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实现路径分析与研究

2019-12-26 16:17符登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精细化观念工作

符登霞

(中共湘西州委党校,湖南吉首 416000)

从召开党的十八大至今,党中央对社会治理给予高度重视,并且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希望能够使社会治理朝着社会化、法治化等方向不断发展,以此达到提高国家、社会协作治理水平的目的。对于“社会治理”这一话题,当前的目标是实现治理精细化,这是实现社会管理转型的重要观念以及方法。目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全新的社会形势,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必须要进行创新,以满足精细化的社会治理要求。

1 社会治理精细化概述

所谓社会治理精细化,尽管诸多专家学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整体来说将其视为社会治理过程中所应用的精细化观念,通过低成本以及专业性强的治理方法,获得满意的社会治理效果。换而言之,遵循精益化、精确性等相关原则,在标准化、人性化的新观念下对社会治理的方法、技术以及制度等进行精细化处理,以此来扩大社会治理覆盖范围,提高监管效率。

首先,践行“善治”观念。这里提到的“善治”,从其根本含义上分析即进行良好治理,通过国家、社会、市场以及大众的合作完成治理[1]。“善治”观念下的社会治理精细化,能够将社会民情充分体现出来,并且可以有诸多治理方式以供选择,以此来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将社会以及大众诉求对于社会治理体现的作用加以凸显,作为公共部门则要考虑大众需求,确定自身的职能权责,使用全新的执法方式,一方面满足大众需求,另一方面则要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第二,从强制约束过渡到多元化治理,组织立法听证以及民意调查等活动,确保治理方式的多元化,如可以应用大数据搭建管理平台,拉近大众和政府的距离。

其次,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观念。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提出了这一理念,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始,“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被正式提出,“以人民为中心”观念便开始渗透至社会治理所有工作当中。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核心在于满足人民群众要求,为人民群众服务,换而言之,就是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应用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精准化服务,以此来达到国家、社会共享共治目标。

2 社会治理精细化要点

首先,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局面。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观点,在这一前提下进行社会治理精细化,必须要做到的一点便是使社会治理重心逐渐深入基层,使政府、社会以及群众能够充分互动,为基层提供社会治理的话语权,久而久之便可以达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目标[2]。

其次,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是进行社会治理精细化作为根本的一个方向,同时社会治理精细化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为国家治理方式与制度赋予科学性、完善性等特点,提高社会治理的规范性。

3 社会治理精细化发展现状

3.1 实践期间存在的积极影响因素与条件

社会治理精细化在我国已经具备相应的条件,主要在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使社会治理精细化有了扎实的基础。现如今网民数量越来越多,移动互联网用户也之间普及,微博、微信更是成为人们社交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这一背景下使社会治理精细化有了发展的契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原本的社会运行环境加以改变,社会治理精细化有了技术支撑,提高了管理水平。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使用数字化技术,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使政府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另外,现有精细化治理的实时,为社会治理精细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支持。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有关部门便正式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这一建议,优化社会治理制度,实现网格化管理,为群众提供社会化服务,完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3.2 实践期间存在的影响因素与原因

首先,传统管理观念限制。传统的社会管理思维模式更加注重便捷性,关注事件最后的结果,但是却对社会治理精细化目标的实现带来阻碍[3]。与此同时,加上传统管理观念中文化、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有关部门降低了对硬性管理因素的关注,如制度与规则等。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政府部门是社会管理工作实施的唯一主体,同时也是其最后环节的责任人,个别地方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不深入,只是开展动员、观察以及汇报等表面工作,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对精细化的认知,实际工作成果与要求不符。

其次,社会治理相关问题带有复杂性,对精细化治理目标的实现造成限制。相较于其他工作领域,政府社会治理的管理范围比较广,服务对象也不局限于单体的主体,这也就为管理问题赋予了复杂性的特点。如此一来,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结构、解决社会矛盾等工作的实施便会面临难度。

4 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实现路径

4.1 社会治理主体协同合作

第一,针对党委、政府、社会、大众、法治等主体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机制进行完善。政府部门必须要将以往大包大揽这一工作方式进行改变,结合实际需求改变政府职能;第二,充分发挥出社会活力,构成权责明确、政社分离的社会组织机制,政府部门要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社会力量获取公共服务,将社会组织以及市场机制这两项调节功能发挥出来,由社会组织负责相应的社会事务;第三,全面实现居民自治,在民主公平这一目标下优化居民自治机制。鼓励居民全面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将覆盖范围深入到基层,使广大群众所具备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发挥,对多元化治理主体参与机制进行创新,从而使政府、社会以及群众三方实现积极互动。

4.2 将社会治理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

传统社会治理模式下,导致资源零散、管理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对社会治理资源的分类也带来一定影响[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为其赋予数字化和精细化的特点,通过全面化的治理观念将所有资源进行整合。一般比较常见的社会治理资源有四种,即治理机构、治理人员、治理信息、治理流程,如此便可以构成配置全面、力量集中、操作流畅结构,以及内容完善、管理流程、协调性强的运行制度。

4.3 建立健全社会治理网络服务机制

首先,树立现代化信息理念,建立能够支持信息共享、动态跟踪的数据库,将“信息孤岛”这一问题及时解决。技术人员要进一步研发全新的社会治理技术,以数据采集、社会治理数据交换为核心搭建管理平台,使社会治理工作能够与互联网相连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将电子政务优势发挥出来,利用“互联网+政务”和云计算等技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创建政务微博账号与微信公众号,将政务信息能够及时公布给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实现社会治理服务范围的扩展;最后,搭建智慧民生系统,将社会范围内的所有公共资源进行整合,真正实现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发挥智能化技术优势,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4.4 建设专业性强的社会治理团队

社会治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必须要有专业性强的团队支持,但是结合目前发展现状总结其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重点表现为专业能力不足、经验缺失等。所以,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参考国家制定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对现有人才建设制度进行完善,并且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社会治理团队建设方案;第二,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尤其是高校相关专业的设置,从原来的理论教学转变为实务教学,从而培养出专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人员[5]。对于现有工作人员要遵循分层原则组织培训与教育工作,引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会治理专业性;第三,将工作范围进行扩展,致力于解决社区社会所有工作。

4.5 重点组织工作绩效评估工作

第一,建立多维度的民生指标,其中主要包括就业收入、居民福利保障、健康医疗、基础教育、生态环境、交通出行等多项指标,按照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设置科学的民生指标权重,为大众提高满意的服务;第二,将现有评估渠道进行拓宽,积极引导群众观念,完善体制与制度,鼓励广大群众能够积极参与绩效评估工作中,实现环境、民生等一系列问题的重大突破;第三,应用动态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将社会治理工作中绩效评估的引导作用、纠正功能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治理成本精准性[6]。

5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加以完善。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治理团队,保证所有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做好绩效评估,加快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这一目标。

猜你喜欢
精细化观念工作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维生素的新观念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不工作,爽飞了?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