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查的分析与反思

2019-12-25 07:00陈龙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反思中考

摘要: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提出要求之后,名著阅读考查先后在各地语文中考试卷中呈现。笔者以连云港市近年来中考名著考查情况为例,从考查内容、命题方式、得分情况等分析归纳,反思在名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存在这些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中考;名著阅读;分析;反思

名著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读好名著能让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接受文化熏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7至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学生每学年需阅读两三部名著。要求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按照新课标要求命制出来的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卷,是一种导向和引领,“名著阅读”也会在试题中着重考查。那么,“名著阅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是如何考查的呢?”名著的考查是否促进了平时的名著阅读教学呢?笔者对近几年连云港市的中考名著考查形式进行了分析,反思名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试题的导向性探讨如何在平时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一、近年来中考名著阅读考查的内容、方式、学生的得分情况

(一)中考名著阅读考查篇目

截止2019年,所有考生使用的是苏教版语文教材,课标规定的必读书目共有15本,2017年中考名著阅读考查涉及3部名著,2018年和2019年中考名著阅读中,考试题涉及到的有7部名著,可见名著阅读考查范围呈扩大趋势。

(二)名著阅读考查的方式

连云港市的中考名著阅读考查方式主要有选择题、简答题、片段阅读理解等题型。

1.选择题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第4题)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写成的诗集,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等。

B.《水浒传》中杨志因杀死泼皮牛二,被打入死囚牢,后刺配充军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因押送生辰纲被吴用等人设计智取,走投无路,之后到二龙山落草。

C.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在小人国看到一种特殊的游戏:人们在离地高绳上跳舞,皇帝依据表演的好坏,按名次奖给表演者蓝色、红色、绿色丝线。

D.《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记录了呼兰河的四时风俗,以及小城里各式各样琐屑平凡的人世悲欢,表达了对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这道选择题虽然只有2分,但考查了学生对4部名著的阅读。这道题着重考查了学生阅读的广度,以及学生对整本书的了解情况,也考查了学生对重点书目的精读程度。

2.簡答题

名著阅读。(7分)(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第5题)

(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多少次劫难?请简要叙述最后一次劫难。(3分)

(2)《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到老胡家短短几个月后就悲惨地死去了。请简要概括她的遭遇。你觉得究竟是什么害死了她?(4分)

这两道简答题考查了课标推荐的整本书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名著中的故事情节、重要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复述概括能力。

3.片段阅读理解题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蝉的歌唱》设置了四道题目:

13.蝉的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2分)

14.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2分)

15.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3分)

16.“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和法布尔的《蝉》都写了蝉鸣,其用意有何不同?(4分)

选择这一片段作为考试的材料,一方面,材料本身就可以作为科普类生动形象的说明文来考查,另一方面,出于通过考题更好地引领《昆虫记》名著导读的考量,选取若干个片段,品味《昆虫记》的经典可读性。这四道题目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考查了其知识链接和迁移比较等综合能力。

(三)名著考查得分情况

2016年名著阅读有两道简答题,共8分,第一道题学生平均得分为1.41,第二道题学生平均得分为0.39。2017年名著阅读两道简答题共7分,学生平均得分为4.14。2018年名著阅读简答题共7分,学生平均得分为4.49。2019年名著阅读简答题两道,7分,第一题学生平均得分为1.02分,第二题学生平均得分为2.35分。从近几年简答题学生得分情况来看,学生成绩有明显的进步。

二、中考名著考查题型分数变化折射出名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5年中考第一次考查《水浒传》“浔阳楼宋江吟反诗”片段,共10分,学生平均得分为3.41。这一新颖的考查方式让教师意识到平时的名著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也让学生及家长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平时的名著教学和学生学习名著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教师对名著阅读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由于试卷题型基本固定,平时的每次考试名著考查分值基本在10分左右。大部分教师会在考试前一周将总结好的名著复习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背诵。将复习的重点放在字词、文学常识、古诗词默写及赏析、文言文的默写、翻译等。如本学期考《西游记》,教师就会提前下发印好的《西游记》导读给学生,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忽略了名著阅读教学对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二)课表上的阅读课设置形同虚设

按照相关课程设置要求,每周至少有一节名著阅读课。学校的课程表上也明确写了阅读课,都有语文教师来上。教务处检查也只是看到语文教师在教室,但真正上没上阅读,上得怎样不得而知。通常语文教师都很清楚,很少有人去上阅读课,阅读课经常改头换面,变成了赶进度,抓基础,写练习或背诵古诗词,甚至自习课等。无论哪一种,都是对名著阅读的不重视。

(三)教师没有对名著阅读进行任务分解

大部分教师注重教材阅读教学,对名著口头布置的多,没有对名著阅读目标进行任务分解,没能很好的将其细化到平时阅读过程中,造成学生考试前的临时突击,没有深入研读。况且大部分学生本来对名著就不感兴趣,而是喜欢看漫画类、科幻悬疑类等作品。这些缺乏应有自制力、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面对发达的网络、纷繁的书籍,更容易作出随意的选择。没有阅读兴趣,即使教师和家长的苦口诉说,也会让名著阅读变得枯燥无味。

(四)对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变化缺乏关注、分析和思考

有的教师常年带毕业班,对名著阅读考查比较了解,有的教师几年带一回毕业班,甚至多年不带毕业班,其对名著阅读考查内容和方式没有更多关注,这就造成平时阅读指导的偏差。如2017年考查3部名著,2018年、2019年考查7部名著,2019年考查比较阅读,这些命题方式的变化,旨在给教师传递一些信号,如何带领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深度阅读,这恰恰是很多教师忽略的重要环节,也很难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作出正确的指导。

三、解决名著阅读教学问题的策略

名著阅读在部编版教材中地位更加凸显,不仅对学生提出了名著阅读面和阅读量的高要求,也对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深入名著学习提出了高要求。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一)制定名著阅读计划,充分高效利用好阅读课

教师不能只布置学生读,而是要制定好阅读计划,充分利用好阅读课。2015年第一次考查名著《水浒传》片段的方式,让教师开始思考要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高效利用起来。有些学校语文组专门制定阅读计划和教学内容,将阅读课单独用来做精彩片段的赏析。比如,从《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中拿出若干精彩片段做范例,既能检查学生阅读的成效,也是极好的文学赏析的抓手。

(二)教师按照目标分解任务,将名著阅读与作文相连

从近几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查试题来看,旨在引领教师要按照目标提前计划,将阅读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平时的阅读中。如把总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每完成一点,就加个1,如果被其中某个故事情节吸引,可将这种冲动进行下一次阅读。学生每完成一个1,就快速写一篇读后感,比如,写其中人物对比,或概述某个情节,或续写某个片段等,在读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每完成一定的量,就适当给学生一个小小的奖励,激励学生主动阅读。

(三)传授阅读方法的同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师在名著教学中要传授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如默读、跳读、猜读、比较阅读等。同时,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比如,教师推荐阅读《西游记》时,告诉学生一些阅读方法,采用略读与精读相结合,有疑惑的地方,要仔细研读揣摩,及时记录下来。一些经典片段,教师可以与影视作品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根据人物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很好的串联故事情节,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热情。

(四)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度阅读,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名著阅读”本意就是要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文本中受到熏陶、感染。可以看到,在近几年中考名著试题命制方面有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正因为试题的引领,让不少学校有针对性开展深度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生平均得分的逐年增长说明很多教师在名著导读引领上是有成效的,带领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的路还很长,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还要不断的提升。

(五)教师要关注命题方式的变化,提升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

近几年来,名著考查除了选择题、简答题之外,新增了片段赏析题。这不仅给教师带来了教学方面的思考,也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命题方式出现新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要把阅读引向真實,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比较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将“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相融合,考查了知识链接和迁移比较等综合能力。

部编版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向课外名著阅读延伸,课外阅读量明显增大,建构了由教读到自读再到名著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结构。这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名著阅读贯穿在语文阅读课和平时的教学中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近年来中考试题的分析和反思,提出了一些名著教学的建议,希望能引起初中语文教师的更多思考。

作者简介:陈龙(1978—),男,江苏省连云港市朐山中学一级教师,连云港市“新333工程”教学能手,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反思中考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