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19-12-27 09:00张勇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多发性检出率病灶

张勇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多发性脑梗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再加上老年患者具有免疫力低下、各项机能衰退等特点,所以发病后损伤较大,不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还容易出现诸多后遗症如语言、感觉障碍以及瘫痪等,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当前在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时,通常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包括CT、MRI等,但是不同方法的检出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本文研究了MRI检查运用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梗死时间(40.02±4.33)h,年龄(70.14±8.22)岁,其中30例为女性、45例为男性,发病原因:8例为颅脑外伤、37例为动脉硬化、30例为高血压。

1.2 方法 (1) CT检查:选择GE 16排螺旋CT扫描仪,设置参数,其中层厚为6 mm,层距为6 mm,管电流为120 mA,管电压为120 kV,选择听眦线为基线,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颅内扫描,并且将扫描情况作为依据,给予患者增强扫描。(2)MRI检查:选择西门子ESSENZA 1.5 T扫描仪,设置层厚和层距均为8 mm,选择头部高分辨正交16通道线圈,并且对患者进行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扫描。对于平扫结果为阳性者,则运用钆贝葡胺注射液0.1 mmol/kg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待1 min后,再行T2WI和T1WI增强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负责分析图像,对不同脑梗死时间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并且记录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检查时间、病灶数量、发病-检查时间以及病灶大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由SPSS 20.0软件分析,采用t和χ2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出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并且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检出率对比[n(%)]

2.2 两种方法的各项检查指标对比 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的病灶面积小、数量多,且检查时间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各项指标对比(Mean±SD)

3 讨论

多发性脑梗死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有关,又被称之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并且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1]。临床上在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时,CT检查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等优点,但是对于较小的病灶,其存在着一定的漏诊率,并且在发病后24 h后才能检出,容易延误治疗时机,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2]。而MRI检查不仅可以准确判断脑梗死的数量、大小以及部位,还能有效记录脑细胞核的氢元素,能够直接反映脑细胞活动情况,并且与CT检查相比,其发病早期的检出率较高[3]。同时,MRI检查对脑水肿中水分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T2加权像对水聚集状态的特异性较高,并且还能使检查时间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使病死率和致残率降低,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4]。在本次研究中,MRI的检出率为93.33%,高于CT检查的53.33%,并且相比较CT检查而言,其病灶数量多、体积小、检查时间短,这一结果与刘学聪等[5]研究报道一致,提示MRI检查运用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行MRI检查,不仅可以缩短检查时间,还能提高检出率,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变化,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多发性检出率病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病灶大小对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超声检出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