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潮视域下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2019-12-26 03:54刘华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潮理想信念信仰

刘华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习总书记曾对青年说过“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他呼吁广大青年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当代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和培育阶段,精神信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极易受社会思潮影响。反观现实当前青年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令人堪忧。因此,加强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思潮的本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

1 社会思潮的理论内涵及特征

1.1 社会思潮的内涵

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时代进步的要求和社会现实存在的矛盾,表达某一阶层共同的利益诉求,得到社会不同群体的传播并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的思想动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现象,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理想信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它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张晴雨表,能够指出所属时代隐性的弊端。仔细分析社会思潮的理论形态,可以觉察到较细微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

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社会发展的映像,它存在于一切社会和时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反映,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要尊重意识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它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2 社会思潮的特征

作为一种复杂的意识形态,社会思潮也体现唯物史观相关原理和方法论效果,一般具有以下特征:首先,社会思潮具有时代性。任何社会思潮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时代,不可能“无中生有”,更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必然深受该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是对当时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因而都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其次,社会思潮具有不稳定性。社会思潮是对社会矛盾现象的理论升华,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热点和焦点的变化而变化,不像主流意识形态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固性。最后,社会思潮具有现实性。社会思潮反映的是社会中最现实、最尖锐的问题,往往是社会矛盾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常常是和我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因而才使人们密切地关注它,并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2 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

2.1 社会思潮对青年理想信念的积极影响

第一,培育理性思维,注重现实导向。当代社会思潮的文化根源无论是本土化还是西方化,一般来说都关注社会实际的生活现状,试图从不同的学科门类多角度看待同一现象,借鉴不同的方法论解决现实问题,共建人类向往的美好幸福生活。据问卷调研得出结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普遍培养了及时关心国际和国内发生的各种时政事件,尤其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教育制度和政策、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另外,通过“两微一端”等互联网平台发表自己对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意见和看法,表达他们的美好愿望,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发表自己的言论并提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第二,丰富学识,扩散思维。从社会思潮传播的思想来分析,其中既有站在宏观的上层建筑的政治高度来审视人类现实生活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又有从微观视角下关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构建过程中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矛盾,提出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共建和谐社会。当代社会思潮提出思想主张的多样性,关注问题层次的深刻性,无疑有助于大学生的视野开阔,激发思维发散性,提高和培养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多向度思考,改变了原来孤立静止看问题的意识。

2.2 社会思潮对青年理想信念的消极影响

青年学生一直是西方资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重点目标,在西方文化的和平演练和社会思潮的诱导下,其理想信念已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 扭曲了价值评价标准

回顾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尤其是儒家,主张“舍生成仁”,无不体现中国传统的价值评价标准是奉献。站在马克思主义者立场,即主张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这两者的主张在内容上是共通的。新自由主义宣扬把“人”的欲望作为核心追求,把人从高度的抽象拉回到具体现实的个人,强调满足个人利益的实现就是价值评价标准,为达目的可以罔顾道德,在行动上与动物无异,这种思想观念的传播迫害了青年健康心灵的发展。

仔细观察日常的学习生活,发现青年学生深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学习中偷懒耍滑以及评优竞选中华而不实,这种惟利是图的心态已经扭曲了我们的伦理观。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继续攻读高等教育的初心不再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是为了能在就业的过程增加谈判的砝码,简单来说就是追求薪资待遇的高低。发展市场经济中另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传播,也导致部分青年学生极力吹捧物欲横流,得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这几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错误观念颠覆了传统普遍遵守的价值评判标准,极易造成青年学生混乱的价值观,对我们的青年教育敲响了警钟。

2.2.2 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低迷

社会思潮在传播的过程中与大众有共同的利益诉求,表面看是在为他们阶层发声,借此促使部分青年学生产生了心理认同。比如,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真正可以实现的共产主义不同于现行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建构,也不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美好设想,而是一种公平、和谐、自由、平等的制度,这就混淆了共产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它们所宣扬的思想主张容易使青年学生产生误解,误以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甚至有青年学生认为,我们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再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应该在多元化思潮中确立新的指导思想来适应不同的领域。青年学生价值观混乱,必定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渐行渐远。

2.2.3 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缺乏信心

十九大以来,我们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在享受改革带来硕果的同时,要正视伴随发展而产生的问题。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社会矛盾激化,各种体制弊端暴露无遗,这种深层次变革带来的社会秩序混乱、道德伦理失调等现象,使得青年学生日益困惑,并对中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疑虑。其中,新左派思潮从激进平等的立场来批判自由主义和改革开放。部分青年学生本就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缺乏信心,由于实用主义心理作祟,很容易倾向于这种被西方所美化的理想社会形态,试图寄希望于此真正达到共同富裕的美好设想,这就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性。

3 加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对策

社会思潮给高校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挑战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必须积极寻求对策应对其消极影响,帮助青年学生重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信仰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基石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学理支撑。

3.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多元化的思想意识反映的是价值观的差异,为有效增强社会凝聚力,必须有一个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发挥统领作用,来引领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思潮,党中央提出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运而生。我们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目标;从社会层面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建设要求;从公民层面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标准。“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2]新时代我们就是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抢占这一主阵地,促使高校青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思想理论学习,要在行动中增强主体自觉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旨要求,真正把它培养成自身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3.2 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

从思政课的自身特点来看,实现从单纯的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的转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当代青年判断是非的能力,科学地分析社会思潮的实质,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才能够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的迫害。

发挥主渠道作用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内化为理想信念。思政课教师首先就要精通和信奉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扎根中国大地创新教育理念和课堂形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其次,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应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进行科学系统的且有必要的理论灌输,使青年学生从理论层面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国情,站在中国大地的现实背景来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思潮,把实现自己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把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结合起,”[3]提高他们对各种思潮的辨别能力,从而确立信仰的坚实基础。

3.3 注重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结合

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的有效结合是推动当代青年信仰坚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思潮多元化广泛传播的当下,信仰教育必须立足特定的知识载体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意义,信仰教育同样也需要传授与信仰有关的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是经过时代检验的科学的信仰,是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效结合的最好诠释。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但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其根本矛盾就是没能很好的处理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要增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实现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深层次融合。

猜你喜欢
思潮理想信念信仰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