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2019-12-25 22:43朱欣汪明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资源型煤炭企业能源

朱欣,汪明旺

(1.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淮南 232038;2.大唐洛河发电厂发电运行部,安徽淮南 232008)

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在能源投资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煤电化一体化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实施煤电化一体化经营是资源型城市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充分化解煤炭和电力、化工的发展矛盾,充分利用地方能源优势而探索出的新型发展道路。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就是以地方煤炭资源为依托,立足煤延伸煤发展煤不唯煤,综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火力发电及煤化工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可以极大地节约运输成本,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市场风险,调和原料供应的矛盾,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资源型城市煤电化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就已经备提出,可见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起步阶段的一体化大多是由煤炭企业以延伸产业链的方式自建火力发电厂,是行业内部的一体化。

从国外情况来看,比较普遍的模式是煤炭企业和火力发电企业联营,煤电联营在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作用。在发展初期煤电联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火力发电厂与煤炭企业签订或长期或短期的购销合同,煤炭企业向电厂提供燃煤;另一种情况是电力企业在煤炭企业中参股或煤炭企业在电力企业中参股,电与煤成为一个联营企业。

从国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电力价格受政府管制,市场化程度不高,发电企业和煤炭企业因为归属不同的部门而行业界限明显,联动机制较国际而言起步和发展都较为缓慢。近些年来,相关学者提出,一体化的发展要从根本上突破行业间的分割束缚和垄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才能缓解目前煤炭电力化工等行业之间尤其是煤电企业的紧张关系。煤电化一体化的发展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也是资源型城市未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发展方向。

2 资源型城市的特点

资源型城市顾名思义是以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依托而成市,最早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西方新兴国家。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国家对能源的急需促进了资源型城市的迅速发展,而后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局限、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及新型能源的冲击,使得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发展的困境。资源型城市具有如下特点。

(1)资源型城市在建设上缺少规范性。资源型城市的建立都是因为地方拥有特殊的自然资源,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自然资源而兴建城市,因此资源型城市建市的历史都不长,且多数因资源开采而突发建市,在城市建设上缺少规范性。一般采取边开采边生产边建市的方式,缺少必要的前期规划,在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上大多不尽人意。另外,由于成市时间较短,往往也缺少必要的特色和人文底蕴。

(2)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相对孤立被动。资源型城市的兴建源于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国家在短期内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建市的目的一般比较单纯,就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地方的其他产业联系不大而显得相对孤立。但是由于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资源型城市往往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失去发展的活力而显被动,所以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会相对孤立被动。

(3)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单一。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设市,产业结构也是紧密围绕自然资源,对资源依赖过度,产业结构单一畸形。城市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得发展远远超过其他两大产业的发展而明显失衡,城市产业发展的单一会制约城市整体经济的运行,也会因为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而失去城市发展应有的活力。

3 资源型城市煤电化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1)煤电化一体化的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坚持“深度加工、综合开发、高效利用”的基本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方针,实现煤电化一体化的发展,可以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大力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使资源效率最大化。实现煤电化的一体化,对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深度加工、高效利用,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最终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煤电化一体化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企业的目标之一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电力、煤炭、化工企业均是如此。根据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相应的价格范围内是一个恒量。在传统的模式下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和化工企业的利益难以协调,因为成本及利润的原因,煤炭价格上涨发电企业和化工企业难以承受,而煤炭价格下调煤炭企业又难以接受,双方都希望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来达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而政府的行政干预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电力化工关系国计民生关乎经济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政府必须综合考虑不可随意调整上网电价,而基础能源的重要性也决定了政府不可能损害煤炭企业的利益。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必须兼顾三方的利益,积极寻求散发协调发展的合理机制,而市场经济具有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功能,煤电化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是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3)煤电化一体化的发展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煤电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实行煤电联营是稳定电煤供给,保证电力安全最佳举措。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煤炭市场体系较为完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基本决定了煤炭资源的价格。但是,火力发电企业所需燃煤仍然是在政府的干预下保证稳定及时供应并执行远低于市场价的政府指导价。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发电企业很难向煤炭企业购买到如此低价位的燃煤,其直接结果就是威胁到了电力安全,从而也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实践证明,煤电联营是实现燃煤稳定供应火力发电稳定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因此更好的能源安全生产需要煤电化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4)煤电化一体化的发展是由资源禀赋性特征决定的。我国能源资源储存的特点是缺油少气而煤炭资源富有,这就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重点是煤炭,二次清洁能源的主要方式是火力发电。21世纪以来,我国兴建投产了大量的火力发电企业,就是为了给国家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一体化的发展不仅可以保证发电企业和化工企业燃料供应还可以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能够就地将煤炭转化为二次能源也有效地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所以,一体化的发展尊重了资源的禀赋性特征,能源的保障方式是安全清洁经济有效的。

4 资源型城市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比较富足,但资源分布并不均衡且需求量也极大。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利用能源,更新观念,重构模式,合理开发,坚持煤电化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路径。

(1)实施能源的大基地大集团大区域的发展战略。我国虽为能源大国,但资源保有量在各地区间并不平衡,如电力需求与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正相关较多的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煤炭资源在华北东北西北相对富足,煤炭基地与电力需求的不一致性导致了近些年来煤电化企业间的紧张局面,也直接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煤电布局的方式基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火力发电企业向外地的煤炭企业购买燃煤,通过运输燃煤在发电企业进行能源转化,属于市场依托型;另一种是在煤炭基地进行能源转化,能源以电力的形式向外传输,这属于资源依托型。为了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能源发展现状,有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对我国能源布局政体审视,厘清能源供需分配,实施大区域间的合作,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

能源作为不可再生性资源,国家要充分保证其合理利用,增强战略性发展思维,科学管理,打造煤炭电力化工的一体化联营重组,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国家在宏观调控的整体布局下合理利用市场配置,整合煤炭电力化工等各种要素资源,充分利用国有大型煤炭、电力、化工企业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的范围要大、程度要深、领域要宽,组建能源一体化的“联合舰队”,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国际竞争力。

(2)大力发展能源基地建设的市场机制,使能源建设朝复合型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加快能源发展的市场化进程。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有效调控下,充分激励市场的调节作用,主导公平竞争,将多种经济成分积极引入能源市场,突出国有大型煤电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基础作用,优胜劣汰,形成能源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例外,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价格杠杆,减少政府在价格指导上的行政干预来调节能源市场的供求关系,形成有效的内在联动机制,实现一体化经营,建立有效的上网机制促进电力竞价上网,促进能源的市场化进程。

5 结语

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有效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能源清洁输送,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尊重市场经济自然法则的必然选择,是资源型城市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立足煤延伸煤发展煤不唯煤的科学战略。对煤电化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资源型煤炭企业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强依赖资源型城市识别及转型升级对策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两大目标“”六大任务”
——图解《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
煤炭企业开发成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