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武陵山区健身经济发展研究

2019-12-25 04:36高文洁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武陵山经济体育

□ 高文洁(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习总书记指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也提出,体育竞技要在政府的有力引导下,积极引入社会资金资本,不断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夯实发展基础。武陵山区,其从经济上来说,属于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区,其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在全国占比超过10%。近年来,虽然武陵山区在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域发展扶持下,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不过鉴于其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健身经济发展尚处于低层次,仍然难以满足区域内少数民族群众对“健康体育”的要求。故而,能否从宏观施策角度来提出富有实效性的建设建议,是本研究课题的关键所在。

1、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武陵山区健身经济发展的桎梏

1.1、体育公共健身经济基础支持不够

在国家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引下,武陵山区开始着力在体育健身领域发力,并力求健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武陵山区所有体育设施向全社会开放,另一方面,武陵山各地区还不断进行公共体育设施的补全建设,尤其是在城乡社区、居民活动区域,设立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健身娱乐点,同时匹配体育健身指导员,及时了解基层群众体育健身发展所需,提供特色化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不过,武陵山区属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其经济实力严重不足,在体育层面可用的经费极为有限,体育公共服务基础处于相对薄弱的程度。如武陵山区的湘西州,其在2018年的财政总收入仅仅为78.3亿元,除去基本公共支出外,社会体育可投入规模仅仅为0.24亿元,占比例仅为0.31%。此外,在体育馆建设层面,经费支出为665万元。在这样的条件下,湘西州体育场馆建设也处于滞后状态。截至到2018年底,湘西州拥有公开体育场所1618个,体育馆数量仅为31个,大型体育运动场所16个,不同标准的健身房2014个。可以看出,湘西州在体育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场馆数量不足、标准不够、层次不高等问题,且经过调查发现有部分体育场馆属于半开放状态,对于持续的群众健身需求难以满足。

1.2、区域体育健身市场发展滞后

体育健身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群众体育健身的现实要求,旨在为其提供更为全面的体育健身服务,其中有公共政策法规、体育公共机构设施及人员等,还包含国家公用经费的支持。不过鉴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差异化发展的现状,加之武陵山区城市化程度整体较低,投入体育公共服务事业的经费连年不足,使得武陵山区域内的育健身市场发展始终难以满足群众的整体需求。以恩施州具体情况来看,体育基础设施大多分布在民族聚居区,或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在这些体育公共设施分布地区,并没有指派合格的体育健身指导员,而在乡村,普遍存在“一村一场地”的现状,即体育设施场地在广大农村达到普及数量,但是大多为废弃空地或空壳学校,体育设施仅限于简单的器械,更谈不上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存在。恩施州在行政村的设置上超过了3000个,但是其到2018年底实施达标的群众体育健身建设工程仅为121个,新增体育健身工程的数量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经济发展需求。

1.3、健身经济理念及人才支援不够

一方面,武陵山区大部分居住人群均为经济条件不足的人群,其大部分经济放在了赚钱养家上,且有不少家庭老人、儿童留守情况存在。其对于健身经济的了解不多,且理念上难以认同,认为健身在平时的劳作中已经能够实现,无须浪费专门时间去锻炼。另一方面,武陵山区健身经济发展还遭遇人才困局。主要是对于研究现时代武陵山区健身需求,结合武陵山区民族风俗推出特殊的健身产品等方面,没有专业人才可以提供专业思路与布局,难以保障所输出健身产品的针对性与认同度。再者就是政府在基层健身指导方面并没有提供相对专业的人才队伍,群众对于体育经济及产品的一知半解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才指导及营销途径的闭塞。

2、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武陵山区健身经济的发展施策

健身经济是在“全民健身”理念推动下将市场运作与公共健身事业融合形成的新消费经济体。其一方面鼓励民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强身健体,实现更好质量的生活期待;另一方面则提倡专业健身企业等参与到公共健身发展的事业中去,为更高需求的群体打造更为优越的健身环境,提供更为针对性的健身产品,进而提升健身事业的经济效益。

2.1、准确定位健身经济发展,科学合理设计发展布局

武陵山区属于民族聚居区,其在人口分布、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个性特点。因此,推行供给侧改革、科学合理布局发展,是改善目前该区健身经济发展推进缓慢、质量不高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增进服务产品供给,让群众在优质服务的引力下主动参与。即在武陵山区全面推进健身休闲等普及工作,同时将健身休闲项目及产品进行针对性改进、升级,推出一批集休闲娱乐、健身互动为一体的健身高端产品。由于武陵山区在地势上存在较大起伏,开发者可因地制宜地将产品打造瞄准山区、河流、高空,积极发展山地运动、水上项目活动、空中体验项目,构建“空陆水”为一体的健身休闲模式。同时可通过自驾游、组团游等方式来吸引群众参与到连片式的健身体验中,尤其要重视发掘适合少数民族运动特色的运动项目,并分区块打造重庆休闲健身区、湖北民族养生区、湖南体育经济区与贵州民族旅游区。二是,要推进区域间开放交流,让群众在体育运动的魅力中感受激情。要深入分析研判国家对于特困联片区的政策导向,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契机,加强“东联西进南拓北交”战略发展思路布局,积极发展与武陵山区所属省份其他地区的体育健身联系,可结合各区实际设计不同项目与风格的竞技比赛,从而增强健身经济在本地乃至周围的影响力。如在武陵山重庆休闲健身区,可设计重庆武陵山区与其他区域的比赛活动,像高尔夫项等;在湖北民族养生区,可设计湖北武陵山区太极拳等项目的竞技活动等等。还可将汽车拉力赛、自行车巡回赛等项目引入该地区并设立为观赏性项目,引导群众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同时,更激发其参与其中的欲望。我认为,武陵山区可在某一个地区设立先行先试点,然后集聚改革经验,逐步全区推广。

2.2、积极培育健身市场主体,持续优化供给主体格局

当前武陵山区在市场主体培育上相对单一,参与到武陵山区健身事业的企业相对局限,要提升该区域的体育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多元途径进行培育,进而保证供给主体多元化、市场发展理性化。一是要突出政府政策的导向与保障性。武陵山区所属各省政府要明确推进特困连片区健身经济对于全局发展的驱动作用,要从宏观决策上为更多健身经济主体参与武陵山健身事业建设提供宽松环境,尤其要在土地供给、税收优惠及资金补贴等层面给予充分支持。政府要利用好官方媒体、媒介等的宣传渠道优势,为武陵山区健身经济发展造势、蓄力,让市场需求作为市场主体培育与淘汰的唯一衡量,更要利用好监管优势对健身经济企业入门槛、提品质扮演评审官与奖掖者的角色。二是要强化休闲企业的创新意识与服务意识。要打破传统意义上“投入体育就是投建场馆设施”的片面导向,要重视健身经济产品的多样化研发与针对性打造,尤其引导参与各企业将更多优势的培植放在健身休闲产品的创新上。可仿照各省体育投资机构,建立武陵山区体育经济发展投资公司,主要应对由于前期投入巨大而导致部分企业体育建设烂尾问题,或帮助该区域体育经济产品在数量与质量上达到甚至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三是,要重视社会组织在健身经济发展中的参与和支持,尤其是某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协会、基金会或体育团体等。可将这些社会民间组织进行整合,并设立武陵山区体育发展联合会,不断对接政府建设性项目或体育服务性项目,提升优化大众体育健身的体验。

2.3、坚持打造优良供给环境,夯实健身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深刻认识到基础设施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不断搭建好体育健身设施服务平台,灵活用好当前未开放或已开放场馆、场地,针对体育设施分布短板针对性补强。政府要明确建立健身产业发展未来规划,并采用设定项目找投资、谈建设的办法逐次推开。要将与体育健身有关的企业、公司、场馆及乡村等进行考证并纳入连片建设中,联合打造成体育综合体;要针对运动乐园、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船艇码头等差异化的健身类别方式,设计好配套体育基础设施布局、分配等;要鼓励各个公共场馆根据实际适当开放或延长群众锻炼时间。二是要重视基础人才的建设。要突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巨大作用,帮助体育健身产业投建企业找到对应高校、对应专业所培育出来的对应人才,逐步建立“企业+院校”联合培养的人才教育机制,使得所培养人才既有大区域发展的视野,又有规划企业发展的视角,更有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从而满足武陵山区体育经济发展的需求。

3、结语

武陵山区是民族聚居与经济发展滞后的特殊区域。在这样的地区探讨体育健身经济的长足发展,必须首先在基础政策导向、基础设施配置、基础人才支持上做文章。同时针对当前武陵山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情况及弊端等,认为要想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保障武陵山区健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准确定位健身经济发展,科学合理设计发展布局;积极培育健身市场主体,持续优化供给主体格局;坚持打造优良供给环境,夯实健身产业发展基础。

猜你喜欢
武陵山经济体育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乡镇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类型划分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诗二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我们的“体育梦”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