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动精神 强化劳动育人

2019-12-26 07:35范秀同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范秀同

【摘 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历史节点,立足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对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并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任务要求,将劳动明确为全面育人的任务目标。

【关键词】教育大会;劳动精神;劳动育人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历史节点,立足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对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一事关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和新概括。对于如何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总书记提出要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强调把弘扬劳动精神以及培育践行正确的劳动观作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并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任务要求,将劳动明确为全面育人的任务目标。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要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劳动育人新要求,弘扬劳动精神,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强化劳动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要积极树立社会主义劳动观

弘扬什么样的劳动精神,说到底是坚持和弘扬什么样的劳动观的问题,这是开展劳动育人工作要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们的教育事业毫不动摇的旗帜和始终要保持的鲜亮底色。树立社会主义的劳动观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彻底摆脱受奴役受剥削地位,实现劳动解放及自由而全面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劳而不获和不劳而获的劳动异化现象,以科学的态度指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深刻揭露以雇佣劳动条件下资本的实质及其运行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取替的必然性。为劳动正名、追求无产阶级的劳动解放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决定了社会主义劳动观的根本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秉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一切为了劳动群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贯穿在党的革命、建设及改革路线方针政策中。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劳动作了一系列重要阐述,是社会主义劳动观的最新概括和当代表达。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观坚持人民立场倡导“体面劳动”,为“劳有所得”提供保障;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劳动,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坚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创造未来”的信念,鼓励劳动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又坚持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劳动观注入新时代内涵。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就是要在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观, 以扎实有效的育人方法,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和懂得劳动对个人成长、对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辨别错误、消极的劳动观念的能力,自觉防御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化思想,以好逸恶劳为耻,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观念根植学生内心,让能劳动、会劳动、爱劳动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养。

二、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要立足新时代、面向新未来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出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國、心中有民,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将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理想追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所在。新时代新使命,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要紧紧围绕育人工作这一根本任务,立足新时代、面向新未来,将劳动育人新理念与时代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赋予劳动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首先,辛勤劳动是立足新时代、通向新未来的根本途径。“一勤天下无难事”,崇尚勤奋作为我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念,是广大劳动群众的经验总结和无数仁人志士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对待劳动、参加劳动应有的基本态度。改革发展历程既是人民群众的创业史也是辛勤劳动史。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生了翻天巨变,这正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党的正确带领下沿着基本路线艰苦奋斗的结果。新时代既是以往辛勤劳动换来的新时代,也是在新征程上继续发扬辛勤劳动精神的新时代。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每个人的美好生活愿景才能逐步实现;只有中华儿女埋头实干、辛勤劳动,才能凝聚起共筑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就是要将个人价值追求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将培养学生勤奋做事、勤勉为人的精神品质与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为实现个人理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力发展奠定基本的劳动素养。

其次,诚实劳动是立足新时代、通向新未来的根本保证。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实守信既是人生在世的立人之本,也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总书记的讲话充分阐释了诚实劳动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一方面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但另一方面思想文化领域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行为也屡见不鲜,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依然存在,投机钻营、不劳而获等价值失范现象仍会发生。这些歪风邪气也会对人才培养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因此,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就是要将培养学生诚信劳动的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让诚实劳动成为书写人生美好未来、开启民族崭新未来的金钥匙。

再次,创造性劳动是立足新时代、通向新未来的根本动力。“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虽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没有明确提出“创造性劳动”概念范畴,但马克思主义始终肯定“劳动”的创造性作用,将其视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所在,将人民群众视为历史的创造者。当今,随着生产力不断深入发展,创造性劳动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

新时代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造性劳动成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成为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就是要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育人过程始终,让创造性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显著特征。

三、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要充分把握“四个结合”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要求,这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规律的新认识,是推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方针、新举措。劳动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之一,劳动育人是全面育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劳动育人要求的同时,要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和把握育人规律,在实践中要把握“四个结合”,增强育人实效性。

首先,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的工作中,一方面育人过程中要以科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另一方面,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劳动和实践,既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体魄,也能通过切身体验直观劳动,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劳动的认识。

其次,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要与德智体美等各项素质教育相结合。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素质构成基本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五方面的素质互不相同、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补充,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缺一而不可的内容。在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敬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在知识學习、追求真理的路上发扬奋斗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在劳动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坚持劳动创造美,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再次,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要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相适应。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差异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应该遵循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育人目标设置应呈现出低级向高级、有简单向复杂的特点,育人过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劳动教育活动;同时抓住学生成长关键期,科学安排劳动育人内容;同时要在育人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增强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的实效性就要将劳动育人内容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实现科学设置、合理安排。

最后,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要与具体的办学条件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坚持的科学方法论,对我们开展劳动育人工作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育人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具体的育人条件,探索与具体条件和环境相适应的劳动育人模式。比如,面向农村地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将劳动育人延伸至田间地头,不断引导教育学生尊重农民、尊重农业劳动、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等;面向城市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应积极拓展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探索劳动育人模式,如组织学生参加敬老爱幼等志愿服务活动、植树环保活动等。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劳动育人,不断拓宽育人思路、探索育人方法。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大力弘扬劳动精神;以新时代伟大使命为引领,深化对劳动育人规律的认识,积极推进劳动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就一定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N]. 中国青年报,2013-04-2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