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民族教育发展

2019-12-26 16:17陆红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双语语言文字少数民族

陆红燕

(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间断;中国的文字也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大篆到楷书,一直演变至今从未中断。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推进器。要促进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首先要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规定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法律的形式捍卫了每个公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同时,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让少数民族同汉族享有同样的学习机会,将“民族平等”落到实处,为民族地区搭建起与外界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为民族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1 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振兴民族教育

规范汉字和普通话是中国人的印记,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今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语言规划、治理越来越法制化,也进一步突出了国家语言战略的重要性。对国家而言,语言教育是一项传承过去、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且不可停歇的事业,不会因为社会经济发达就有所松懈[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提高语言能力,加强国家的语言实力,换言之,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民族语言的学习有利于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能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认同感。但是从长远来看,只能用民族语言交流会限制孩子学习和交流的空间,让他们的学习内容变得非常有限,这样并不利于少数民族儿童的成长;另一方面,当他们以民族语言为媒介完成中等或高等教育,毕业后只能在民族地区非常有限的工作机会中进行选择,会面临就业困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民族教育发展的桥梁,每个少数民族儿童有平等的机会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各类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可以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一起学习,共同生活,交流与交融使得视野更加开阔,文化的多元会让他们发现与自己民族不同的地方,博采众长,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努力学习。此时,民族语言的学习使他们比普通学生更具就业优势,而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也会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带动作用。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为少数民族打开了与外界交流的窗口

今天,中国正以负责任大国的使命和担当,为全球化和世界未来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正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过上繁荣富强的美好生活。开放才能促发展,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同时为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各民族只有发挥区域优势,突出民族特色,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民族地区的教育、经济等发展状况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民族地区无法阻止自己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当中,交流成了发展的首要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国内交流频繁,因语言不通导致的问题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个民族同步融入现代社会的步伐,这其中语言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因语言不通导致无法交流,无法交流也就会影响其自身发展[2]。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推广是基础。许多少数民族家庭已经看到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及优势,主动让孩子学习汉字,学习普通话。语言的互通让少数民族可以走出去,把本民族优秀的文化、物产等传播出去,让世界了解我国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习俗、美丽的自然风光等,吸引更多人来开发建设民族地区;同时,外界的信息也可以进入民族地区深处,让少数民族同胞看到外面的世界,感受世界发展的节奏,努力让自己融入发展的大潮中。

3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

不论在任何历史阶段,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结果,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民族政策。在任何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语言都是人们在家庭的原生生活中交流的主要工具。即使在原生态的群族生活中,民族语言也是人们思考、分析、解决群族生活中大小问题的媒介。在民族语言环境中,大家有一种天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这种天然的安逸感却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障碍。要想改变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条件,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双语教育是必然选择。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形式,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使少数民族过上现代化的富裕生活。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础的双语教育从学前教育入手,帮助民族地区的孩子摆脱语言交流的障碍,真正融入“一体格局”。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语言互通让少数民族同胞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牧产品有了很好的出路,他们看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其带来的实在利益。事实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双语甚至多语教育在生活、就业等领域中的工具性价值,才能让少数民族群众深刻认识到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及双语教育的重要性。慢慢地,双语教育目标不再局限于各种工具性语言或静态文化内容的知识传递层面,而应注重学习者在面对文化差异时能平等、积极进行文化沟通与理解的能力提升层面[3]。2017年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规定:“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建立健全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和监测机制”;“支持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的指导监管”;“研究完善双语教师任职条件和评价标准”[4]。

4 国家通用语言是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

民族团结教育是面向各民族人民的教育,因此,首先要建立民族团结的心理基础。“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凝聚人心,就是要不断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深入人心,加强各族人民的相互交流、交融,才能去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目标。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是深刻认识民族自身发展规律、民族与国家之间关系以及民族与世界之间关系之后所做的正确选择。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消除各族人民之间交流的障碍。

学校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最有力场所,年青一代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当一次次去感受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那种朝气蓬勃,放眼今天中国少年的活力四射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时,我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最重要的领地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这个原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强国家观、历史观和民族观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当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每个学生认识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使用率,进一步稳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激发少数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增强国家认同感。

5 结语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著名学者季羡林就提出过 “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能与世界对话的文化,它既能保持自己的种种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的有益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它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以多样性、差异性为基础的,是以国家通用语言为纽带的共同体。《易经》所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写照,各民族的团结、和谐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民族团结本身也意味着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体现了对民族之间平等、尊重、多元、和谐和包容的认可。“十三五”时期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可以助力民族教育发展,将语言文化自信逐步转化为民族自信、国家自强。

猜你喜欢
双语语言文字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少数民族的服装
王承英:甘当中国语言文字的“保护神”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