸和新闻广播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报道和指导经济建设作为压倒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经常和系统地反映经济建设,指导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是新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8]1950年3月29日至4月16日,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新闻工作会议,就将如何把经济建设的宣传报道真正作为首要任务和如何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确定为会议的重要主题。新闻总署在《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适应全国逐步转入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情况,全国报纸应当用首要的篇幅来报道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宣传生产工作和经济财政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教训,讨论解决这些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的办法。报纸的新闻、通讯、评论、信箱、专门性的或一般性的副刊,都应尽可能地服从于这个任务。”[9]

为了完成这一职责使命,新闻总署在《决定》中还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各级报纸都应当减少关于会议、机关活动、负责人员的不重要的言论行动,没有广泛重要性的文告文电的篇幅;为加强报纸在国家事业中的作用,报纸的编辑、采访、评论人员必须通晓国家和地方建设的政策、情况和问题,养成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改革报社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行新的分组等。此外,中共中央还专门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人结合自己领导的工作,经常为报纸电台撰写社论和论文。

(三)联系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新中国成立后,新闻舆论事业一直秉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党报传统,始终强调把联系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发展新闻事业、改进报纸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此,党中央、中宣部和新闻总署等领导机构发了十几个文件,作出一系列指示,发表一连串讲话,就如何加强与群众联系,使新闻事业更好地反映群众生活,指导群众行动,维护人民利益,不断进行调整和部署。

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就认为:“改进报纸工作的中心问题是加强报纸与人民群众的联系。”[10]时任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在会议报告中指出:“报纸应该负一种责任,就是把群众的兴趣,把群众的积极性,把群众的精神引导到一个比较适合于群众自己利益的方向去。”[11]会后发布的《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全国报纸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发扬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更好地适应广大群众对于报纸的需要。1954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会后发布的《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指出:“目前许多报纸的党性和思想性仍然不强,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不够密切……在新闻报道方面也存在着反映人民群众的多方面的活动不够。”[12]为此,《决议》要求“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必须认真加以改进,应当准确地、多方面地、生动地、及时地报道人民的实际生活”。[13]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较好地展示了党的报纸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经过中央批准的《人民日报》改版社论,更是明确提出:“我们的报纸名字叫做《人民日报》,意思就是说它是人民的公共的武器,公共的财产。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只有靠着人民群众,我们才能把报纸办好。”[14]

(四)广泛开展报纸批评,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掌握着全国的政权。由于政权领导者的地位,“就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在党内外拒绝批评、压制批评”。[15]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从而巩固执政地位,成为摆在党及其领导人面前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继承清凉山时期的优良传统,广泛而有效地利用媒体开展批评与监督。

1950年4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颁布的关于新闻工作的第一个重要文件便是《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号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决定》明确指出:“吸引人民群众在报纸刊物上公开地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教育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在报纸刊物上作关于这些缺点和错误的自我批评,在今天是更加突出地重要起来了……中共中央特决定: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与缺点的批评和自我批评。”[16]为了保障报刊能够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批评,《决定》还专门规定了4个具体办法。

1954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着重总结了开展报纸批评的经验教训,再次重申“报纸是党用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最尖锐的武器”[17],批评部分党委和报纸,对于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不是基本上进行得好,而是基本上进行得不好”[18]。为此,中央责成各级党委和新闻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把报纸是否充分地开展了批评、批评是否正确和干部是否热烈欢迎并坚决保护劳动人民自下而上的批评,作为衡量报纸党性、衡量党内民主生活和党委领导强弱的尺度”。[19]同年,毛泽东还就报纸批评实行“开、好、管”①三字方针发表了重要谈话,围绕如何让报纸批评收到确实的效果,进行了专门论述。

《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和《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是党的文件第一次将是否欢迎和保护“劳动人民自下而上的批评”即群众监督作为报纸党性的衡量标准之一,为新中国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指明方向。[20]利用报刊开展批评,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监督热情,许多读者大胆地给报刊写信写稿说真心话,批评党和政府的工作。据统计,仅《人民日报》在1949年到1956年间,发表的批评性稿件就达到7499篇之多。[21]这期间,关于刘青山、张子善的报道,关于黄逸峰的报道,关于张顺有的报道等舆论监督类报道,更是家喻户晓,影响巨大,起到了批评一个人,教育一片人的作用。

二、坚守和践行新闻舆论工作初心使命的历史进程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我国也由此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期间,新闻舆论工作发挥过不少积极作用,为宣传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容否认,在错误思潮影响和裹挟下,新闻舆论工作也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误,起到过消极和破坏作用。从“阶级斗争工具论”到“本质真实论”,从“驯服工具论”到“假大空文风”,诸多错误的观点和主张背离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初心。对于这些曲折甚至错误,要放在整个历史进程中进行全面审视,不能简单地用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失误否定新闻舆论工作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和践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22]

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的新闻舆论事业从多年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但当时受“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影响,拨乱反正难以深入进行。此时,我国的新闻舆论界接连发表《标准只有一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等文章,开启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而形成新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两个凡是”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者以极大的勇气,坚守和践行初心使命,冲破了错误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为党和人民“立了大功”。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新中国进入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积极报道改革、宣传改革、投身改革,坚守和践行新闻人的初心使命。

1996年9月,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23]“祸福论”既揭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作用,也给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了“避祸趋福”的任务。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肩负起“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4]的职责使命。

2003年12月,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25]。胡锦涛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虽然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并在更高的起点上践行着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用“一项重要工作”“一件大事”和“五个事关”准确表述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把新闻舆论工作放到了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要位置。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为了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总书记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27]。

三、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更好践行初心使命的思考

纵观新中国新闻舆论事业70年的历史,坚守和践行初心使命贯穿其发展的始终,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健康、持久发展,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一)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定盘星”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是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导向和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闻舆论领域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应用,也就是说,在新闻舆论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8]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科学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虽然创立已有170多年,但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70年新闻舆论工作的实践表明,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直接决定着新闻舆论事业的兴衰成败。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比较好的时候,也是我国新闻舆论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背离、放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理的时候,我国的新闻舆论事业往往遭遇挫折和困难。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媒介形态、舆论环境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和“导航仪”。新闻舆论工作者心里有了这颗“定盘星”,才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真正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

(二)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贯穿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各领域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和生命,是党对新闻舆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直接体现。新中国成立70年,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始终将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毛泽东曾指出:“新聞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2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宣传一旦出了问题,舆论工具一旦不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不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就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30]

新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新闻舆论工作要实现党和人民的嘱托,完成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更要坚守主流舆论阵地,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舆论导向正确。

(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1]党的宗旨,也是党的新闻舆论事业的宗旨。70年来,新闻舆论事业既是党的事业,又是人民的新闻舆论事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坚决维护人民利益,积极充当人民的耳目喉舌。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以人民为中心”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多次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3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新闻舆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努力练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推出人民群众满意的精品力作。

注 释:

①开,就是要开展批评。不开展批评,害怕批评,压制批评,是不对的。好,就是开展得好。批评要正确,要对人民有利,不能乱批一阵。什么事应指名批评,什么事不应指名,要经过研究。管,就是要把这件事管起來。这是根本的关键。党委不管,批评就开展不起来,开也开不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7.

[3]童兵.主体与喉舌:共和国新闻传播轨迹审视[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39-43.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0.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66.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80.

[7]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483.

[8]童兵.主体与喉舌:共和国新闻传播轨迹审视[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4.

[9]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75.

[10]陈业劭.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3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32.

[1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52.

[1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319.

[1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322.

[1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112.

[1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5.

[1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5.

[17]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322.

[18]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322.

[19]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323.

[20]丁和根.中共新闻舆论监督观的历史生成与现实取向[J].南京大学学报,2013(4).

[21]丁柏铨.执政党与大众传媒:基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08.

[2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4.

[23]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4.

[24]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党建,1994(2).

[25]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08.

[26]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6-20.

[27]习近平在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强调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N].人民日报,2016-11-08.

[28]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61.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271.

[30]习近平.2002年12月24日在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M]//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307.

[3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4.

(胡栓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童兵为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

编校:赵 亮

猜你喜欢
初心使命新闻舆论舆论导向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何在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新形式下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