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赴海外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

2019-12-26 09:12严太平秦海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留学生交流政治

严太平,秦海龙

(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设计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在“桥头堡”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小语种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该校也愈加重视小语种专业的教学质量。学校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多个国家及地区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本科生、研究生短期教学实习和毕业论文实习项目。尤其是与东南亚各国的“2+2”“3+1”等模式的本科生联合培养,每年赴东南亚各国交流的学生近100 人,这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从思想内容、联络机制、教育组织、参与模式、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大交流大思政”格局,加强优势互补与信息互联互通,进而形成育人合力。

1 创新赴海外交流学生思政教育途径的现实背景

要做好新形势下赴海外交流学生思政教育就必须要研究影响其思想状况的客观环境和基本特点,研究当前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1 世界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联系日益加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赴东南亚交流学生势必会受到不同体制、国情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元文化共存的必然局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多是通过口头传授,传播速度慢,知识更新周期漫长,加上地域限制已经无法满足对赴海外交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而互联网以全新的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原先相对狭小、固定的教育模式变为了开放的教育空间。通过对赴东南亚国家留学后回国的76 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21.05%的学生在留学期间会因为文化碰撞或者文化冲击而与本土国家学生有摩擦,以致无法愉快相处。40.79%的学生表示对当地国家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负面报道表示很气愤,甚至会因为课堂上教师的一些不当言论而联名上书反映……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及时的引导与介入?

1.2 留学生群体自身的特殊性

赴海外交流学生群体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该校亦愈加重视本科生、研究生的合作办学,尤其是东南亚小语种本科专业学生,为了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融入对象国的文化氛围,学校与泰国、越南等国家都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除了泰语专业、越南语专业的学生全部去对象国学习之外,还有林学双外语专业、法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部分学生去泰国交流学习。他们的留学出国不是“学而优”,也不是公费出国,当然也并没有经过合办高校的面试和筛选。这些交流生中,9.21%的学生在基本交流上是有困难的,31.58%的学生在出国学习的目的上是茫然的,44.74%的学生是因为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觉得出国留学可以有更好的未来,向往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等),所以从学生来源和出国目的看比较特殊。其次从海外交流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看,他们注重自由,追求个性,重视虚拟空间的人际交往。当下社会,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便利,学习外语专业的学生势必会很大程度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他们追求思想独立,崇尚个性自由,利用网络资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群体在学业上时间投入普遍不足,34.29%的学生每天课外自学的时间不到2h。此外也没有充分面对种种困难的准备,而自身的文化素养又亟待提高。68.57%的学生希望能够给予正面积极的思想、行为和价值的引导,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尤为迫切。

2 新形势下赴海外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措施

笔者通过对我校不同类型的海外交流生 (76 人)做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的形式,了解到:97.14%的学生希望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新媒体平台,而不是只通过话语的方式。88.57%的学生希望在出国之前能开展相关的课程培训和心理疏导,帮助了解对象国的一些礼仪、生活习俗等。61.90%的学生希望在海外交流期间经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以对赴海外交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教育效果。

2.1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 “互联网+”教育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该校海外交流学生虽然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是对对象国的生活习俗、交通常识、沟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模糊,如果授课时对相关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出国后可以减少陌生感,从而更容易的融入本土文化。当然除了教授对象国的文化知识以外,最重要的是要进行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信念和民族认同感。留学生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形象,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展示的是中国人的品质和德行,所以牢固树立他们的爱国情怀,才能客观公正地向外国人传播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如果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信心,就很难促进中外文化的积极交流与沟通,甚至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荒废学业,打架斗殴甚至犯罪,严重损害了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形象,更有甚者政治立场不坚定,思想觉悟低,还会做出一些危害祖国和人民安全的事情。因此,要丰富并加强赴海外交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激励他们担负起中外文化沟通的使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2.2 建立科学化、多元化的教学平台

很多人以为学生出国以后,就不再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学生出国后更迫切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介入和引导。学校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借助各类网站,建立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创建多元化的沟通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大胆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关活动中来,指导学生探讨思想政治话题,传播先进的思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增强留学生群体的凝聚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老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在问卷调查中显示,学生出国以后很少接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4.76%的学生参与过相关的教育,他们是通过班级QQ群发的文件学习的,但是也是走马观花式地看了一下,甚至都记不得里面的具体内容是什么。57.14%的学生表示出国以后感受不到母校的关心和祖国的温暖。可见学生出国后,学校通过网络等方式,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掌握他们在国外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帮助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刻不容缓。

2.3 加强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灵活”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留学生在国外遇到困难或者突发状况时,42.86%的学生会求助国内班级辅导员;28.57%的学生会把情况告诉父母,让父母帮忙出对策。一般情况下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生活中我们最亲切、最信任的人,但有时候远水救不了近火,我们该怎么处理呢?所以对于赴海外交流的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灵活”,即一手抓国内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一手抓校内校外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正确把握政治方向,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政治素养。工作团队成员必须注入新的血液,在相关组织领导下,以教师为核心,家长为辅助,榜样为激励,华人团体为渠道。

2.3.1 国内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学生出国后,国内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以留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和其家长为主。从辅导员层面而言,一定要做好学生出国后的后勤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主动关心学生在国外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相关难题,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学有所成,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学校的关心和祖国的关爱,同时通过“互联网+”模式与学生就国内外最近的形式与政策做相关探讨,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发言,以便了解其在国外的思想动态,对于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言论,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访谈中,一位曾经留学泰国的学生说到在一次课堂上,一位教师说了“台湾国”一词,当时班上大部分学生都很激动地站起来跟教师据理力争,弄得双方气氛僵硬,最后经过校方调解矛盾才平息。诸如此类的情况,该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教学机制,根据群体突发事件情况,国内教师及时介入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跟外籍老师沟通交流,既能保护自身国家利益又能保全老师颜面,何乐而不为呢? 从家长层面讲,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在家长面前始终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所以家长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外,还要更多地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访谈中接触到两个曾经在国外学习时误入歧途的学生,家庭因素是主要原因。家长通常认为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所以每次跟他们通电话都是问钱够不够用,而不是询问他们在国外过得怎么样,最后他们用花钱如流水的方式来获取父母更多的关怀。可见留学生在国外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家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言传身教使子女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当孩子远在国外留学时,家长扮演着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父母可以把国内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对祖国充满信心,对祖国文化充满认同感,并鼓励他们学成归来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3.2 国外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

在加强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双管齐下,构建“大交流大思政”格局,加强优势互补与信息互联互通,进而形成育人合力。针对现在部分赴国外交流生缺乏刻苦钻研、艰苦朴素精神,要大力宣传学校老一辈人员潜心专研、艰苦奋斗精神,比如我校致力于滇东南石漠化治理的李乡旺教授,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我校“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和“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精神。同时可以委托海外留学生组织以宣讲团的形式到海外交流学生所在学校,让留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人士现身说法等等,通过激励和感染留学生,来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对留学生精神上“补钙”的同时,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爱国情怀,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这主要依靠于中国驻外领事馆、海外华人团体、协会及留学生组织,他们是赴海外交流学生团聚和凝聚的有效载体,也是该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首先,这些组织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组织留学生研讨会或座谈会,与他们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这不但有利于留学生内部的学术交流,而且有利于他们紧跟祖国的发展步伐,并为之献计献策。其次,这些组织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对留学回国人员工作提出的各种方针和政策,以及让他们了解祖国现阶段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增强他们的爱国信念,号召他们留学不忘报效祖国。最后,这些组织,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国庆、中秋等节日,组织慰问团去学校对他们表示节日的问候和关心,安慰他们的思乡之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同时号召海外交流生互相帮助,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虽然信息时代的到来,方便了大家的联系,交通工具的发达,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乡愁是海外学子在异国他乡的特有情结,不管何时何地都不会有丝毫弱化。根据问卷调查显示,85.71%的留学生在中国传统节日时希望收到特别的礼物,以解思乡之苦。如中秋节能吃到月饼,端午节吃粽子等。

2.4 赴海外交流学生要提高自身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和报国意识

赴海外交流学生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首位,在国外多关注祖国的变化和发展,把所学知识深入结合国家实情进行分析,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其次要以老一辈留学人员和学校杰出模范人士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好语言知识,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添砖加瓦。最后要遵守国家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校纪校规,按时顺利毕业,同时传递中国正能量,给外国人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从历届学生来看,对于语言专业的留学生而言,回国后日常语言交流都没有问题,最大的一个弱项是语言的翻译能力,不管是口译还是书面翻译,尤其是高端的专业术语翻译,这也是影响他们顺利就业的一大障碍。因此留学生如果在国外期间提高这项技能,可以更好地回报祖国,为祖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尽职尽责。

3 结语

新形势下赴海外交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只有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注入新血液,回归教育本质,打造健康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遵循从实践到理论、理论再回归实践的过程,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巨大作用,才能全面做好赴海外交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得以全面提高,从而在留学期间树立良好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当然,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是一个既全面又系统的过程,由于笔者学识的限制,该文的研究在有些方面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有待进一步完善,赴海外交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留学生交流政治
如此交流,太暖!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政治攀附”
留学生的“捡”生活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