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饮食指导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2019-12-25 09:03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31期
关键词:肾衰竭个体化依从性

刘 晶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血液净化室,陕西榆林 719000

慢性肾衰竭是由不同类型肾脏疾病发展造成的,能引起肾功能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血液透析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式,在临床广泛应用[1-2]。长期血液透析会造成患者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3-4]。资料[5-6]显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比例达50%,尤其是>65岁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达86%[7-8]。常规性饮食指导只是对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基础性饮食规划,虽然有效地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但是由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病情特点各不相同,而患者机体状态也各有差异,单一的饮食指导不能适宜性地满足所有患者[9-10]。个体化饮食指导则是以患者个人病情特点为中心,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饮食指导,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治疗效率和依从性[11]。笔者通过选取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11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个体化饮食指导应用效果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饮食指导,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4岁,平均(61.2±8.1)岁;病程1~11年,平均(5.8±2.7)年。观察组(60例)个体化饮食指导,男31例,女29例;年龄46~78岁,平均(63.3±9.7)岁;病程2~12年,平均(5.5±2.5)年。纳入标准:符合《血液净化理论与实践》中的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12],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心力衰竭、严重贫血、血液系统疾病者;②肝功能、肾功能障碍者;③精神系统疾病及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④近视功能障碍者;⑤重度抑郁者。本研究在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的饮食干预,鼓励患者多食用低磷水平的食物,包括西红柿、芹菜和菠菜等,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禁食豆制品、奶制品等,食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类食物,包括鱼类、瘦肉等,尽可能水煮后再热炒,减少优质蛋白流失[13-14]。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个体化饮食指导:(1)建立个体化饮食指导小组:由血液净化室医生、营养师、科室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等组建个体化饮食指导小组,小组成员接受统一的饮食知识、健康宣教知识培训,统一使用饮食指导用语[15-16]。(2)干预方法:①营养评估:为患者测量身高、体重等基础性指标,患者在禁食12 h 后,第2天清晨透析前,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并且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性疾病、文化程度和饮食习惯等调查,综合性评价患者机体营养状态。了解患者饮食控制的相关问题,有严重问题者,以书面形式向患者反馈,促使患者充分性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②护患交流: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地讲解饮食指导的目的和意义,分析患者心理矛盾和真实意愿,了解疾病发展和患者需要面对的困难。给予心理疏导、鼓励,列举成功案例,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增强其面对疾病和治疗的自信心。③饮食指导:结合患者一般资料,护理人员采取面对面宣教、多媒体等多重健康指导方式。向患者耐心地讲解合理摄入营养的重要性,尤其是能量、水、蛋白质、钾、钠、磷等,帮助患者充分地认识到营养状态和疾病预后的密切关系。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严格按照个体化饮食指导方案执行,主动选择利于自身机体健康的食物。协助患者根据自身特点,制订饮食调控,达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且制订更加个体化、详细的饮食指导计划。教导患者掌握简单的能量、蛋白质计算公式,保证体重指数(BMI)维持在18.5~23.9 kg/m2。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素需要量、常见食物营养素含量列表,利于患者进行查询。按照膳食记录法,准确地记录患者每天的饮食名称、原材料、重量、就餐时间、烹饪方法等,每天督导饮食是否规范。护理人员每周对患者饮食情况进行检查,对患者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通过用膳食调查软件对患者食物摄入量进行计算。将连续2周不能按照要求进食的患者,从本次试验剔除。个体化饮食指导在第1、2个月每次透析前进行,自此以后每周进行1次,50 min/次,每天通过微信文字、语言及链接等形式,向患者、家属推送饮食知识和健康知识。④饮食处方:根据患者营养状态、劳动强度、血脂和年龄而定,患者在病情稳定、休息状态下,需求量为138 kJ/(kg·d)。糖类摄入量保持在6 g/(kg·d),尽可能摄入植物脂肪,控制摄入量1.3~1.7 g/(kg·d),尽可能避免腌制类、油炸类及巧克力的摄入,少食用豆制品、动物脂肪等,蛋白质摄入量保持在1.2~1.4 g/(kg·d),尽可能选择瘦肉、鱼类和鸡蛋。遵照医嘱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谷物,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适当的补充维生素B、钙。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价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微型营养评价精简表(MNA-SF)、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MNA-SF 主要对血液透析患者的BMI、应激性、饮食状态、活动、神经系统等情况进行评价,总分0~14分,分数越高提示营养状态越好[17]。生活质量评分主要包括体力状态、情绪变化、临床症状和社会限制情况,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18]。

1.3.2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肌酐(Cr)情况 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bbott Laboratories,型号:c16000)测定完成。

1.3.3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饮食依从性情况 分别肾病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AQ)与行为量表(RABQ)进行评价[19],其中RAAQ 评价饮食依从性态度,包括25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5分,总分25~125分,分数越高提示饮食依从性态度越好,RABQ 评价饮食行为,包括25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5分,总分25~125分,分数越高提示饮食行为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NA-SF、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MNA-SF、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MNA-SF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MNA-SF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LB、PA、Cr 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A、Cr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ALB 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ALB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饮食依从性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RAAQ、RABQ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RAAQ、RABQ 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RAAQ、RABQ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3 讨论

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衰竭多发性问题,其在相关资料报道中显示,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衰竭死亡的首要原因,和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有密切的关系[20-22]。针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病情特点,给予科学的饮食营养干预,对于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3-24]。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NA-SF、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NA-SF、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MNA-SF:微型营养评价精简表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LB、PA、Cr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LB、PA、Cr 水平比较()

注:ALB:血清白蛋白;PA:前白蛋白;Cr:肌酐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饮食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饮食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注:RAAQ:肾病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BQ:行为量表

笔者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常规性的饮食干预只是采取单一性、强制性的饮食控制,患者只是被动性的接受饮食指导,干预后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另外固有的饮食习惯改变过程十分漫长,既往饮食干预时间不超过3个月,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观察组个体化饮食指导首先了解患者基本资料,针对性制订科学的、专业的个体化饮食干预计划,在保证患者营养摄入标准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患者饮食习惯,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通过比较结果显示,与干预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干预后MNA-SF、ALB、RAAQ、RABQ 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MNA-SF、ALB、RAAQ、RABQ高于对照组,提示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有创性、费用较高的治疗手段,患者活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可能存在不良情绪和心理波动,造成患者厌食、不配合,影响了健康饮食的摄入。观察组的个体化饮食指导是建立在患者及时评估之后,促使患者认识到自身问题,并且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充分的认识到合理的、科学的饮食重要性,主动的选择最佳饮食方式。患者在饮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性,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更加主动地配合改善饮食习惯,提高机体营养状态。个体化饮食指导,每周进行有效的评估,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全程监管,通过健康宣教和微信推送方式,强化患者营养意识,利于患者主动性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提高患者营养状态。本研究中,两组干预后和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能是由于干预时间太短,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有待于进一步延长干预时间进行比较。另外本研究也提示,个体化饮食指导不是盲目性的限制患者饮食,可以增强患者饮食的依从性和态度,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维持患者营养状态。

综上所述,个体化饮食指导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指标,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肾衰竭个体化依从性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张建伟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