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引《维摩诘经》典故研究

2019-12-30 13:50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维摩青莲居士

钱 玉 忠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誉满一代的“天下文宗”,同时又笃信佛教,精通禅理,苑咸说他是“当代诗匠,又精佛理”[1]244。是后世普遍认同的“诗佛”,吴嵩梁说“王维澹坐成诗佛”[2]56,王世禛说“尝戏论唐人诗,王维佛语,孟浩然菩萨语……苏轼有菩萨语,有剑仙语,有英雄语,独不能作佛语、圣语耳。”[3]42从上述引述当代文人和后世选家、评家的评述来看,王维是有相当深厚的佛教修养的。佛教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他的诗歌中充满禅意、禅趣,另一方面引佛教经典入诗也是佛教思想影响王维的证据之一。王维诗歌中的禅意、禅趣前人已有诸多详细的论述,此不赘言。本文拟就王维引《维摩诘经》入诗的情况作一些考察。

一、王维引《维摩诘经》入诗的原因

(一)时代原因

有唐一代,除唐武宗时期的“会昌法难”对佛教发展产生过消极影响之外,其他历代君主对佛教都持较为开明的态度,甚至有些皇帝崇信佛教,大力提倡佛教。纵观唐代,佛教的发展呈现出繁荣的姿态,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维活动于开元、天宝时期,玄宗皇帝比较崇信道教,对佛教有所抑制,但这并没有阻碍佛教的发展。据《旧唐书・职官志二》和《新唐书・百官志・崇玄署》记载,开元年间(713-741)全国有寺5358所,其中僧寺3235所,尼寺2122所,有僧75524人,尼50576人。而据《新唐书・百官志・崇玄署》记载,同一时期全国道观1687所,道士770人,女观988人。这一巨大的数据差异,表明即使是在统治者提倡道教的时期,佛教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繁荣的态势。而且这一时期,佛教宗派林立,华严宗、禅宗、律宗等先后出现,尤其是慧能创立的南宗发展迅速。据杨曾文《隋唐佛教史》,慧能死后,南宗流传的范围大体在今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等省,[4]418其流传范围之广,可见一斑。同时,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学佛风气炙热,如李白、杜甫、王昌龄、孟浩然等都有与佛教僧人、居士交游、学佛的经历。时代笼罩着浓烈的佛学氛围,作为佛教大乘经典的《维摩诘经》进入文人士大夫的视野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维摩诘经》本身的魅力

《维摩诘经》素有“穷微尽化绝妙”[5]1之称,它所塑造的维摩诘形象深入人心,得到后世文人士大夫的广泛喜爱。僧肇《注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第二》说维摩诘“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5]28-30塑造了一个为了普度和救济众生,甘愿委身于俗世之中,不断烦恼而入涅槃的大乘佛教居士的形象。这一形象在唐代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典范,如李白就自言“金粟如来是后身”(《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杜甫“虎头金粟影”(《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这首诗是送人省亲诗,但杜甫却念念不忘自己客游此处时所见到的维摩图。王维更甚,将摩诘取作自己的字,名字连起来就是“维摩诘”,强调自己就是维摩诘的化身。除了维摩形象,《维摩诘经》中的居士思想,不二法门思想等,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王维和白居易身上,王维的亦官亦隐,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明显地受到了《维摩诘经》居士思想的影响,同时他们认识论中的“不二观”,也明显带有《维摩诘经》的影子。例如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二者都受到了不二法门思想的影响。王维《秋夜独坐》“欲知老病除,惟有学无生。”面对生老病死,王维也只能从生死无二的法门中寻求解脱。白居易《不二门》“坐看老病逼,须得药王救。唯有不二门,其间无夭寿。”在面对人生的生老病死时,他也同样从不二法门思想中寻求解脱。除此之外,文人士大夫对《维摩诘经》的接受还有空观思想、净土思想等等。正是因为《维摩诘经》具有巨大的魅力,它才会被文人士大夫广泛接受,进而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王维自身的原因

王维一生混迹官场,他早年的政治态度比较积极。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有比较明显的反映,例如其《少年行四首》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始献兴公》向名相张九龄请求汲引。另外王维集中有一篇序《暮春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筵集序》,这篇序文记载了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时任右丞相的张九龄同裴耀卿、韩休、李嵩、崔琳、杜暹等人前往韦氏逍遥谷(韦嗣立山庄)进行宴集。陈铁明《从王维的交游看他的志趣和政治态度》一文对其进行了考证,得出“这次宴集的参加者,都是一些正臣;王维这一时期的政治态度是亲近正臣而疏远佞人的。”[6]75但是从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张九龄罢相,李林甫兼任中书令后,情况变成了奸佞当权。这一时期王维置身于混乱的朝局之中,内心颇受煎熬。一方面他有意躲避这种政治环境,其《赠从弟司库员外絿》有“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句,表现出明显的避世远祸思想;另一方面,他又因为自身的原因(他不能过清贫的生活),不能辞官隐居,不得不与当权者虚与委蛇。《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中说“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司谏方无阙,陈诗且未工。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7]216诗中对李林甫的溢美之词,实有谄媚之嫌。虽然这和当时王维仍在朝为官,李林甫此时得宠,身居权要,诗人为求明哲保身,不愿得罪李有关。但是,这种与自己内心相背离的违心之论,势必会给诗人带来矛盾和痛苦。他难以摆脱这种矛盾、痛苦,只好到佛教中去寻找精神安慰。[6]78很明显他从《维摩诘经》中找到了答案。他以后的悠游山林、营造辋川别业这种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明显地受到了《维摩诘经》居士思想的影响。

以上对王维引《维摩诘经》入诗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可以发现《维摩诘经》对王维的影响非常深刻,除了上述思想方面的影响之外,《维摩诘经》对王维的诗歌也有明显的影响,这突出表现在王维诗歌中时常引用《维摩诘经》中的典故。

二、王维诗歌中的《维摩诘经》典故

王维诗歌涉及佛寺、精舍、僧侣居士的有26首,其中援引《维摩诘经》典故入诗的有14首,占王维此类诗歌二分之一还多,而且许多诗作中不至一次的使用到《维摩诘经》中的典故,可见王维对《维摩诘经》的青睐。本文以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为基础进行统计,其结果如下:

《偶然作·其三》“禅寂日已固”(《维摩诘经·方便品》(以下简称品)“一心禅寂,摄诸乱意。”)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丘井叹吾身”(《方便品》“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阴界复谁守”(《方便品》“阴界诸入所共成。”)

“徒言莲花目”(《佛国品》“目净修广如青莲”)

“既饱香积饭”(《香积佛品》)

《登辫觉寺》“空居法云外”(《弟子品》“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却将宴坐为行乐”(《弟子品》“宴坐”)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二》“植福侍迦叶”(《弟子品》)

《过卢员外宅看僧饭共题七韵》“青眼慕青莲”(《佛国品》“目净修广如青莲”)

“乞饭从香积”(《香积佛品》)

《夏日过青龙诗谒操禅师》“遥知空病空”(《文殊师利问疾品》“惟有空病,空病亦空”)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一》“因爱果生病”(《文殊师利问疾品》“从痴有爱,则我病生。”)

《苦热》“忽入甘露门”(《佛道品》“甘露法之食”)

《燕子龛禅师》“即心无行作”(《入不二法门品》“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过福禅师兰若》“天女跪焚香”(《观众生品》)

《愚公三首·其三》“不寻翻到谷,此谷不离心。”(《佛国品》“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谒璿上人并序》序“不定不乱”(《见阿·佛品》“我观如来,不定不乱”)

“夙承大导师”(《佛国品》“稽首一切大导师”)

“一心在法要”(《弟子品》“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

通过统计我们可以发现,王维用《维摩诘经》典故并不局限于某一品,而是根据需要,随意取舍。重点有“青莲佛目”“是身如空”“香积饭”等。

(一)青莲佛目

佛教以为莲花清净无染,所以常用莲花来指称与佛教有关的事物。《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尔时,一切大众睹佛神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以度诸禅定……’。”僧肇注曰:“天竺有青莲花,其叶脩而广,青白分明,有大人目相。故以为喻也。”[5]13王维诗《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莲花目即是佛目,诗人在这里说修佛者不能只执着于佛、执着于企求清净,不可厌恶患病,须知患病也是佛法修行,安慰胡居士不要太执着于自身的病患。另外其《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三贤异七贤,青眼慕青莲。”青眼即眼珠在中间,是正视,寓特别看重、重视之意。此处以青莲来比喻佛祖,说卢四员外特别慕佛,凸显其对礼佛的重视。

(二)是身如空

《维摩诘经》中的“是身如空”观念是在继承《般若经》空观的基础而来。都是从无常、离我我所、因缘等角度入手。《维摩诘经・方便品第二》“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成。”[5]32-36王维受《维摩诘经》毕竟空的影响,在诗歌中喜欢运用《维摩诘经》这一义理来阐述人生的空幻不实。王维《过沈居士山居哭之》“逝川嗟而命,丘井叹吾身。”“丘井”句明显化用《方便品》“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句。借以表达自己身体的衰老。另外其《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也是运用这一典故来表达肉身是一切灾变的聚合体,借以劝慰胡居士不应执着于身体上的病患。

(三)香积佛饭

《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第十》“时,维摩诘即入三味,以神通力,示诸大众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时,维摩诘语舍利弗等诸大声闻:‘仁者,可食。如来甘露味饭,大悲所熏,无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也。’有异声闻念:是饭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化菩萨曰:‘勿以声闻小德小智,称量如来无量福慧;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于是钵饭悉饱众会,犹故不尽。”[5]157-158香积佛饭能使一切众生饱食,指大乘佛法的普度众生。王诗《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和《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都是运用香积佛饭的典故。前诗用香积佛饭代指大乘佛法,后者则化用香积佛饭能使一切人饱食之意,借指大乘佛法的普度众生。

三、王维用《维摩诘经》典故的手法

王维在典故的运用上手法繁多,有化用原句、庄(儒)禅并用等方法。

(一)化用原句:王维在诗歌用典中喜欢化用《维摩诘经》中的经文入诗。如《过沈居士山居哭之》“丘井叹吾身”句,明显化用《维摩诘经・方便品》“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句。借指自己的年老体衰。另如《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遥知空病空。”化用《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唯有空病,空病亦空”[5]107句。又如《谒璿上人并序》“夙承大导师”句,化用《维摩诘经・佛国品》“稽首一切大大导师。”[5]16王维在诗句中直接化用这些经典中句子,能够增加其说理的内涵。他说理的对象是熟知佛教经典的禅师、上人,他们对于这些典故的意义非常清楚,能够较容易地理解其诗歌所蕴含的义理。

(二)庄(儒)禅并用:王诗《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莲花目”源自《维摩诘经・佛国品》“目净修广如青莲。”“杨枝肘”源自《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8]525-526后以“杨枝肘”泛指生病。此处庄禅并用,借以阐述不能执着于病患本身。又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二》“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迦叶”句来自《维摩诘经・弟子品》“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僧肇注‘迦叶以贫人,昔不植福,故生贫里’。”[5]46“求仁”句来自《论语・述尔》“子贡问孔子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9]93儒禅并用,说自己行善积福、祷祠迦叶而笑话孔子所谓的求仁,暗衬对佛理的追求。

另外,王维有时也会在诗歌创作中排比典故,作抽象的义理说教。如其《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

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

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即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无有一法真,无有一法垢。居士素通达,随宜善抖擞。

床上无毡卧,镉中有粥否。斋时不乞食,定应空漱口。聊持数斗米,且救浮生取。[7]528

此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12联中,前8联16句,句句用典,占全诗三分之二的篇幅用典故堆砌而成,且后四联中也连用了3个典故,直如佛家偈语。另外如其《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也是典故堆砌而成,全诗以佛教典故阐述义理,流于空洞的义理说教,破坏了诗歌的审美感受。此诗历来因过多抽象的佛教义理言说,被视为王维诗歌中的败笔。其实不然,诚如胡遂先生在《中国佛学与文学》中说:“这两首诗(《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集中体现了王维对于世间事物的认识与态度,由于它涉及许多佛学理论,且以抽象说教的形式出现,缺少诗歌应有的形象与韵味,因此过去常被人看成是王维诗歌中的败笔置之不理。其实,要研究王维的思想状况和人生哲学,了解王维的佛学理论修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对于这些诗是不应该回避的。”[10]165这虽然是对《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的点评,但用来评价《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及王维其他同类诗歌也是非常客观、恰当的。

结语

王维因为特定的时代环境和自身的遭遇对《维摩诘经》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的喜爱程度。在他的诗歌中时常可见《维摩诘经》的典故和意境(前贤对王维诗中的禅意、禅趣已作过充分的探索),虽然有时他也会流于堆砌典故、抽象说理的弊端,但是一方面他诗歌说理的对象都是深谙佛理的禅师、居士、上人,他们能很好地领会诗中的意义,另一方面这些诗歌保留了王维当时的心境和佛学倾向,对于我们了解王维的佛学修养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维摩青莲居士
敦煌壁画中的“探身维摩”像①
云冈石窟中维摩诘造像的类型与分期
旗袍
青塘居士诗词选
成双结对
On Zhu Daosheng’s Buddhist Ecological Thought
趣味语文
青莲冷暖有谁知——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大青衣
一朵佛前的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