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探索

2019-12-25 07:00黄少文章琴芳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材

黄少文 章琴芳

摘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非常重视阅读,增加了名著阅读数量,提供了方法指导。教材是教师用来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重要凭借,拟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利用好阅读单元课文教学来落实名著阅读,把课文当“例文”教,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结合阅读单元的任务单,落实名著阅读。用好名著导读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根据不同类型的名著给予不同的方法指导,细化专题探究驱动名著阅读。

关键词:教材;名著;阅读

新课标对名著阅读的目标要求是: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7至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人们常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可见阅读对语文素养习得的重要性,正如温儒敏先生所说“很难指出一条速效的办法去提高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的熏染、积累习得,这就必须大量读书。”

统编版语文教材最大特色是重视阅读,每册教材名著阅读数量由原来的两本增加到现在的六本。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利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笔者在名著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与大家商讨。

一、利用阅读单元课文教学落实名著阅读

阅读单元课文有的来自于名著的某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课文作为杠杆,翘起整本名著阅读;有的以某一文体为系列,单元课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开展关于此文体名著的阅读。将阅读单元课文教学与指导学生名著阅读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一)把课文当“例文”教,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例文类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是用课文教,即通过这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与这篇课文相呼应的阅读方法。”例如,执教九年级上册必读名著《艾青的诗选》,第一单元课文中就有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讲授课文时我把这首诗当“例文”来教,通过分析这首诗,让学生明白艾青诗歌的特点:主要意象有土地、火把等;诗歌情感以爱国为主,语言呈散文化、口语化;表达侧重运用铺排渲染等。在閱读《艾青的诗选》时,学生会自觉地关注其意象、语言和表达方面的特点。

了解艾青诗歌的特点后,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去品读,不同文体的作品阅读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诗歌就按诗歌的方式去阅读,小说要按小说的特点去阅读等。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诗歌阅读,在“自主欣赏”任务单里,教材给出了诗歌阅读的策略,教学时用这些策略来解读诗歌,在学完阅读单元五首诗歌后,学生能基本掌握诗歌阅读的方法,在阅读《艾青的诗选》时,自然就会把所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其中。

(二)结合阅读单元的任务单,落实名著阅读

对于名著阅读,教材执行主编给了四条建议:有规划、有指导、给时间、有效果。其中有效果就是阅读成果分享。教师可充分利用阅读单元的任务单引导学生将阅读获得的积累、体悟、感受予以表达、展示、分享。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阅读任务二“自由朗诵”,详细列出各项任务单和朗诵比赛具体的准备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落实这个教学任务时,我把它与名著《艾青的诗选》相结合,要求学生从《艾青的诗选》中选择一首最喜欢的诗歌,按照任务单的要求去准备,还另加一任务“说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将阅读体悟予以分享。在朗诵比赛时,学生先阐述喜欢的理由,再朗诵诗歌。如此一举两得,既完成了阅读单元的教学任务,又对名著阅读的成果进行了分享。

再如,执教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尝试创作”,并附有“怎样写诗”的技巧点拨,给出三个备选题目,其中之一是仿写,模仿本单元中学过的诗写一首诗。我在落实这个教学任务时,同样把它与《艾青的诗选》相结合。在引导学生掌握写诗的技巧之后,让学生选择艾青的一首诗进行仿写。要仿写一首诗,必须先了解原诗的写法,如韵律、节奏、语言、意象等,带着任务去阅读《艾青的诗选》,学生会读得更主动、更深入。以《艾青的诗选》为依托进行仿写训练,既完成了写作任务,又通过写作实践进行阅读,学生的习作就是很好的阅读成果分享。

阅读单元文本学习让学生了解某一文体特点,把握其阅读策略。用好阅读课文教学,从教读到名著阅读,引导学生将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有效结合。九年级上册教材将一般处于第三单元后的名著导读放置在第一单元诗歌阅读单元之后,编者用意或许正为此吧。

二、利用名著导读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新教材专治不读书”的主要策略之一是名著导读的设计。名著导读不再作为附录的形式出现,而是穿插在阅读单元之后,强调名著导读的地位。名著导读有名著介绍、阅读方法指导、相应的专题探讨等内容,依次解答了名著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读出什么的问题,对指导名著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我在执教名著导读方面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介绍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温儒敏先生说:“新教材为什么要设立名著导读,因为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要想办法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怎样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要根据名著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背景寻找切入点。比如,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推荐的是《水浒传》,九年级学生对水浒故事或通过看电视,或通过读改编本的书而有所了解,但不愿阅读原著。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以下导读:播放视频《武松打虎》,投出改编本这一情节的描写,再阅读原著“景阳岗武松打虎”章节,引导学生对比三者异同,从而懂得原著语言凝练、质朴、生动、表现力强的特点,让学生明白电视剧和改编本的书籍代替不了原著。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再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名著导读”,通过对名家点评、文章主题语言特征等方面介绍,让学生懂得《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很值得一读。

(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名著给予不同的方法指导

部编版语文教材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既提供一般的阅读方法,如精读、速读等,又提供某一类作品的阅读方法。不同类型的名著有不同的阅读要求,因此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昆虫记》是科普作品,此类作品侧重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培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这本名著时,要求学生关注每类昆虫的习性和特征,获得昆虫的相关知识。读完后,以“我最喜欢的昆虫”或化身昆虫以“某某的自述”进行反馈。《昆虫记》作为文学巨著,其语言生动,我要求学生写批注赏析其语言,还启发学生思考“法布尔如何把昆虫世界写得如此生动有趣的?”结合名著内容归纳,学生在思考总结过程中自然就能把握作者细心观察的精神和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

(三)细化专题探究驱动名著阅读

每篇名著导读后都有专题探究版块,一般有三个探究的专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开展阅读活动。为了让学生在完成专题探究时有个更明确的抓手,我在使用名著导读“专题探究”时对其进行了细化。如《朝花夕拾》探究专题有“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人物”,根据教材专题探究内容的提示,我分别设计了导学案。“鲁迅童年”的导学案,分两部分内容,一是鲁迅童年知多少,以填空题和问答题的形式紧扣鲁迅童年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如:“鲁迅家曾遭遇了怎样的变故?给鲁迅童年留下什么影响?”等;一是“我看鲁迅的童年”,设计的问题,如“读完《朝花夕拾》,你一定对鲁迅的童年有较充分了解,如把你的童年生活与鲁迅的童年生活相比,你会有怎样的看法呢?请把它写下来,500字左右,题目自拟。”导学案从多个角度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深入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

加强初中生名著阅读,既是一种教学改革的趋势,更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阅读经典名著可以丰富人生经验感受,浸润思想,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方面,部编版语文教材是非常好的资源。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有效地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黄少文(1979—),女,浙江省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教材
教材精读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