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联合母乳强化剂在改善极低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2019-12-25 08:28许璟怡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32期
关键词:强化剂身长母乳

许璟怡 周 文 陈 兰 罗 睿 刘 玲

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贵州贵阳 550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生育年龄妇女显著增加,胎儿出生率增高,导致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very low body weight,VLBW)早产儿的出生率显著增加。由于此类早产儿的各脏器发育不完全,而机体又需要大量的能量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因此产生了生长发育的高需求与胃肠耐受性之间的矛盾[1]。因此,提高VLBW 早产儿的营养补给,减少喂养困难等症状,对于VLBW 早产儿的追赶性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能量,是早产儿最为理想的食物,但母乳中所含能量尚不能达到VLBW 早产儿对能量的需求,而母乳增强剂则能弥补这一不足[2]。本研究选取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妇产科出生并完成随访的VLBW 早产儿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母乳联合母乳强化剂在改善VLBW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VLBW早产儿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组和母乳增强剂组,每组100 例。两组早产儿的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报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纠正周龄在1~4 周;②早产儿出生体重<1.5 kg;③出院时已能够自主吮吸进食,且体重达到1.8 kg;④达到出院指征的早产儿。

排除标准:①肠道内喂养量不足的新生儿;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③合并支气管及肺部发育不全;④合并遗传性疾病;⑤合并代谢系统疾病。

1.3 喂养方法

依照《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3]中推荐的喂养方法,母乳增强剂组采用母乳联合母乳强化剂喂养,母乳喂养量达到每天50 mL/kg 时,指导母亲添加母乳强化剂(雅培金装喜康宝,美国,规格:0.9 g,50 袋)。在添加时,首先添加半量进行强化,在确定早产儿无喂养不耐受时,再将添加量逐步添加为足量。对照组早产儿采用纯母乳喂养,不添加母乳强化剂及其他营养成分。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早产儿纠正月龄1、2、3 个月时的生长资料。包括体重、身长、头围等,并计算年龄别体重Z 评分(WAZ)、年龄头围长Z 评分(HCZ)、年龄别身长Z 评分(HAZ)、身长别体重Z 评分(WHZ)、体重指数(BMI)Z 评分(BAZ),计算方式为Z=(个体实际测量值-参考值均数)/标准差;②统计两组早产儿纠正年龄1~3 个月的生长偏离状况。包括低体重、小头畸形、生长迟缓、消瘦及肥胖等情况。其中低体重为WAZ<-2;小头畸形为HCZ<-2;生长迟缓为HAZ<-2;消瘦为WHZ<-2;肥胖为胎儿BMI 为同性别同年龄胎儿BMI 的95%以上;③分析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喂养不耐受的标准为:①每天呕吐次数>3 次;②胃内残余量>前次喂养食物量的一半,并且≥3 次/d;③出现腹胀或肠鸣音减弱;④根据《实用新生儿学》[4]中的各种判断标准,分析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视网膜病变(RO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并统计早产儿纠正年龄3 个月内的感染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早产儿的性别、周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宫内生长迟缓、剖宫产及多胎妊娠发生率、出院时体重、出院时头围及出院时身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与母乳组早产儿比较,母乳增强剂组早产儿的WAZ、HCZ、HAZ、WHZ 及BAZ 在纠正年龄1、2、3 个月均有显著增加(P <0.05),且从2 个月开始,以上指标均在0.00 以上,提示两组早产儿平均生长发育状态良好。见表2。

2.3 两组早产儿纠正年龄1~3 个月的生长偏离状况比较

母乳增强组100 例早产儿中仅出现1 例低体重儿、1 例生长迟缓及1 例消瘦,生长偏离率显著低于母乳组(P <0.05)。见表3。

表1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表2 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注:t1、P1为两组1 个月时比较;t2、P2为两组2 个月时比较;t3、P3为两组3 个月时比较;与本组1 个月比较,*P <0.05;与本组2 个月比较,#P <0.05。WAZ:年龄别体重Z 评分;HCZ:年龄头围长Z 评分;HAZ:年龄别身长Z 评分;WHZ:身长别体重Z 评分;BAZ:体重指数Z 评分

表3 两组早产儿纠正年龄1~3 个月的生长偏离状况比较[例(%)]

2.4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母乳组比较,母乳增强剂组早产儿纠正年龄3 个月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 <0.05),喂养不耐受、NEC、ROP 及BPD 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5 两组早产儿INFANIB 评估正态比较

两组早产儿神经INFANIB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2 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早产儿数量高达1500 万,由于其免疫系统不完善,在住院期间易发生NEC、ROP、BPD 及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而母乳能够在为早产儿提供营养的同时,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力,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5]。但有报道指出,随着泌乳时间的增加,母乳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而添加母乳增强剂则能够改善营养的流失,保证早产儿的营养需求[6]。

表5 两组早产儿INFANIB 评估正态比较[例(%)]

本研究使用的母乳增强剂为雅培金装喜康宝,是一种常见的母乳增强剂。其中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一种母乳营养强化的物质,需要将其添加在母乳中喂养胎儿。针对母乳强化剂的添加时间和添加剂量,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在母乳量达到每天100 mL/kg 时,添加半强化量,并在之后的2~5 d 确认胎儿无不良反应后将剂量强化。高琦等[7]的研究探究不同添加时间对VLBW 胎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胎儿经口量达到每天50 mL/kg 时,在母乳中添加母乳强化,能够显著提高住院期间胎儿的体重增长率,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本研究采用相同的添加时间,探究其对胎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刘渝等[8]的研究显示,强化母乳喂养VLBW 早产儿在出院后的体重、身长、头围发育显著优于母乳喂养组,但神经发育评分无显著差异。章晓婷等[9]的研究显示,VLBW 早产儿出院后营养强化管理能更快实现追赶生长,半量强化母乳与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对体格发育影响无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在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出院时的体重、头围及身长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早期母乳中的营养成分较为丰富,能够满足早产儿营养需求[10]。统计两组早产儿纠正年龄1~3 个月内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显示,纠正年龄1~3 个月时,母乳强化剂组早产儿的WAZ、HCZ、HAZ、WHZ 及BAZ 显著增加,且母乳强化剂组早产儿低体重、生长迟缓等生长偏离情况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更重要的是从纠正年龄第2 个月起,两组早产儿的以上指标均超过0.00。以上结果提示大多数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趋于正常,能够完成出院后早期的追赶性增长。以上结果与前面的研究结果相似,充分显示出母乳强化剂的添加可提高VLBW 早产儿免疫力,促进其生长发育[11]。

母乳强化的添加增加了母乳的渗透压,容易降低早产儿的胃排空能力,导致胃潴留的发生,甚至诱发NEC、ROP 及BPD,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从而增加早产儿的死亡。但有研究显示[12],母乳强化剂的添加不会对胃排空能力造成显著影响,而且强化剂中包含的抗炎因子及微生物因子等为早产儿的机体提供保障,增强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同样显示,与母乳组比较,母乳增强剂组早产儿纠正年龄3 个月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喂养不耐受、NEC、ROP 及BPD 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研究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相似[13-15]。此研究结果提示,母乳强化剂对减轻早产儿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神经发育等情况上,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纠正年龄3 个月时,并未有显著差异,在以后的研究中可能需要延长观察时间,探究母乳强化剂的添加是否对早产儿长期的神经智力发育发挥作用[16]。

综上所述,母乳联合母乳强化剂能够显著促进VLBW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减少生长发育偏离的情况,减轻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强化剂身长母乳
两性离子聚合物/多元醇复合井壁强化剂的研制与作用机理
早产儿母乳喂养可添加母乳强化剂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妈妈不用停母乳
钢强化剂在HRB400E 钢中的应用
母乳库研究的现状分析
洞身长管棚施工工艺新技术
强化面粉用营养素强化剂单体流动性与喷流性评价
雪豹,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