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不该是麒麟,而是海豚!

2019-12-26 08:29胡瀚中
武汉广播影视 2019年3期

胡瀚中

2018年,媒体最火的关键词是融媒体。但,您亲眼见过融媒体这种生物吗?

融媒体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运营方式。因为是新的,所以,没有一定之规;因为是新的,所以,地市级媒体在运作融媒体实务时,也切不可邯郸学步效仿央媒。别人的天路,也许是你的绝路。

大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实情

2018年,许多非党报经营性报纸关停,华商晨报原社长《走吧,怕黑我们就不关灯了》这样的文章,媒体人看得难受,心如刀绞,但又能如何?一部分地面频道也在衰败,走向关停。

无论官宣如何,辞令如何美丽且充满了使命,县级融媒体的重新建制,对于相当多已经不得不指望吃财政补贴的三四线城市或县域媒体来说,本质上不过是队伍被打散之后的重组整编再出发,团变营,团长降营长,待遇更低,要求更高,要重建队伍并守住阵地。对员工的要求,虽不要求有三头六臂,但更加接近极限的一专多能,是必选项。更加聚拢更加高效,是地方主管部门对传媒的新要求。

梳理一下“在央媒如火如荼,在地市不知所云”的概念

新媒体从来不缺新思维新概念。比如:全媒体矩阵、中央厨房、移动优先、互联网优先等等。

对吗?对!做得到吗?做不到!

为什么在央媒执行起来效果极佳如数家珍的经验,地市级或者县级媒体却做不到?为什么对别人来说是小马过河,对你就是松鼠跳河?

地市媒体从一开始规划融媒体的时候,就不能参考央媒,毕竟体量不一样,生态不一样,人才不一样,要求和标准不一样,在资源丰富的央媒和一切都很匮乏的地市,执行起来就是不一样。

来,走两步,看看效果?

把牛奶倒进大海并不算融入大海,也不能成就红海计划。

从“相加”到“相融”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大家在理解。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大家在努力。“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立体传播”,大家毫不犹豫亦步亦趋在执行……

许多媒体组建融媒体中心都是派自己最好栏目最好的主编或制片人来做布局。可是,流量在哪里?有多少网民在看?有多少人认同了您想要他们认同的理念?商务活动,有多少人支持?

如果不兑水,最终的汇报可能是这样:“这场大型活动,我们派了3名记者,他们全程独立地完成了任务,不仅发了电视新闻,在新闻网和APP上也隆重发布了”。“那究竟有多少人看了呢?”“除了我们的工作人员以外,大约还有300名吃瓜群众看了,其中有278人不在本地……”

作为地方媒体,已经做了所有您认为可以做该做的事情,但是这些所有努力,可能只不过是把牛奶倒进海里。能说这是在融入大海吗?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不是陷入了有官宣没结果的境地?

笔者以一个前新闻网负责人的实战经验来看,地方媒体了解互联网传播规律的人如凤毛麟角般稀少,更可怕的是当家人对此无概念。

1、您整合合并了所有工序,记者也学会了集约式多形态生产,但是,他会学或者学得会最后一步吗?

作为亲身经历过搜索引擎优化战役的前新闻网负责人,笔者认为很难,要做好标题做好关键词优化,要有技术以及文案策划方面的超能力,要在搜索词的权重形成以及维护方面有长期投入。

作为自媒体初学者,笔者认为做标签对应人群匹配更难。要在每秒种成千万地出现在网上的新稿件中脱颖而出。SEO(搜索引擎优化)能力热点捕捉能力、粉丝社群维护能力,要求都极高。

这一切,要求的是综合实力,传统媒体最优秀的编辑,在这些领域,很可能只是最稚嫩的新手。

2、其次,地方媒体的生态与央媒全然不同。

人民日报的新媒体、央视网、湖南卫视的芒果TV本身就已经是一个传播高地。他们多年的积累可能就像已经建成了各领域的珠峰,他们的任何一条消息发出去,海拔都在8000米以上。

您呢?您的地方APP没有流量。除极个别城市以外,省级媒体各种云之外的地方APP基本无活路。您的当地要闻,放在全国,未必重要,您上送到同属主流媒体阵营的人民网新华网上面的新闻未必有高点击率。

3、对于众多流量入口平台而言,你可能只是一个大一点的自媒体,而且是生产内容庞杂,很难有效聚焦的自媒体。在信息流平台上,您又玩不过技术娴熟的自媒体……

4、您的要求事实上比央媒的要求更高。

央媒也采用的一次采集、多端发布的策略,但是,他们除了自己已经形成了主流媒体的传播高地以外,从来不缺乏搜索优化人才和标签匹配人才。也就是说,他们有最后一步的射门者,你没有。

你不败,不倾倒成吨牛奶(如果您认为您生产的信息是牛奶的话)到海里,又能怎样呢?

从呦呦鹿鸣对财新与咪蒙事件来看,地方媒体缺少熟悉互联网传播方式的深度报道者。近期热搜榜上,与传媒有关的事件很多。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呦呦鹿鸣与财新之争的事件,一个是咪蒙事件。

鹿鸣君在其自辩的《社会在崩塌》一文中,说到他有财新没有的东西。

我们可以用情绪化的方式来指责曾在传媒战壕坚守多年的前媒体人。传统媒体调查记者花了极大的成本极大的精力甚至冒了生命危险,才获得了某些新闻。但是,优秀的自媒体人,在说出了新闻的出处并且感谢了原作者之后,就随意摘取了别人的成果,成就了他们的十万加百万加。站在原作者的立场,是自媒体人巧取豪夺了自己的成果,愤愤不平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站在网民的角度,如果没有类似于鹿鸣君、类似于兽爷这样的前媒体人,利用已经发表在大众媒体上的资讯来重新整编或重新重点采访,并且恰到好处地揉到了网民的命门,又哪里能有那么高的传播力?

现在还在媒体上班的融媒体工作人员,要么不会写,要么不敢写。他们还真的打不赢那些从资深媒体人转型的自媒体人。

贩卖无底线毒鸡汤的咪蒙于2月21日被全网封禁,所有网民的含咪率被清空,全部成为0%,但无底线的咪蒙也出身于媒体。

培养全能记者,更要发现重用网络专才

1、不要把自己当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也没有要求每个记者都变成变形金刚或是哪吒。

人民日报等央媒融媒体,资金雄厚,其APP也已经占据了传播高地。他们的前端采编,是合为一体的。他们的最后合成,是专家级的。在最后环节,他们不缺专家,并且是行业领军者级别的专家。有社论级的高手在做标题,有“军装照”策划人在做传播策划。

俯身下去是拉风的跑车,站立起来打太极的武者,那是擎天柱、威震天等变形金刚,只存在于电影里。“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龙,“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于一体”的麒麟,只存在于神话中。

2、也许“忘记我变成你”才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实操解读

“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但是合而为一,不是说所有工序都只由本身素质就不过关的几个拼命三郎去执行。相当多的地方媒体只是机械地在要求仅存的从业人员十项全能,一专多能,变身前是传统媒体得新闻奖的大师,变身后是狮身人面斯芬克斯。可能吗?

清晰了解各岗位的能力边界,寻找恰当有专长的人才,才能真正组合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变形金刚。在前期整合工序,从业人员合为一体是必须的,在最终合成阶段,一定是熟悉网络传播的专才来执行。要求员工变身为哪吒,三头六臂十项全能,不可能也不正常。

如果要融合,要移动优先,又没有资源,就要全力以赴做自媒体。将融媒体做成“变”媒体。学远古时代海豚始祖,向前一跃,融合在蓝海里。在海里,像鱼那样生活,信仰不同,呼吸空气,就进化出一半睡眠一半工作的大脑,身体形态也要变得和鲨鱼类似……

全国的融媒体布局可能要重走长征路,重新规划好流量出口。设法让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央媒变得更强,使之成为更有凝聚力的信息高地,并加大对地方新闻的扶持力度。

同时,习近平同志要求党的声音要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更充分地发挥好各信息平台已经建设好的“新时代”通道和“本地”通道的作用。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另一层解锁方式是“忘记我变成你”,是融媒体人要变得比大多数自媒体更熟悉自媒体的打法与规律,先融入再战斗,如果转型或者变形不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撤销了报社,整合了电视台,再创造一个不刷流量就没有看相的地方新闻APP,又有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