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12-26 16:17赵佳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政治思想

赵佳琪

(北华大学,吉林吉林 132013)

新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已经逐渐呈现出一种覆盖性的态势,渗透到公民的生活、学习、娱乐和工作之中。大学生是新型媒体、科学技术的接收者与传播者,所以利用新媒体合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实践价值。但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对新媒体的研究分析还不够透彻,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相关政策都没能及时地配套建立并应用,因此考虑到任何事物本身都具备双面性,我们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间,需要进一步分析与控制处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1 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

1.1 教学模式固化以及教学方法应用不合理

我国多数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期间,都会抱有一种应付心理,只是为了不丢失平时成绩分数 而“迫于无奈”参与课堂学习中。这种情况本质上就是教学体制以及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影响所导致的,由于教师在授课期间,未能保证理论知识教学引导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甚至是拿一本几十年的教材反复诵读,多年来的课堂教学都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这样就会导致课程教学引导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融合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政治思想。

高校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神情激昂,但是学生在台下很难打起精神,这种巨大的课程教学引导的反差,会导致学生的思想认知停滞不前,很难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对个人的长远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作用。也侧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不佳。思想政治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且需要经过系统性的教学引导以及教学评价,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但是教师教学期间,与一般的文化课教学引导一样,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期末考核阶段突击学习,只能掌握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无法达成知识内化的基本目标。所以就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这种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就会导致课程教学的积极影响价值逐步丧失。

1.2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沟通交流效果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 教育实际,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单向的理论教学引导,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会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效果不佳,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建立。由于教师未能经过沟通交流了解现阶段的学生发展所需,整个课程教学引导就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之下盲目展开的。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只会在期末考试阶段将教师课堂讲解的部分知识突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很难体现在教学结果反馈之中。

1.3 抽象性的理论教育引导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理论体系相对来讲较为完善,且涉及学生社会实践、学习生活、法律法规甚至是职业道德等方方面面,由此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精神意志引导是有着加大的影响的。但从理论基础内容来讲,多数知识点都是学生在高中期间已经有所耳闻或是已经学习过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引导期间,由于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引导,会导致课程内容更加得枯燥无味,学生面对这些知识就会出现“学无能”,甚至就此放弃培养自己的政治文化修养。

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期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以及探究分析期间,个人的课程学习效率很难测到保障。由于教师过多给学生灌输理论基础知识,就会让学生误以为这种知识是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才会选择学习。所以基于大学生的性格以及心理发展实际情况,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及方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而不是单纯的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传导,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力。

2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变

2.1 新媒体时代的积极影响

2.1.1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教学引导,能够将课程教学的局限性打破,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影响。一般的高校会建立自己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定时的根据社会热点新闻,式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展开,在网上学生不会受到周围人影响,还可以匿名投票或回答一些问题,则平台应用的积极价值也能够进一步展现。

2.1.2 改进传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模式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期间,通过对新媒体的合理利用,能够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能及时地向外界去反馈自己的学习成果。经过高科技的软件以及网络产品应用,学生能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获得在论坛、微信、微博中发表自己观念的机会。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平台,能够将一些信息获取的途径扩展,同时也是给教师改进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有利机会,这样的教学手段应用,学生能够与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之内,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沟通交流模式,且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这种教育引导形式,在思想政治学习期间也能将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快速提升。

2.1.3 强调教学引导过程中的大学生主体意识

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群体构成,但是年轻的心、年轻的思想常常会受到来自校方、家庭等各方面的制约,由于大学生在校内能够获得的人际交往圈子还比较小,日常生活仍旧是以学习为主,所以难免会存在个人的兴趣、个性发展受到阻碍。但是新媒体的应用,学生能够足不出户快速地获取社会发展动态信息,学生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技能的接受能力,所以在一些网络媒体的促进以及影响之下,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还能在与人对话交流期间,开阔自己的学习视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2 新媒体时代的消极影响

2.2.1 学生思维模式逐步转变

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中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及知识内容,对于课业学习能够起到积极影响作用。但同时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由于一些新媒体平台本质就是一种营销活动,不可能只给学生提供自己所需的信息,还会适当地让学生看一些广告以及娱乐花边的内容。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一天的学习开始之后,会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之中,无论是购物还是娱乐新闻信息浏览,都会占据自己大量的学习时间。此外,现代年轻人常见的是对手机以及数码产品的依赖性太强,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很难开展深度的沟通交流,常见的是各自玩各自的收集,长此以往学生的人际交往、口语表达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改变学生的情感观念。

2.2.2 学生的法律意识受到影响

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内容较为繁杂,在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公民负面情绪之下,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都会选择在网络上推广。由于部分媒体走法律擦边球,所以在信息内容编辑以及发布期间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引导,致使个人的社会公德心以及责任感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舆论方面入手,是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渗透居民生活的主要途径。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网民主体,获得一些虚假信息不能及时地察觉,很容易受到这部分的信息影响对现实生活产生一些抗拒心理,这样长期下去也会不同程度的损害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

2.2.3 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新媒体平台从本质上来看,其实就是依托于互联网的一种虚拟世界形式,在这个世界中,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都层出不穷。且受到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影响,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很难真正做到有效性调控,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在网络洪流之中,逐步产生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一些交往自由、拜金主义、消极情绪传达到学生的眼中,学生在点开某个浏览网页之后,还会受到大数据的持续不断推送,长时间的浏览这些不良的信息内容。这样学生就不能及时地对事物展开分析判断,进而出现对一些网络上的行为模仿,挥霍无度、交友不慎等情况时常发生。据悉一些网贷APP、pua培训广告也常常会在新媒体平台中推送,之所以有很多大学生误入歧途,也与商人的唯利是图以及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失察有着紧密联系,所以需要现代高校教师重点关注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情况。

3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未来展望

3.1 教师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

高校教师重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锻炼,需要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能力,建立明确的高校学生培养方案。另一方面还需要拓展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对新媒体平台管理建设提供有效的帮助与引导。这样理论以及技能协调发展,课上能够展现教师的综合实力,课下还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凝聚学生的关注点,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目标也能更好地达成。

3.2 加强对官方性、规范性的新媒体平台建设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或者官方微博,主要是结合社会时代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需要开拓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是实现高校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模式改进的一种集中体现。所以校领导需要配套建立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运行机制,及时地将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发布到平台之中,具体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社会热点话题以及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学生在信息浏览期间,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在自己生活中的渗透,也能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

4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在新媒体时代之下,需要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利用合理化的课程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经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的了解,能够结合理论基础知识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则课程教学质量也能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研究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