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闽台高校大学生文化交流创新途径思考

2019-12-30 11:42刘红旗
关键词:闽台闽南文化交流

刘红旗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福建是祖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许多方面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闽台高校合作不断深入发展,闽台高校在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得到不断加强和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新时代下,为进一步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向纵深方向推进,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要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加大文化交流力度……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 ”[1]对闽台交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指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就两岸同胞而言,两岸有着相同的历史文化与情感认知,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融合剂,新时代要从文化认同角度促进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深化闽台大学生文化交流渠道与平台,完善闽台大学生文化交流机制,创新文化交流途径,增进闽台大学生的文化情感认同,进一步深入推动闽台高校大学生的双向交流。

一、闽台高校大学生文化交流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虽然闽台高校大学生文化交流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在交流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尚没有专门的学术文章对这些文化交流形式和问题进行简要的梳理、归纳、分析,提出新形势下的交流载体,从实践向理论的构建还仍没形成完好的机制。

(一)闽台高校大学生文化交流成效

目前国内外关于闽台两地高校交流的研究成果颇多,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两地高校办学模式、研究学生事务的管理、联合办学;二是两地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三是两地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模模式、活动开展等交流研究;四是两地大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青年文化认同的研究。 但是就闽台大学生文化交流而言,大都停留于传统文化的分析研究,全方位的研究成果仅散见于某些文章和学术著作,尚未有专门的单篇论文、专著等成果。 然而,近几年来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两岸高校大学生文化创意交流与活动虽日渐频繁,两岸高校大学生文化交流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形式已经趋向多样化,如海峡两岸高校学生“同根·同源”文化交流活动(10 次)、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3 次)、海峡两岸大学生科技与文化交流营(6 次)、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创意论坛(9 次)、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15 次)等,与此同时,闽台两地高校大学生文化交流也出现了一批有特色的活动,如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文化艺术节(5 次)、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8 次)、“临家杯”两岸大学生文化与创业设计大赛(5 次)、两岸大学生校园歌手赛(12 次)等文化交流项目,打造了两地高校学生交流合作提供有效平台,并向着项目化、机制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闽台大学生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有力的促进了两岸高校学生家面对面的切磋交流,心与心理解,共同来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二)闽台高校大学生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两岸在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两岸文化交流还没有多层次、多角度展开。 近几年来,虽然闽台地大学生文化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专门针对两地大学生所进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并不多,覆盖面还不是很广,由于闽台地理位置距离、交流费用及政策等原因,在闽高校大学生赴台文化交流机会还相对较少,使得两地大学生真正深入交流中华文化的机会并不多。 再则,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两地大学生使用的网络媒体也有很大区别,比如在闽高校学生大都使用微信、微博等媒体,而台湾地区高校学生多使用Line、Facebook 等媒体,这就导致两地大学生的文化交流很难畅通。 还有两地高校文化课程设置、文化教育等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也是影响两地大学生文化交流的原因。

二、闽台高校大学生文化交流的重要现实意义

对于闽台两地来说,闽南文化是连接和维系两地的精神桥梁,同根同源的两地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传承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两地文化交流、资源共享等未来工作走向。 所以,新时代下如何梳理和阐释两地大学生文化交流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闽台高校学生交流有利于促进闽南文化交流融合

台湾和大陆一衣带水,血脉相连,在历史、血缘、文化、民俗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闽台之间有着“地缘近、血缘深、语缘通、文缘深、商缘广”的五缘情结。 闽台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在促进两岸交流方面起着先锋作用。 台湾古学家宋文薰认为“台湾位于中国东南大陆棚上,数次与华南以陆地相连。 期间有源源不绝的华南相哺乳动物群往台湾迁移。 故在这段期间很可能有以狩猎与采集为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跟随动物群移居台湾”[2](P22),目前“闽南人”在台湾人口中所占比例约80%,比例较高,从此可以看出,台湾文化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虽然两地闽南文化之间存在不同之处,但两者从根源上来说是一致的,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 近几年来,闽台高校在闽南文化研究交流、学术会议、文化专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一批研究闽南文化专业人才,推出一系列闽南文化研究成果,打造一批闽南文化特色项目,持续提升了闽南文化在两地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两地大学生也以闽南文化传统文化为共同切入点,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木偶、南音、闽南语歌曲大赛等文化社团的交流。 闽台高校学生在传统文化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拓展交流形式,丰富交流内容,还设计推出了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海峡两岸青少年闽南文化研习营、“临家杯”两岸大学生文化与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使闽台大学生共同融入两岸文化研究交流的大潮之中,成为闽台文化交流的有力补充。

(二)闽台高校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习总书记运用“心灵契合”准确地表达了大陆对两岸关系坚持“一家亲”理念的执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在两岸同胞内心深处,是两岸同胞的‘根’与‘魂’……厚植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3](P284)闽南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闽南”这一概念符号,在闽台两岸一代又一代同胞的心底始终是一个割舍不断的亲情链,闽南文化的传承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更具有重要意义。 从闽南文化发展轨迹来看,闽台属于共同的文化区域,虽然两地都经过了历史的发展变化,但闽南传统文化外在形式与精神内涵,早已深深植根于两地人的生活之中,已成为连接闽台同胞亲情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祖国统一体现在地理位置和文化上的统一,两地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闽南文化的深度交流融合是推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前提。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青年担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闽南文化的发展、传承需要闽台青年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高校学生,他们是有思想、有文化的青年群体,不仅能够较快的接受、汲取闽南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能广泛的传播、交流闽南文化,成为闽南文化的代言者,对于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和祖国统一起推动作用。

(三)闽台高校学生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共享闽台高校优质资源

闽台高校学生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也有可以进行资源共享。 两地高校相比,台湾高等学校数量较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师资大都具有博士学位。 且台湾拥有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到台湾求学的学生日益增多。台湾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决定了两地高校交流过程中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但是在两地高校学生互相学习交流的中,学生仅通过一、年的课堂学习,是很难高效率学习台湾高等教育优质文化资源的。 双方针对此类问题,在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共享一些文化资源,并能很好的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分享有效资源。 如闽南师范大学聘请台湾教师担任闽南文化研究院任课教师,聘请前来讲学的台湾教师做客“大学生闽南文化大讲堂”,闽江学院聘请台湾相关教师参与学生文化社团建设工作等。 除此之外,在闽高校还设计推出闽南诗歌节、百名台湾大学生福建夏令营、百名台湾大学生八闽行活动、海峡两岸青少年研习营活动等文化共享项目,吸引台湾大学生积极参加文化实践交流活动。 此外,两地大学生还通过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地方特色文化项目设计、特色文化研究活动等。 双方大学生积极组织各种资源活动,共同参与,相互了解,增进情感,形成闽台高校学生文化交流共享多层次、制度化、长效化,打造立足福建、辐射全国的两岸高校大学生文化交流创新平台。

三、新时代闽台高校大学生文化交流四个维度构建

站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必要思考闽台高校大学生文化交流的新途径,可以从共同文化情感、共同文化平台、共同文化实践载体、共同影视文化圈四个维度开展两地大学生文化交流,使大学生对两地的文化有一个更加精准的认识,增强文化交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产生文化思想共鸣,这将为双方加强和改善文化交流创造较好的条件。

1.以中华文化的的传播影响为切入点,塑造闽台大学生“共同文化情感”。

“文化认同是个体或群体对于自己所属文化体系即语言、 文学、艺术……及价值观念等的倾向、理解、认可和实践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过程。”[4]美国当代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 ”[5](P171)闽南文化是连接闽台青年情感与认同的重要文化纽带,闽台各具特色的地方乡土文化与社会文化,为两地大学生情感与认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闽台高校应继续完善文化资源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形式,深化文化影响在青年大学生共同情感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应在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教育大学生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对民间民俗文化、社会文化的重视程度,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利于增进闽台青年情感的文化资源,利用闽台各自的文化特色,为中华文化内涵注入时代新元素。 其次,应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文化交流方式,改变高校间单纯的参观、旅游式等文化交流,创新文化交流的途径与形式, 尤其要重视文化符号在大学生生活细节中的呈现, 将闽台优秀文化融入到教育、影视、新媒体等与闽台大学生切身相关的生活学习领域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对两地大学生的文化影响。

2.以挖掘闽台历史文化联系为关键点,构建闽台大学生“共同文化平台”

“文化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的动力之源,是国家认同最深厚的根基。 ”[6]两岸青年同根同祖,同心同行,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梦想,这种广泛的共性为闽台大学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高校要以这些条件为切入点,申请青年大学生组织牵头,文化、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提供支持,与台湾高校建立长期联系,双向互动,可以兴趣爱好协会、学生社团等形式,进行语言、文化、历史等学习交流活动,使闽台大学生真正体会到“两岸一家”的身份认同。 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除认真制定文化交流项目方案,还要增加体现闽台文化共性的内容和交流环节,分析调研台湾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文化追求,结合双方便于接受的形式和语言,通过文化交流、旅游参观、游戏比赛、文艺表演等方式,提高双方交流的深度和精度,使闽台高校大学生文化交流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再则,对于两地大学生已经在开展的,在学生中参与面较广、影响力较大的,能引起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的项目要继续用心培育、扶植,为双方以后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 以拓展闽台大学生文化交流为落脚点,广搭闽台大学生“共同文化实践载体”

一是不断完善两地高校文化交流平台。 在闽台高校中举办闽南文化论坛,聚焦学生关注焦点,精心设计两地高校学生文化比赛项目,拓宽交流范围,结合时代特点可以创新戏曲、书画、音乐、文学、书法、民俗文化表演等竞赛形式,将异彩纷呈的地域元素和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不断为闽台高校之间文化交流注入新元素,使其更有活力。 也可以组织高校学生群体文化科研访问团互访,比如本硕博生的互相交流等。通过双方的不断访问,不断完善高校闽南文化交流机制和形式,促使闽台文化深入交流、相互融合。 二是不断完善闽台高校学生社团文化交流合作机制。 完善社团文化交流互访机制,发挥闽台高校合作办学优势,不断推进闽台高校学生社团之间的文化互动与交流;拓宽社团文化合作平台,两地高校要从社团发展特点、工作运作方式、特色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寻求共同的合作点。 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手段,创新社团文化合作交流形式,如成立网上文化社团、开设网络文化指导课等等;做好社团文化交流条件保障机制,完善社团文化活动相关管理制度,在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大胆创新的交流文化项目要提供政策、经费、平台上的支持。 建立两地高校社团文化共享渠道,如可以从学生社团文化、教师指导的文化项目、社团文化发展模式等方面着手共享平台的建立。

4.以建立新媒体文化交流为创新点,打造闽台大学生“共同影视文化圈”

目前,大陆对于访问Facebook、Twitter 等境外网络平台有一定的限制,两岸青年大学生在新媒体上的文化交流还不是那么便利。 针对这种状况,闽台高校可以借助丰厚的文化和资源优势,双方可携手打造一个新媒体文化视频交流平台,吸引闽台大学生访问新媒体平台,双方进行深入交流。 如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闽台大学生普遍较为喜欢运用,也是港澳台大学生观看节目的重要渠道。 但是出于某方面问题的考虑,这些视频网站在采购影视节目时,大都只采购大陆地区的播放权,这样就使台湾高校学生在这些视频网站时常碰到无权观看的问题。 众所周知,新媒体已成为青年大学交往的主要工作,新视频平台聚集着众多的闽台青年大学生,福建高校可以向政府申请有关支持,鼓励优酷、爱奇艺等筹建一个闽台大学生都能够平等使用的文化视频交流渠道。 在这方面,福建高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从闽台高校影视文化交流层面来看, 闽南师范大学做的较有特色, 该举办的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文化艺术节, 自2014 年到2018 年,每届赛事都受到两岸大学生的广泛关注,积极投送作品,共收到海峡两岸240 所高校的1280 部微电影作品,109 所高校的400 部原创剧本作品,22 所高校的94 部影评作品参赛,27 所高校的128 部微电影海报作品,其中共吸引台湾60 多所高校,520 余名台湾大学生参加,大赛以“向上·向善”为主题,紧抓闽台青年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文化追求,得到了闽台高校大学生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参与,为闽台青年学生结下深厚友谊创造条件,有力地推进了闽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7](P12)闽台高校要把文化自信作为增强文化认同的根源,要深刻认识到闽台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新时代发展中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然而,面对目前的闽台合作发展,如何加快闽台文化多层面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闽台青年文化认同与心灵契合,闽台高校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由于历史原因,闽台同胞长期分离,但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双方的精神桥梁,且早已在台湾同胞的道德情感、社会生活、民俗风情之中生根发芽。 因此,推动文化认同是实现闽台青年心灵契合的最佳路径之一。 综上所述,闽台高校要从文化认同角度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心灵契合,真正形成“两岸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树立“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观念,从而促进青年中国认同的形成与合力,坚定同心同向追寻中国梦的信念。

猜你喜欢
闽台闽南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闽南文化传承
本刊“闽台文化研究”入选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闽南,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