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复试问题探究

2019-12-25 01:21李硕苏双平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10期

李硕 苏双平

摘 要:硕士研究生复试是高校选拔高层次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更是日渐凸显。以内蒙古自治区A校为例,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现阶段A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要科学、全面地改进招生思路,完善复试工作办法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复试;生源质量;专业适配性;人才选拔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0B-0008-03

硕士研究生复试是研究生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所报考院校组织进行的第二次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相比初试而言,复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多样性。复试分为笔试、面试和体检,是对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身体健康状态进行考察。第二,直观性。复试过程中的面试环节,是学生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接触,可以近距离的观察考生的优缺点;第三,全面性。初试只是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考察,而复试除了专业知识的考察,还会对其举止、表达、人文素养、责任感、创新能力和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许多在初试过程中并不能被考察到的素质,可在复试中得以展现。复试中加大了招生单位对考生选拔的自主权,可以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涉及的内容也可以更广泛、全面和多样,对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因此,研究生复试是研究生招生选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成为高校选拔尖端人才的主要途径,关系着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和国家高层次人才“门槛”导向,从根本上决定着研究生人才教育质量的输出,事关考生们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教育部颁发的文件明确提出要重视研究生的复试工作,保证招生质量。指出复试要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要通过深化研究生复试考试制度,确保研究生生源质量。硕士研究生录取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按权重相加而得,一般初试和复试的权重比例分别为60%和40%,实行比例为1:1.2-1.5的差额复试,这个比例是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复试形式和比例。内蒙古自治区A校目前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自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该校致力于在对考生德智体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勿滥”的原则,把保证人才选拔质量放在首位。但由于各年度各学科生源数量和质量的差异,在复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为了科学高效地选拔优秀人才,提高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

一、复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硕士研究生复试是国家赋予招生单位自主权的一种表现,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复试模式,在工作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如A校在复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专业心理测试的有效指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考察时应该对考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相应了解。根据《自然》子刊的调研得知,研究生更容易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其比例要比一般人群高六倍,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更应该得到重视和善待。如今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现在研究生学历价值有所下降,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考生在备战考试和成为研究生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承受多方面的精神压力,如来自家长的期待、自身对于知识的渴望、人际关系、师生矛盾、课业压力大等。这些压力深深地检验着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健康程度。在复试时通常重视其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考核,而相关心理健康状况的考核仅停留在表面观察,并无准确或科学的评价指标,且常被忽视。除了对研究生要有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外,还应对其进行专业心理测试,作为一个入学测试,对于研究生们是否适合学这个方向、是否适合搞科研以及学术倾向做一个专业适配性的评价。

(二)专业课笔试命题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欠妥

复试专业课笔试试题内容应紧跟社会发展,确保学科特色,体现学科前沿性内容,真正能够考察出考生学术科研水平。但部分专业课笔试命题人员只有1~2位,这样很难保证所要考察专业知识内容的全面性。

(三)面试题目随意性较大

面试题目不科学,除了传统的中英文自我介绍之外,面试题目没有统一标准,考官从导师的角度以自己的研究兴趣或对其研究能力的基本判断上进行提问,并根据考生作答中自己所感兴趣的点继续提问。正因为如此,面试的应用效果不理想,面试结果通常也很难令人信服,此举很难把控每个考生的面试时间也无法科学度量所有考生的面试成績。一些学院面试的试题采取随机抽签的形式,因为试题难度不同,也不利于评判考生面试成绩,使面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偶然性。

(四)面试评分标准过于笼统

A校面试评分标准较为笼统,没有进行更具体的划分,如表1所示。面试评分细则不够详细,致使面试成绩区分度不大,很难对考生分出档次,考官不能通过面试成绩肯定或否定某个考生的专业能力。如大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及成绩,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会有不一样的课程设置、不一样的考试形式、考试成绩,就这样泛泛地对比,并没有充分发挥面试选拔复合性人才的目的。部分专业对于外语能力口语及听力还是停留在自我介绍阶段。阅读国外文献,学习国外先进的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些重点专业也与国外某些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这些都需要通过英语来交流。

二、改进招生思路,完善复试措施

(一)制订心理测评系统

1.制订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系统。

一个人的抗压能力是决定其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学校可以联合专业性的心理咨询机构制定相关心理测评系统,在复试期间给参加复试的考生做此方面的测试,并进行专业分析。若发现有不良倾向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干预,从入学起就应对其进行相应疏导,并告知与其直接相关人,能够使其得到理解和善待。学院也应该对其日常状态与相关心理机构进行及时沟通,相关机构应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提供充分的指导。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后要对考生的个人隐私进行保密,在获得测验结果之后还要为考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方便日后追踪。引入心理测试主要是通过对心理健康情况的普查,尽早发现考生们潜在的心理危机,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借助导师和家庭对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以便培养身心健康、能够经受打击和挫折的复合型人才。在研究生复试工作中将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研究生复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今后高校招生和心理健康工作起到了双重保险的作用。

2.制订专业适配心理测评系统。

一个人在面对专业方向选择时,是有一定的内在倾向性的。而这种内在倾向性,可以通过本人的性格、兴趣、知识结构、职业价值观和心理行为等因素的科学测评而得到比较准确的预知。现今,很多高校都已开始面向高考的学生进行本科专业倾向测评,解决其在升学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帮助其尽快选择适合自己的本科专业。研究生也可借鉴其测试可结合本校最新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以心理测量学为依据,制定专业适配心理测评系统。通过测试个人的学科兴趣、相关知识储备、性格、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从而发现一个人的潜在才能,帮助其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以便能更快地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

(二)完善专业课笔试命题机制

专业课笔试的质量对于人才的选拔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完善命题机制,需组织高水平的教师集中命题,组建试题库,定义题型的难易程度。每次考试可从试题库中按照相同的难易程度随机抽取试题并制定成A、B卷的方式,此举可以大大减少相关人员接触试题的机会,从而减小泄题的风险,并且要定期对试题库中的试题进行更新以保证试题的质量以及内容的科学性。

(三)引入结构化面试

近年来企业或公务员等招聘式面试都采用结构化面试作为其考核方式,可以避免面试问题设置的随意性,使面试结果更加公平合理。结构化面试是目前较为科学规范的面试形式之一,其核心是面试前将面试过程中所涉及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等进行统一规范,相同的面试题目,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提问,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得所有的應考者在几乎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接受面试,保证面试过程的公正、公平。结构化面试的功能是将考生的招生录取行为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方便招生单位在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能够更公平科学地招收优秀人才。

(四)评分标准具体化

对于大学成绩,此项项目不应赋予过高分值应该只作为面试考核中的参考项,应将总分降低为10分。如表2所示,可将成绩的平均分分成大于85为一档,85到75为一档,75到65为一档,小于65的为一档并赋予相应分值。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对于外语口语及听力的能力考核应加大分值,此项评分项目不因仅局限于英文自我介绍,应该紧密契合专业知识。可在面试前半天时间内给所有考生准备几篇相同难度的外文文献,考生从中任选一篇进行熟悉,在这段时间内考生可对相应名词和文献思想进行学习。在面试过程中考官可对考生所选择的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考官通过考生的回答,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从听、回答流利程度、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性几方面给予相应的分数,如表3所示。这样不仅可以考察学生们外语口语及听力的能力还可以考察学生学习领悟能力。对于选拔优秀生源有重要作用。

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将考生的研究成果纳入评价体系中,对于其现有的研究成果应让其提交一份详细的佐证材料,在面试的时候可以递交给面试评委核查,并根据其现有成果按照所涉及的不同等级进行打分,其中因同一事项而受不同级别表彰的应按照最高级别加分。如表4所示。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考生的兴趣方向,可以考察出考生的创新能力,发现考生的科研潜力。

三、小结

复试工作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入口关卡,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环节。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全面地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复试方式、方法,优化选拔机制,多管齐下,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司伟建,张朝柱,穆琳琳,李永华,王秦辉.影响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构化面试”中面试考官评分公平性的因素及解决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5).

[2]林佩云,陈少雄.研究生招生复试中心理测验嵌入路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8,(5).

[3]余祥.结构化面试的应用研究[J].时代经贸,2018,(21).

[4]魏峻,姬红兵,纪树东.机会公平视角下的研究生复试工作再认识[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3).

[5]韩振宇,富宏亚.浅谈机械专业研究生面试中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J].高教学刊,2016,(8).

[6]甄良,梁大鹏,丁雪梅.  面向硕士研究生复试的结构化面试工作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8).

[7]肖文英,孙秋红,孙乐平,薛伟.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中科学性与公平性问题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