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现象的价值取向

2019-12-27 16:39◎戴
文化产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西学东渐西学器物

◎戴 赟

(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引言

在晚清时期,西方文化不断地引入到中国,“西学东渐”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乃至文化现象。从这一现象能够发现其背后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取向。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在“西学东渐”的背后,是对文化本身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中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二是保持中学原有的地位。

二、价值取向之一:学习西方的器物

所谓器物,具体指的是有形的物质层面的内容。和器物相对应的是无形的、形而上的“道”。“道”具体指的是晚清时期的“中学”。关于西方的器物以及传统的中学,晚清时期很多人士都在讨论。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很多人士都在学习西方的器物等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最为典型的就是洋务运动的发展[1]。晚清时代的“西学东渐”,更多地也是体现在学习器物方面。

(一)学习西方文化以器物作为载体

“西学东渐”中的西方文化以器物作为载体。鸦片战争之后,晚清时代的中国开始在被动的情况下接触西方文化,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最先开始接触的往往是器物。例如,西方的传教士进入到我国以后为了在更多的人中间宣传教义,开始修建教堂,于是教堂这一建筑开始呈现在中国的大地上。

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晚清时代的人们开始接触到西方不同于中国的事物,这些都可以统称为器物。但是这些器物本身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进入我国的,器物的背后反映出西方的文化内涵。西方文化以器物作为载体,进入到晚清,也唤醒了很多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二)引发对西学和中学优劣的思考

“西学东渐”下引发了晚清时代对西学和中学优劣的思考。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其本身都是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但是在晚清时代,很多人对西学和中学是存在一定比较的,认为从整体上来看,东方文化是优于西方文化的,器物方面除外。晚清政府在面临西方列强的枪炮时,大部分的战争都失败了,他们反思的结果是西方器物是优于我国的。尽管当时已经有了“西学东渐”的现象,但是很多人依然认为传统文化还是有优势的,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

(三)对西方器物的学习进行实践

“西学东渐”下的晚清时代,对西方器物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热潮,以至于在官方以及民间都存在着学习西方器物的很多机构。例如,洋务运动时期,修建了兵器厂等制造兵器的部门;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学校、医院;在民间学习西方文化所建立的书局等机构。总之,在晚清时代,在器物方面的学习成为了很多人的兴趣。但是就当时的国情来看,学习西方的器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让我国能够摆脱西方的侵略,所以还是“以中体为主”[2]。

三、价值取向之二:保持中学原有的地位

在“西学东渐”这一文化现象下,晚清时代很多人士能够以学习西方的器物为载体,以此来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但是从晚清官方的角度来看,当时学习西方器物乃至西方文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地位,“西学为用”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中体”。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最能体现出“西学东渐”的本质。首先说到“用”,“用”主要指的是该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性,无论是学习西方的器物还是其他的文化内容,其主要就是为了实现其中的功能[3]。但是实现这一功能是有着前提的,那就是要维护“体”。“体”主要指的是该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从国家层面上来看,“体”主要指的是国体、政体等内容。

当时的一些人士在面对西方文化的时候,尤其是在寻找富强道路的过程中,意识到国外文化是比较先进的,只有学习西方的文化才能让我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当时的社会仍然处在传统文化占上风的时代,社会上关于保守、排外等声音仍然占有一定的位置。对于一些认识到西方文化内涵的人士而言,需要在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寻找到一种契合点,这样才能够将合理利用西方文化变为一种可能。所以在当时出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从而将“西学东渐”进行了具体细化,成为晚清时代学习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

在晚清社会“西学东渐”背景下,一些先进人士运用“体”和“用”这一对关系用语,解决了当时中国迫切学习西方的一些问题,使得西方文化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对立面得以有效打破,西方文化也正式地叩开了我国大门,为社会上增添了新的文化现象,成为当时一些先进的、爱国的人士寻求富国道路的一种新的途径。但是这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那就是“西学”仅仅是为了“用”,因为“中学为体”。“中学”的绝对地位不可动摇是“西学东渐”现象的根本前提,是在承认这一条件下所学习的西方文化。换言之,当时的“西学”在我国仅处于“用”的位置,而“西学”的引进更多的是用来补充和完善“中学”的不足之处。当时在引进西方文化时,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主动的引入,而是鉴于“用”的角度来引入到我国的。由于将其用途限制于“用”这一方面,使得西方的文化在引进时就被限制了范围,主要是在物质层面的交流[4]。

在晚清社会“西学东渐”背景下,尽管一些人士对于西方文化进行研究,并且在某些方面对“西用”这一层面进行了突破,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以及传统儒学的影响,传统落后文化在其身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西方的先进文化也不可能真正引入到我国并形成崭新的文化现象。当然,这些人士在“西学东渐”中的作用以及所起到的价值导向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猜你喜欢
西学东渐西学器物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琳琅满目——中国古代器物之扇子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康熙皇帝的西学教师
Reading the Four Books with Aristotle: A Hermeneutic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by François Noël SJ (1651—1729)*
方寸之间——中国古代器物之印章
怀念赵西学
借世界说中国:梁漱溟言学问的窘境
全国质量奖“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