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解释》解读

2019-12-26 20:25韩亚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斗鸡人类学符号

韩亚桐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的《文化的解释》是解释文化人类学代表代表著作之一,该书旨在解读文化,展现了解释人类学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魅力,是将文化视为一种符号象征体系,并在生活政治宗教领域进行解释的著作。60年代文化解释学派的兴起不仅仅是时代的推动,格尔兹对其还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1 格尔兹与《文化的解释》

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1926年出生于旧金山的中产阶级家庭,青年时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俄亥俄州安帝奥克学院学习社会学、文学和哲学,1950 取得哲学学士学位并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社会关系学,在此逐渐形成“文化是一种符号体系”的观念。1956年格尔兹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格尔兹在芝加哥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习工作经验使其加强了自己的原创性思维、修正力和批评力。同时,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为格尔兹提供了鲜明的文化社会基础。格尔兹运用田野资料出版了许多对人类学界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和论文,如《爪哇人的宗教》《尼加拉:19世纪巴里剧场国家》《地方知识》等,其中《文化的解释》对解释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历史具有重要影响。

《文化的解释》以“文化”为核心,通过逻辑顺序编排汇总了格尔兹15 篇论文集,每一篇从不同视角独立剖析作者对文化概念的认识。全书共五编,第一编和第二编阐释文化基本观念和研究文化方法,中间两编分析了文化体系、文化概念于生活中的解读,最后一编是文化解释学理论的实践运用方法。

2 格尔兹解释人类学的思想渊源

2.1 马克思·韦伯

格尔兹对解释文化人类学的反思是基建于马克思·韦伯理解社会学和“自由理论模型”的民族志写作与思想之上的。韦伯认为对一种社会行为的解释要以理解为前提,他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学应当是一门思想解释性理解社会行动,并借此从过程和作用上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说明的学科。社会行动则应是这样一种行动: 行动者的意图涉及他人的行为并在行为中以此为准则。”韦伯还认为:“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把文化看作这些网,因为认为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格尔兹承袭韦伯“意义之网”的观点,追求一种具体的、具有探索意义的阐释,但他扬弃了韦伯的“自由理论模型”,主张通过“主位角度”在当地人的文化系统中试图理解并解释他人的行为。

2.2 吉尔伯特·赖尔

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心的概念”认为心理医生可以通过对人的实际行为动作判断分析某些特征和现象。格尔兹受其启发,提出“精神之外在的理论”,探究多元文化并揭示“社会公认编码”。同时,赖尔也是第一个提出“深描”一词的人(后文将会对“深描”加以解释)。

2.3 塔尔科特·帕森斯

格尔兹在哈佛大学接触到了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进行解释人类学前期深受其思想影响。帕森斯认为文化系统会转化成社会系统,之后形成的社会文化规范会对人的行为实践产生影响,他将文化、社会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过在格尔兹之后建构解释理论研究时期逐渐扬弃了他的观点。

2.4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是文化研究文本逐渐走向田野的代表,这种田野调查方法改变了文化研究碎片化随意组装的原状,民族志也逐渐规范,在他之后人类学学者认识到研究文化时不仅需要有自己声音,还要有异文化当事者的声音,在两种声音互融中解读文化。格尔兹在此影响下在进行文化解释诗更加关注社会行为,寻求践行者都做了什么。

此外,克拉克洪经验主义思想、“操作主义”、列维·斯特劳斯对格尔兹解释文化研究中也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3 解读《文化的解释》

《文化的解释》大体分析了三个方面:一是文化概念;二是文化的阐释方式;三是文化的功能,重点在文化对社会理论的反思和对于人与其生活的影响。下文将分别论述。

3.1 文化概念

《文化的解释》 一书的目的是为了解读文化,“文化”是贯穿此书的主线,格尔兹认为文化“表示的是从历史上留下来的存在于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以符号形式表达的前后相袭的概念系统,借此人们交流、保存和发展对生命的知识和态度。”格尔兹肯定韦伯的“意义之网”,认可文化是社会行为的表达,是于社会关系网中的实际存在,文化在认识研究对象主观活动过程时要以“理解”和“尊重”为前提,文化就是寻求意义的阐释性方法论科学,是理解人类文化行为互动的前提基础,为人类提供定位、解释指导作用。

3.2 文化的阐释方式

格尔兹在该书第一编介绍了阐释文化的方法——“深描”。“深描”即深度描写,前文提到赖尔最先使用“深描”一词,他用眨眼的例子对“深描”进行了解释:如果有两个人同时眨眼,通过“浅描”我们是无法知道两者眨眼的区别的,只能识别抽动眼皮的动作,但通过“深描”的方法发现如果其中一人眨眼是刻意的,是模仿或是想要传递什么信息时,他表现出来的眨眼动作便是行为后的意义,是带有心理经验的文化意义结构层次。

“深描”为了解释文化背后的意义,文化的意义由意义结构和意义层次构成,格雷兹认为文化是“acted document”,是共有的。研究者对具有公共性质的文化进行观察分析最后呈现行为意义的过程就是“深描”。在“深描”中,文化形成了社会行为的脉络,格尔兹在书中典型民族志写作《深层游戏: 关于巴厘岛斗鸡的记述》 具体分析了研究者是如何通过巴厘岛男性斗鸡行为阐释社会文化的。作者对中心斗鸡赌博和周边斗鸡赌博两种方式进行描述,通过深度观察他发现在斗鸡活动中,雄鸡被加以人类自己的心理经验,是人观和自然观的集合体,雄鸡是巴厘岛的男人地位的象征,以小见大地突出了象征的一般,斗鸡活动是一种男人和雄鸡的隐喻关系和心理认同; 其次斗鸡活动中的赌金包含人文情节,纯粹的金钱赌博和驳杂的地位赌博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心理层次,金钱从而成为道德意义的象征,成为地位、尊严、名誉的符号。格尔兹通过斗鸡活动不仅揭示了巴厘岛斗鸡活动的多元状况事实,还强调了“符号活动的想象宇宙”,人们可以通过这种符号延续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通过符号可能了解到当地人的本体特征从而进行解释,将之前难以理解现象进行深层解释就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这就是阐释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格尔兹通过斗鸡指出了人类学家的研究目标,即对一种文化现象的分析不是直接而简单地叙述或者意义推测,而要通过主位关系了解和阐释表层事件本身与其他事件背后的深层互动关系,解释研究对象行为、揭示并建构其文化结构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阐释文化。

3.3 文化的功能

3.3.1 文化与人的观念

格尔兹在《文化的解释》第二编提出反对人类有普同性的观点,关注人性的普同不如将重点放在研究人性的特殊上,他也反对用同一种标准衡量某一人群,“普遍性不是通过对文化普遍原则的培根式的调查来发现的,不是通过对世界各民族的民意测验,以寻求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人类同见’。”文化造就人,渗透在社会结构之中,所以没有可以独立于文化的个人,人们自知或不知地被多元文化控制,因此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文化特征,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习得文化的能力有差异,经过历史积淀的文化意义对人的塑造行为具有多元性,就会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化模式,文化可以控制产生出多样化的行为动作,这些动作又会变成阐释世界的工具,影响个人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最终形成一个循环网,人和人的行为就在这个网中展开。

3.3.2 文化与宗教

格尔兹在《作为文化体系的宗教》中提出文化分析过程中宗教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对人类学家来说宗教是人类、世界密切联系的力量源头,在此基础上加之道德、情感道德经验会形成文化意义。作者认为宗教“用符号手段系统表达一个秩序真正的世界的形象,它将解释甚至赞美人类体验中的含混、迷惑和模棱两可。”宗教也是一套象征符号体系,这个体系连接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使象征符号更有权威阐释力量,同时这套符号体系给人们提供了传递表达情感的途经,宗教会带来客观的改变,人们通过对宗教的精神寄托可以达到超自然的领域。同时,格尔兹认为宗教带来的是想象世界,人们在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可以创造精神转化,但宗教又是多元的,人们对于宗教所能带来的精神寄托目标也有差异,宗教对信仰的回应所带来的意义使作者质疑了宗教解释世界的能力。

3.3.3 文化与意识形态

在《文化的解释》这本书中作者将意识形态看作是文化研究的对象,体现解释文化人类学的广阔视野。此书中格尔兹讨论的意识形态不仅局限于政治层面,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人类群体文化认同的集合,也属于符号系统,在符号系统建构中分析意识形态,我们遇到理解历史和现实社会演变难题时可以探究社会产生该问题背后的文化和思想层面出现的漏洞,这也是意识形态出现的直接原因。

4 对解释人类学的反思

格尔兹在文化分析中主张从“理解他人的理解”到“建构他人的理解的解释”,人类学研究者目标本来就是对文化的解释再解释,并且要在进入“他者”,在人际互动中考察研究本以成熟的意义。“以他人看待我们的眼光那样看我们自己,可能会让我们大开眼界。……然而,置身于他人之中来看我们自己,把我们视为人类因地制宜而创造的生活形式之一的一则地方性案例,只不过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个案例、 诸多世界中的一个世界,却是困难得多的一种境界。”研究者应进入研究对象的异文化系统中进行理解,人类学的研究不应该是模仿或者成为本地人,而是应该进入他们去构建想象,解读他们的行为并扩大话语范围。当我们看见一个文化现象时,它带有事物本身的属性和异文化者赋予事物的符号意义,人类学家对此进行研究时就要以“理解”为前提揭示所研究对象的概念,人是一种普通一般的意义的存在而不是可证实的存在,研究者要分析研究对象自身的意义和所影响他的意义是什么,最终建构一个分析系统解释文化而获取最后实在意义。

虽然解释人类学是文化研究方法的开拓与创新,对民族志写作也有指导作用,但作者在本书最后一部分对阐释法做出了反思,他认为解释人类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拒绝概念、逃避模式化。现在文化理论的趋向性是抽象而又具有普遍性的,但解释人类学法、要求精细、深入和特殊。阐释人类学不应该仅仅从主观“意向性”角度回答我们所提出的问题现象,除此之外,还应该理解和记录除被研究对象以外对此现象所带有影响的人的回答。

解释人类学为我们呈现了丰富、 多元又复杂的人性和文化,我们可以从中听到研究者的声音,更多的是听到研究对象和他背后文化环境的声音,在阐释学里人、文化、社会是互动的关系,其中也存在文化与文化之间、文化内部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使得人类学研究更有深度。另外,研究者自身也应该具有自我文化的批判意识,在多元世界中多进行反思,解释人类学才会拥有更加长足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斗鸡人类学符号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学符号,比多少
原来“再接再厉”说的是斗鸡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符号的由来
NO.9 斗鸡
斗鸡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