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程范畴的整本书阅读

2019-12-25 07:00林云艳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12期
关键词:走进推进整本书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推动者,应努力构建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作为课程范畴的整本书阅读应该以单篇教学为支架,制订并落实阅读计划,以语文任务为导引,强化自读与分享相结合等具体措施持续推进,使学生真正“走进”整本书阅读,以改变有“学”没“读”、为“考”而“读”或者“放羊式”阅读的状态,以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推进;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阅读已纳入语文课程体系,教师必须重视整本书阅读。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以考试为目的倾向的“学”而没有“读”、或者“放羊式”的“泛读”等问题。 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推动者,应努力构建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使整本书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次次真实的语文实践、一个个心智成熟的阶梯。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呢?又应该运用哪些策略来推进呢?笔者试以《水浒传》的阅读实践为例,具体阐述让学生 “走进”整本书的阅读推进策略。

一、以“学”激“读”,勾连“篇”“本”

从部编本教材设计来看,教材选定的阅读对象都是经典名著。由于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要学生去阅读原著并且理解原著是有困难的。因而,如何使整本书阅读与课堂教学同步,使二者相得益彰地达成语文素养目标,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部编本教材的编排给勾连“篇”(课文)“本”(整本书)留下了通道,或有相关选文,或是体裁相同,或有主题相似,甚至如《水浒传》干脆就有节选。所以,教师需要做好课内外教学的有效衔接,找准单篇节选作品与原著的链接点,设计链接的通道,引导学生去欣赏课文背后的广阔天空。阅读《水浒传》,学习《智取生辰纲》,就要在完成作为“单篇”所应完成的相应学习任务之外,发挥以“学”激“读”的作用,激活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从单篇(节选)之“学”获得整本书之“读”的必备知识、方法和能力。

笔者教学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一文时,采用了“三步走”的策略。首先,为勾连整本书阅读,在完成本文作为单篇教学任务的同时,把教学重点有意识地侧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与演练上。让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梳理故事情节,用圈点批注法进行文本细读。其次,在教读课文之后,用一课时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整本书。实践证明,“三步走”策略能实现有效勾连,能激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二、落实阅读计划,变“散漫”为“有序”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制订阅读计划不仅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初中生的阅读环境的要求。初中生课内学业任务重,阅读时间有限;学生又受到学识年龄、意志品质、社会家庭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干扰,很难有持续阅读整本书的自觉性。因此,在阅读整本书之前,帮助学生制订可行的阅读计划非常必要。阅读计划要尽量详细到每一天应该读哪些,完成哪些任务。以下是笔者帮助学生制订的阅读计划表(样表),体现的是对学生阅读这部书的一般性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时间分配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整,保证完成制订的阅读计划。

计划表中既体现阅读进度要求,又提出了一般性阅读要求,可以使学生在按时完成进度的同时,动手、动脑;在改变陈述方式或者写出简短书评时进一步熟悉文本,并沿着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有序前行。

三、由“问题”到“任务”,导引语文实践

整本书阅读,不能把阅读肢解为应付考试的习题,也不能把它当作普通的阅读教材来处理,它不同于一般性阅读,课程范畴的整本书阅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积极的语文实践的过程,如此才能真正“走进”名著、语文式地阅读名著。在《水浒传》的阅读指导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问题导读法引领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在学生读每个回目之前都设计几个问题进行导读,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

教师的引导性问题固然重要,它可以防止阅读指向、目标的涣散,但我们也一定不能忽略学生自主阅读时的质疑,尽管这些疑问可能肤浅甚至幼稚,也许是分散的细枝末节,但确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应当珍视并善于关注学生的质疑,找到有价值的疑问进行概括提炼,帮助他们聚焦成“任务”,成为新的阅读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小说人物的姓名的隐喻义或者“绰号”与人物性格的关系等为主题去探究,让提出类似问题的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布置主题研究报告等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过程中获得对名著更加深入地解讀。“整本书阅读比篇章阅读更适合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当然,学生要完成阅读任务,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要教会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与路径,教他们如何精选优质资源,或者向学生提供支架性材料,提供相应帮助。

四、设置多样活动,使独学与分享共济

布鲁纳说:“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讲好导读课固然重要,但由于整本书阅读的过程相对较长,又大多处在自主阅读阶段,所以维持并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需要有不间断的刺激策略。在《水浒传》阅读指导实践中,笔者设计并运用了展示活动策略,把自主阅读与阅读成果分享相结合,把课外与课内有机统一起来。

(一)课前三分钟分享

语文课前指定(或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分享,每次分享一项内容。分享的同学可以先向大家介绍小说这个回目的故事梗概,然后再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可以是对精彩细节的分享,也可以是对这个回目中某个人物的看法,还可以是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向同学提出一两个问题互动,以促进全班同学认真阅读。这样的分享由于是经常性的,所以可以有效保证阅读进度,同时促进同学互动交流;也由于改变了原著的陈述方式,所以也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与内化。

(二)阶段交流汇报

因为名著的阅读量大,想要让学生坚持阅读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教师要集中上好阶段交流汇报课,督促学生读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交流汇报可以是读书交流会或专题分享会、故事片段表演等,也可以有优秀的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展评等。汇报展示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要求主题集中,便于展开讨论。学生分享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可以有效勾连课内外,收获阶段性阅读成果。

汇报展示活动是在整理汇集学生的阅读阶段成果,分享阅读感受,进行调整反思,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的引领迈进,不仅能维系并发展学生的阅读动力,也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人格修养。

总之,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要讲好名著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要采取多样化的策略,促进学生阅读,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独立阅读的目的。相信只要引导得当,并辅以阶段性的形式,还有丰富的活动,阅读整本书的目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李卫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9).

[2]胡元华.“整本书阅读”课程建构的设想[J].语文教学通讯,2016,(10).

作者简介:林云艳(1978—),女,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第一中学文公分校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走进推进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VR技术帮忙 孩子们“走进”了课文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