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休闲农业绿色发展前景探析

2019-12-25 01:18鲁雨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前景乡村振兴

鲁雨

摘要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形态、现代旅游的新型消费业态。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良好,已经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尤其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休闲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针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实现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从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    休闲农业;乡村振兴;现状;发展前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2-0195-05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对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等具有重大意义,为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态服务能力”等目标任务与休闲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相一致。休闲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通过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农村空间和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和历史传承等条件,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活动等服务,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促进休闲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本原则是既要使休闲农业具有经济可行性,又不能破坏休闲农业绿色发展所依赖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使其成为乡村持续和谐发展的体现和保障。

因此,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休闲农业绿色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资源可持续的道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的休闲农业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结构以及空间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供更多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

1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自19世纪30年代在欧洲开始出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纵观休闲农业的绿色发展历程,一直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休闲农业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萌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休闲农业在各地蓬勃发展。

休闲农业是为满足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形态,兼具经济、社会、生态、教育、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等特性特征,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国休闲农业的经营类型多样,各地叫法不一、特色各异,有农业观光园、农业生态园、农业科技园、农业公园、市民农园、垂钓园、休闲渔园、休闲度假村、农家乐、民俗村等。但从其主要功能来看,大体上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农业观光类,包括农业观光园、农业生态园、农业科技园、农业公园、垂钓园、休闲渔园、休闲度假村、采摘篱园等,这些可以统称为休闲农业园区;另一大类是民俗旅游类,包括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水乡、生态渔家、养生山吧、乡村酒店等,这些可以统称为民俗旅游村(户)。随着我国休闲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又相继出现市民农园、田园综合体等新型态。

另外,近年来各地农事节庆及农业会展活动也逐渐增多,如农耕节、桃花节、丰收节等,逐渐成为一种新型农耕文化展示互动方式和农村经济收入的新增长点。事实表明,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的类型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完善、特色也越来越明显。扎根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文化和特色创意已经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一方面注重传承和保护农耕文化;另一方面积极将文化符号、文化元素注入休闲农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主题文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农业农村由过度依赖资源和环境消耗型发展逐步转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整个产业开始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

据《中国休闲农业年鉴》[1-4]统计表明,2014年以来,我国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年接待人次、营业收入等总体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均不断攀升。以2015年为例,全国休闲观光农园经营主体4.3万个,接待8.9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 951.1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807.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1.4%;带动农户369.0万户,从业人数342.8万人,其中农民就业总人数299.9万人,占87.5%;农家乐经营主体20.4万个,接待人次10.5亿人次,营业收入1 478.9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29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9%;带动农户128.3万户,从业人数278.8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244.2万人,占比87.6%。可见,发展休闲农业拉动了消费,带动了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最终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表1、2)。

2    休闲农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明确思路、聚焦重点、狠抓落实。2017年9月出台《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休闲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产业,不仅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还要为城市居民到乡村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提供山清水秀的景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和安全的产品。因此,休闲农业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之路。

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因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休闲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多做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以及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留住绿水青山,也可为休闲农业绿色发展创造优越条件。因此,休闲农业绿色发展更要推动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已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日益强烈。休闲农业绿色发展正好满足了城市居民到乡村享受清新空气、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需求。因此,休闲农业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5-8]。

3    我国休闲农业绿色发展前景

3.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我国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绿色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早在2005年10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重要举措。2007年1月,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积极开发休闲农业、农村旅游、森林资源旅游和农村服务业项目,大力开拓农村非农就业空间”,这为休闲农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2011年8月,原农业部首次发布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建立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大力发展以农业生态游、农业景观游、民俗风情游、特色农(牧、渔)业游为主的休闲农(山、渔)庄和农(牧、渔)家乐”等。2015年,原农业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指出:要正确把握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要求。其中第六条是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强调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的理念,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可持续发展。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段中指出: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2016年3月,原农业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基本原则的第五条是“保护环境、持续发展”。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的观念,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2017年9月,为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上述关于休闲农业绿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2    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多样,经营类型多样,农耕文化丰富,民俗风情浓郁,具备休闲农业绿色发展的资源条件和优势。首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差异较大,从南方热带的珍树奇木、瓜果蔬菜到北方的林海雪原,从东部的海滨风景到西域的草原风情、沙漠异景,景观特征尤为鲜明。其次,我国具有五千年农耕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农业文化,各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因而农耕文化资源极为丰富[9-10]。

3.3    休闲农业旅游需求巨大

依据世界未来学协会副会长格雷厄姆莫利托的研究,21世纪被称作“休闲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服务经济时代以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体验经济时代”。而休闲农业就是典型的体验经济产业,它是依托农业农村资源,为游客提供休闲体验的活动空间,实现游客更高层次需求和愿望的有效途径。我国自然资源条件极其优越,市场需求巨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因而休闲农业绿色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休闲农业绿色发展必须以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为出发点,但市民的需求是动态的、变化的,求新、求异、求变是休闲旅游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休闲农业的经营内容、经营方式、营销手段等必须要与时俱进、贴近市民需求。

3.3.1    城市居民农游市场需求。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密度加大,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日益增加,再加上高度密集的水泥建筑物以及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旅游的愿望日益强烈。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过去仅满足于吃、穿、住的基本生活条件,转向观光、休閑、度假、旅游等精神需求。许多人产生了返璞归真的愿望,向往到郊外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林草、开阔的田野,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增进健康。再次,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增多。我国实行每周5 d工作日和每年7个法定节假日制度,全年公共假期和双休日总共有115 d,也就是说,每年上班族用于休息的时间接近于全年总天数的1/3,居民可支配的闲暇时间较多。最后,由于居民收入的增加,私人家庭汽车增多,基础设施逐渐完备,交通便利,水电路网等条件的改善极大程度上使外出旅游休闲的条件更加充分。

3.3.2    农业农村自身发展需求。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迫切需要挖掘农业的多样性功能,拓展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绿色发展恰巧适应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2018年一号文件随即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又陆续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这为休闲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4    我国休闲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考察调研不充分,存在盲目开发现象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产业,既要以农业农村发展为基础,又要面向城市居民提供优质化服务,也就是说既要有资源条件,又要有市场需求。因此,并不是任何一个地方都具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条件。过去,有些地方缺乏政府引导,没有进行充分的考察调研,在并不适宜发展休闲农业的地方盲目开发,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4.2    整体规划不足,存在“小、散、乱”现象

过去,休闲农业园区或民俗旅游村(户)大多以点为主,对整体区域缺乏长远规划和产业布局。其中,休闲农业园区主要以企业形式运作,规模大小不一,大型园区投资实力较强,企业在建设初期会进行不同程度的内部规划设计,但仅限于园区本身,从经营内容来看往往是大而全、小而全,所有项目均为自己经营,特色不够突出;民俗旅游村(户)经营者多以农民为主,大多自主建设、独立经营,规模较小,能力有限。这种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使整体合力不足,无法打造形成经济增长极;同时,外部的周边环境缺乏管理,治理有限,品质不高[11-14]。

4.3    资源保护不力,存在农村特色遗失现象

在休闲农业绿色开发建设中,存在注重游客需求,而忽略保护原有资源不被破坏的现象,开发建设了许多人为景观。有些地区在乡村也建设多层建筑,甚至高楼大厦、公寓房、和城市一样的钢筋水泥马路和围墙等,游客到农村吃的饭菜和酒店一样,住宿也和城市一样,原有的当地乡土特色、原汁原味的乡村景致以及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4.4    主体活力不足,存在农民利益受损现象

休闲农业大部分经营收入被投资者获取,多数农民流转土地后,得到的只是较少的流转租金,有些农民到企业务工,不仅没有富起来,还被挤出土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4.5    文化挖掘不深,存在农耕文明传承不力现象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城近郊区的休闲农业承载了农耕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但在实践中休闲农业园区对农耕文化文明的传承缺乏重视,在深度和力度上对农耕文化挖掘程度不够,不能满足城市青少年了解农业科普知识、实践农事操作、传承农耕文化的现实需求。

4.6    品质重视不够,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现象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青睐,人们越来越向往品尝到纯天然、放心、安心、美味的食品。以往各地休闲农业所提供的产品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尚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4.7    产业融合不均衡,存在农业生产空间不足现象

休闲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农业是基础,而以往有些休闲农业园区尤其是城近郊区的园区,更多注重园区的休闲、体验、会展以及商务活动等功能,不断拓展会展场所、食宿区域、娱乐设施等建设,农业生产经营空间不足,农业景观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农业观光的需求[15-17]。

5    发展对策

5.1    强化政府引领,明确目标定位

发展休闲农业要发挥当地政府的引领作用,做好顶层设计。一是要做好实地考察和市场调研,确定是否适宜发展休闲农业;二是要对符合发展休闲农业的区域,坚持尊重自然、修复生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原则,突出本土特色,科学定位发展方向,从而确立发展目标[18]。

5.2    注重规划先行,统筹科学布局

针对当地优势资源现状,围绕休闲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对适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区域,打破地域区划界线,进行区域性统筹规划设计。整体规划要符合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兼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根据现有自然生态资源、农村村落格局、农业经营业态,坚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生态农业为根本,在不改变现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对区域内的基础设施、一二三产业空间进行科学布局,确立区域划分、功能定位,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格局,打造精品休闲农业旅游线路或区域[19-21]。

5.3    着重保留特色,完善基础设施

当地政府应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逐步扶持建设区域内观光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休闲辅助设施、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保护现有特色古建筑,维修改造现有建筑,适度进行创意修复,在不改变原有风情风貌的前提下,适当地以当地建筑风格补充建设用于休闲旅游的基礎设施,并赋予新的休闲旅游功能。例如台湾竹山小镇利用当地盛产的竹子,将老客运站改造成餐厅,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突出创意创新成果的研制与开发。二是要突出农村特色,不能一律铺设水泥路面、砖墙等同质化设施,可以转变思路,铺设石子路、石头墙等,甚至用当地常见的材料进行创意设计,制作成可供游人休息的场所等。三是要鼓励和支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四荒地”等因地制宜地开发建设休闲农业项目。四是要以原住民的生活便利为主,不能因为日益增多的游客、噪音垃圾、车辆乱停等现象影响了原住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5.4    激发主体活力,促进农民致富

休闲农业绿色发展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把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增强农民的参与能力。一是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场所,增强农民自主发展意识,加大各方资源支持本地农民创业力度,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鼓励农民就地创业。二是鼓励农民以土地、林地、资金、技术、劳动、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借助乡村振兴的利好政策,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取更高的收益。三是通过培训,提升农民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新农人,使其在广阔的农村大展身手,从而促进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农业增收。

5.5    突出农耕特色,促进文化传承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别是功能性的,城市的功能是集聚财富、集聚人才、集聚智慧,使其成为经济增长极。而农村的功能是提供优质农产品,保护优美生态环境,营造体验农事操作和田园生活,提供接近大自然的服务空间,提升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因此,休闲农业绿色发展要着重体现农耕特色,促进文化传承。一是要保持农林牧渔等各领域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保留原有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互动体验的空间,让游客亲身感受到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体验原汁原味农事操作的感觉,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22]。二是要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原则,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在避免雷同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农耕文化,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建设乡村展览馆等,采取多种方式普及当地生物资源科普知识,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在参观中了解农业科普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休闲空间,使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能够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三是要围绕当地特色或者唯一性产品开发系列特色产品。

5.6    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安心产品

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健康和美味的消费需求,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要积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生产更受青睐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为人们提供更加放心、安心、美味的食品。一是坚持循环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理念,尽量减少有限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将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二是以休闲农业规划发展区域作为整体,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在资源投入、农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遵循资源利用减量化、产品再使用、废弃物再循环和再回收原则。同时,在生产中尽可能使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的资源,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型产业循环链。三是建立规模较大的有机绿色生产基地,采取有机绿色生产方式,生产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为游人提供采摘、品尝、农耕体验等高品质服务。

5.7    打造产业集群,建立联营机制

通常来说,旅游者一次出行需要满足“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而休闲农业单个产品可供游玩的时间较短,过去大多围绕农业元素打造产品,如农业景观、产品采摘、农事体验等,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的休闲需求,具有更强的吸引力,需要将不同产业集聚,通过集群化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极。一是要培育新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鼓励有能力的农民积极投身于休闲农业开发建设;鼓励多样化联合与合作,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序;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适宜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与当地农民形成互惠互赢的产业共同体。政府部门要对投资开发建设休闲农业的资本加强监管,设立门槛、树立规矩;鼓励投资搞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二是要加强政府引导,组织建立良好的运营管理机制。农业、旅游等部门应加强休闲区域内的组织引导、管理和服务,因地制宜地探索建立现代化联合运营管理模式。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管理,保障原住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可采取成立联盟、协会等民间组织,建立会员制、一卡通等方式,实现共建共享。三是加强社会化合作与专业化分工,引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如承包服务规划区域内的园艺绿化等,利用其专业团队、先进技术和灵活管理机制等服务于休闲农业区域建设。

5.8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农村人居环境品质要求,加强适宜发展休闲农业整体区域内的环境治理,再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经济水平以及农民的期盼,整合资源,强化举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为休闲农业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6    结语

总之,我国休闲农业绿色发展的前景广阔。目前,休闲农业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就业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城乡均衡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切入点。休闲农业绿色发展要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目标任务,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绿色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经营主体守法经营、城乡居民文明休闲的发展格局。

7    参考文献

[1] 宗锦耀,胡乐鸣.中国休闲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2] 宗锦耀,胡乐鸣.中国休闲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3] 宗锦耀,袁惠民.中国休闲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4] 宗锦耀,袁惠民.中国休闲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5] 郭光磊,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7.

[6] 严立冬,刘新勇,孟慧君,等.绿色农业生态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 尤飞,汤俊,卢焕荣.特色休闲农业经典规划案例赏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8] 宁泽群等.农业产业转型与乡村旅游發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

[9] 黄建欢.区域异质性、生态效率与绿色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10] 郭焕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途径[C]//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中:亚洲大学,2004:14.

[11] 郑健雄.中国大陆和台湾与世界各国休闲农业的发展[C]//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中:亚洲大学,2004:10.

[12] 汪升华,刘洋.都市郊区休闲旅游发展研究[C]//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中:亚洲大学,2004:5.

[13] 张胜利.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14] 钟平.休闲农业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2.

[15] 赵航.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16] 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17] 张广海,包乌兰托亚.国内外休闲农业研究进展[J].北方经济,2012(11):101-103.

[18] 吕明伟,郭焕成,孙艺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2008(8):16-20.

[19] 郭焕成,吕明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8(4):640-645.

[20] 刘齐光.国外休闲农业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8):99-100.

[21] 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1):39-42.

[22] 刘志青.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