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拓展,培养散文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

2019-12-25 07:00赵桂梅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散文初中语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辅导学生深入探究散文的语言能提升学生语言建构和应用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拟从穿插背景体会语言的宽度、比较分析体会语言的深度、替换修辞展开语言运用等角度,探究矛盾点体会语言的内涵以便提升学生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整合等方法掌握语言的特点和应用规律。散文是一种取材广泛、写法自由、富有鲜明个性的文体,它的语言具有文采美、情感美等特点。在初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散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品味。通过品味散文语言的方式,探究散文主旨和意蕴,并借助这样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穿插背景,启迪学生思维

选入教材的经典散文语言都独具特色。这些散文的语言风格往往与作者的性格特点、生活背景等有密切联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散文作品时,要鼓励学生尝试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散文平淡语言背后的独特表现张力。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散文的风格,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

笔者教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一文时,首先鼓励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引导他们品味作品的妙处。在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后,再适时穿插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创作于1933年,此时作者朱自清一直都在营造内心深处的理想世界,希望能安放自己的灵魂,追求着自由的境界。”学生了解后,再次品味散文中的优美字句,其理解就更加深入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其实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文章的最后将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了解散文创作的背景信息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丰富他們的阅读感受,同时也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其透过独特的语言体会其中的丰富情感,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之后还要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到写作之中,以此引导学生提升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

二、联想比较,品析语言精妙

学者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作品的时候也要鼓励他们尝试运用联想的方式,通过旧知识联想新知识,让旧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激发新知识。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感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在指导学生展开思考的过程中,可适当地辅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这样也能进一步促使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妙。

笔者教授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一文时,鼓励学生分析其中的用词:“‘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你觉得这里的‘钻用得好不好呢?能否用其他的词来替换呢?”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可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旧知识:“在《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里也用了‘钻,你觉得这两个‘钻用得好不好呢?”通过联想比较,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认为:“《春》中的小草十分细小,而且不引人注意,所以使用‘钻能体现出小巧、轻柔的特点。而《猫》中的小猫也很小,火炉底是很狭小的地方,猫的动作又很轻柔,所以作者也用了‘钻。”通过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散文作者用词的精妙,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用意义相近的词语替换作品中的用词,这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巧妙。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联想,尝试变换品味语言的方法,增强新鲜感,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感。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他们也能运用比较的方法选出更精确的用词,不断提升自己作文的语言表达效果。

三、替换修辞,鼓励学以致用

散文作品中常常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将其尝试替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七年级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情感丰富的散文作品。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绘紫藤萝,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对于紫藤萝的喜爱之情。教授这篇散文,教师可鼓励学生探究修辞手法,并尝试进行替换,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首先,鼓励学生围绕其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花和船、笑容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学生提出:“花开放后的样子和小船一样”“花的盛放是欢乐的象征,而且形象上酷似笑容。”

新课标提出在教授修辞等语法问题时,不能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也不能强求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若能结合课文加以分析,则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散文作品往往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因此这是鼓励学生探究修辞的重要资源。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读懂了文章,更提升了自己运用修辞的能力。

四、质疑矛盾,探究文本内涵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机械地解释词语、记忆内容、研究文法,还应该比较、揣摩和体会。在教授散文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进行揣摩,尝试找出文章中有矛盾的地方,然后大胆地进行质疑。在探究矛盾点的过程中,学生会深入地展开揣摩和体会,能深入探究作品的内涵。

在指导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第13课《背影》一文时,有学生发现文章中存在矛盾处:“在文章的最后,父亲写信给儿子,这让我有点看不懂。父亲一方面说自己时日无多,一方面又说自己身体平安,这样不是有矛盾吗?”可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展开深入探究,鼓励学生说说其中是否有矛盾。学生认为:“父亲说自己身体挺好的,这是为了让儿子不要担心自己。但是父亲还是很想念儿子的,所以说自己有病,希望儿子能回来看看自己。这样写虽然看似矛盾,但是实际上写出了父亲对于儿子的情感,展现了深深的父爱。”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理解了文章的矛盾之处,同时还发现这样的创作有助于展现人物情感,此时鼓励学生围绕作品进行思考,看看自己能否写出具有类似特点的文字。

在学生掌握了质疑矛盾的方法后,可鼓励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自己的作文,思考在用词方面是否也存在矛盾点。这样能让学生的文字掌控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其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在指导学生展开文学作品赏析的时候,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语言品味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品味散文作品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散文的语言特点,鼓励学生展开深度拓展,探究散文用词的精妙和修辞的特点,然后展开实践应用活动,通过读写结合的活动提升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光兰,朱敏涛.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语言品味策略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1).

[2]杨晓帅.散文教学,妙在得法——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探讨[J].中华少年,2017,(28).

[3]刘兆刚.咂摸出散文语言的“四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4).

作者简介:赵桂梅(1981—),女,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散文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遥想右北平(散文)
我与风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老苏(散文节选)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