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情与政治的互动关系考察宋仁宗与刘太后

2019-12-30 15:40刘佳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宋仁宗太后亲情

刘佳伟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宋仁宗和刘太后之间既有亲情与政治的博弈,也有皇权与后权的矛盾。宋仁宗是宋真宗唯一继承人,从出生后就被刘娥据为己子。刘娥在宋仁宗的成长道路上扮演的是一个严母的形象,处处保护着小皇帝,并视其为全部的希望和依靠。成长过程中的宋仁宗对这位“大娘娘”充满了敬畏之心。特别是从宋仁宗登基到刘太后去世的十一年中,宋仁宗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所以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变革,对刘太后生前的内外势力进行了打压,从而既表达了对刘太后的不满,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然而冲动过后,宋仁宗回想起从宋真宗病重到刘太后去世的十几年来,国家没有发生过动乱,自己也没受到威胁,不由又对刘太后产生了感激之情。对于刘太后与宋仁宗之间的联系,学者已有所研究①,如张邦炜先生《宋真宗刘皇后其人其事》一文,主要论述刘太后并非武则天第二,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表现给予了肯定,但对其过于保守与延误改革提出了批判。刘静贞先生《北宋前期皇帝和他们的权力》一书,有关刘太后部分认为,只有皇帝-官僚的统治体系才具有正当性,而刘太后垂帘只是在帝位与政权无法有效衔接时的过渡。相关研究成果多从刘太后与宋仁宗之间的对立角度来研究问题。本文从亲情与政治互动方面考察刘太后与宋仁宗之间的博弈。笔者不揣简陋,拟就此作进一步分析,祈请教正。

一、刘太后对宋仁宗的亲情博弈

刘太后是益州华阳(今成都市)人,“襁褓而孤,鞠于外氏”[1]8612,先嫁给蜀人龚美,后随银匠龚美来到开封。当时还是襄王的宋真宗对身边人说:“蜀妇人多材慧,吾欲求之。”[2]1225在王府做事的张耆就把刘娥引荐给襄王。刘娥最早二十岁进入襄王府邸,并受到宠爱,但由于襄王乳母把这件事告诉宋太宗,襄王不得已暂时把她安排到张耆家。宋真宗即位后,刘娥才被接到宫中,地位扶摇直上。景德元年(1004)被封为美人,大中祥符二年(1009)升为修仪,这时“初入宫,侍刘修仪”的李氏因司寝而有孕。大中祥符三年(1010)宋仁宗降生,刘太后视宋仁宗为己子。凭借着母以子贵,刘娥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晋封为德妃,同年十二月被立为皇后。乾兴元年(1022)二月十九日,宋真宗“崩于延庆殿”,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淑妃杨氏为皇太妃;军国事权取皇太后处分”[1]2271。从此时到明道二年(1033)去世,刘太后一直掌握宋朝的最高权力。

宋仁宗是宋真宗唯一的继承人,宋真宗共有六子:“长温王禔,次悼献太子祐,次昌王祗,次信王祉,次钦王祈,次仁宗。”[1]8707其余五子除了悼献太子祐九岁去世外,其他皆早卒。刘太后将宋仁宗视为己子,在宋仁宗的生活和教育等各方面尽心尽力。

其一,刘太后照顾宋仁宗起居。据《长编》记载:“司马光言章献明肃太后保护仁宗皇帝,最为有法,自即位以来,未纳皇后以前,仁宗居处不离章献卧内,所以圣体充实,在位最为长久。”[2]10514刘太后让宋仁宗未纳皇后之前都居住在自己宫内,细心照顾宋仁宗起居和保护其安全,十几年的朝夕相处中刘太后和宋仁宗也培养了很好的母子感情。

其二,刘太后注重宋仁宗饮食。“章献禁虾蟹海物不得进御”[3]153,而且“章献临朝,仁宗起居饮食,章惠必与之俱,所以保佑扶持,恩意勤备。然则章惠保护仁宗,乃章献太后之意也”[2]10514。刘太后禁止宋仁宗吃虾蟹也是为了保护宋仁宗的饮食安全。宋仁宗能成为宋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能与其幼年的健康饮食不无关系。

其三,刘太后重视对宋仁宗的教育。宋仁宗刚刚即位,刘太后挑选近臣给宋仁宗讲读儒家经典,“皇帝听断之暇,宜诏名儒讲习经史,以辅其德”[1]8615。刘太后也亲自对宋仁宗进行教育。宋初平定各割据势力时,把得到的瑰宝“皆藏于奉宸库,自建隆以来,有司岁时点检之而已,未尝敢用也”。刘太后垂帘时,宋仁宗从近习处得知这个地方后,忍不住好奇心想去一观。刘太后开始不同意,后来想以此为戒警醒宋仁宗。“乃诏择日开库,设香案而拜”,告诫宋仁宗,太祖太宗创业艰难,这些瑰宝都是割据诸国失德而不能所有,要以此为戒:“若取以为玩好,或以供服用,则是蹈覆车之故辙,非祖宗垂训之意也。词色严厉,中官皆恐惧流汗。后之用心,岂不深且远哉。”[4]97宋仁宗幼年时期不理解刘太后的良苦用心,反而对刘太后“动以礼法禁约之”的做法很不满,“由是怨章献”[3]153。刘太后对宋仁宗卓有成效的教育也受到李迪的赞扬,刘太后问李迪:“卿昔者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如何?”,李迪回答道:“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圣明,诚不知太后圣德乃至此。”[2]2523可见,李迪非常认可刘太后对宋仁宗的保护和教育。

刘太后在宋仁宗成长历程中扮演了一位严母的角色,正是她对宋仁宗的悉心照顾与教育,才使得宋仁宗有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性格,这对宋仁宗亲政后帮助较大。刘太后对宋仁宗无微不至的背后暗含着亲情和政治的博弈。一方面,刘太后自幼而孤,养子宋仁宗是其亲情的寄托;另一方面,刘太后用亲情去感化宋仁宗,自然也有其政治意图。

二、刘太后对宋仁宗的政治博弈

刘太后垂帘时,宋仁宗对她来讲不仅具有亲情意义,更具有政治意义。刘太后“襁褓而孤”先跟随龚美,又跟随宋真宗,但一直没有生子,只有养子宋仁宗。宋仁宗成为刘太后政治地位合法性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说刘太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须保护宋仁宗的安全。刘太后让少年宋仁宗逐步地参与朝政,使辅政大臣陪同解答疑惑,逐渐提高宋仁宗的执政能力和辨察力。这里包含着政治博弈,宋仁宗是刘太后身后荣辱的有力保证,如果宋仁宗执政能力较弱被近习谗言所惑,那么刘太后的外戚家族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刘太后执政能力和威信力很强,“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习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1]8614。司马光曾评价刘太后道:“昔章献明肃有保佑先帝之功,特以亲用外戚小人,负谤海内。”[1]10760既肯定了刘太后保护宋仁宗的功劳,也指出了内降任人的缺点。不光是“外戚小人”,甚至宰执的任免都出于刘太后之手,“王钦若于天圣三年殁,王曾继为首相,张知白入为次相,陈尧咨出镇天雄军,又迁升于己有恩的张耆为枢密使,这些都是刘太后的主意 ”[5]192。对于内降任人问题,宰相吕夷简就曾对刘太后进谏,刘太后回答道:“相公知否,一小孩儿与一妇人不与人些恩泽,怎生把握天下?”虽说“维持天下正须公议,不在私恩”,但这种方式对于当政者来说,不如把真正的权力握在手里来的安心[6]39。刘太后的用人也很有方法,对于为她所用的如丁谓等奸佞大臣使用时间较短,“谓自天禧四年七月拜相,十一月戊辰同李迪罢,次日复相,至是年六月罢,相真宗踰年,相仁宗才四月”,而丁谓被罢相的主要原因是“潜结中官累允恭”[7]160,对于虽不为她所用但对朝廷尽职尽责之人如王曾、鲁宗道等却任职时间较长。刘太后还限制宰执亲属进擢之路。天圣初年刘太后对宰执说,现在先皇山陵事已经结束,“卿等可尽具子孙内外亲族姓名来,当例外一一尽数推恩”。宰执们没有参悟透刘太后的用意,便把三族之内的亲戚姓名奏报,刘太后却将这个名单变成“黑名单”,以后“每有进拟,必先观图上,非两府亲戚姓名中所有者方除之”[8]10。

刘太后垂帘时已经五十四岁,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而宋仁宗是长在深宫的十三岁孩童。随着宋仁宗年龄的增长,士大夫要求刘太后还政的呼声越来越高。天圣六年(1028),左司谏刘随向刘太后进谏“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未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2]2476,范仲淹、宋绶、林献可、滕宗谅和刘越等人曾先后给刘太后谏言还政。士大夫阶层都希望“太后宜以时还政”,然而刘太后当着宋仁宗面回应道:“我非恋此,帝年少,内侍多,尚恐不能制之耳。”[2]2878刘太后没有完全使宋仁宗脱离政治,反而让宋仁宗一直临朝听政并默默学习执政手段,并参与一些事务的决策。宋仁宗对诸多朝政都发表过意见,如对广州知州的任选建议“此邦控制海外诸国,宝货所聚,前为守者,多不能称职,今宜遴择其人”[2]2375,还对地方刑狱提出:“比虽屡下约束,州县吏其能体朝廷钦恤之意乎?”于是下诏“恤刑。”[2]2379在刘太后的保护和指导下,宋仁宗积累了大量经验,对其以后的三十年独自执政帮助很大。

刘太后在宋仁宗继承宋真宗的皇位中扮演着传承者。皇太后摄政一般有三种情况:其一皇帝年幼,其二皇帝有疾不能视事,其三先帝有遗诏指定[9]113-114。刘太后兼具三者,宋真宗遗诏:“军国事兼权取处分。”[10]249刘太后获得最高权力后,曾试探性询问大臣对武则天的看法,“鱼头参政”鲁宗道回答道“唐之罪人,几危社稷”[2]2494,这也是当时大部分士大夫的想法。刘太后也明白她不能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所以在“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时,把奏疏扔到地上并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1]8615士大夫阶层也时常会提醒和阻止刘太后的僭越行为。如她和宋仁宗一起去慈孝寺时,“欲以大安辇前帝行”,鲁宗道劝谏道“妇人有三从,在家从父,嫁从夫,夫殁从子”,刘太后便令自己乘坐的大安辇位序皇帝乘舆后面[1]2494。儒学兴起和士大夫政治盛行的宋代,刘太后只能扮演一个权力过渡时期的传承者,而不可能成为武则天。

刘太后垂帘称制的十一年间,“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11]648。除此之外,刘太后结束了“天书封祀”,并提倡节俭,还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2]576-606。宋仁宗在刘太后的背后经过了十余年的历练,“益习天下事”,学到很多处理事务的方法,并对一些事件的处理提出自己意见,对朝中大臣忠奸也很清楚。宋仁宗曾对章得象说:“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然识之。”[2]10205也就是说这时的宋仁宗对朝廷大事已有了很好的把握。在刘太后的指引下,宋仁宗已经拥有了很强的执政能力,这也是刘氏外戚没有受到严重打压的关键原因。

三、宋仁宗对刘太后的亲情与政治博弈

宋仁宗对于刘太后的感情很复杂,虽然在刘太后的身后很安逸,但同时也很压抑。少年时期的宋仁宗和刘太后关系融洽,“太后保护帝既尽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备”[1]8615。天圣四年(1026)十二月十五日,宋仁宗对辅臣说:“朕欲元日率百官先上皇太后寿,然后御天安殿受朝贺。”刘太后不同意,但宋仁宗坚决要先为刘太后上寿,于是“出墨诏付中书”[2]2428。此后宋仁宗又多次率领百官为刘太后上寿以尽孝道。此时的宋仁宗尚未亲政,只有表现出对刘太后的孝顺和敬畏并维持亲情,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明道二年(1033)三月二十五日,章献明肃皇太后崩,宋仁宗正式亲政。宋仁宗亲政后首要任务就是展开对刘太后的政治博弈,即打压刘太后重用之人,提拔刘太后贬谪之人。以此证明自己才是大宋帝国真正的主人。

刘太后遗诏“军国大事与太后(杨太后)内中裁处”,但御史中丞蔡齐反对道:“上春秋长,习天下情伪,今始亲政,岂宜使女后相继称制乎?”[2]2610宋仁宗就顺水推舟删去遗诏中的这句话,但内心对刘太后很是不满。随后发生的事,更令宋仁宗对刘太后产生了愤怒,“左右始有以宸妃事闻者,上号恸累日不绝”②[2]2610。并且有人说李宸妃死于非命,“时已遣兵围章献之第矣!即启观,知非鸩死,乃罢遣之”[8]9,可见此时宋仁宗对刘太后可以说是愤恨之极。随即做出了四件事。

其一,更换刘太后执政时期的宰执。“帝与夷简谋,以耆、竦等皆太后所任用,悉罢之。”[2]2613罢宰相吕夷简判澶州、枢密使张耆判许州、枢密副使夏竦知襄州、枢密副使范雍知荆南府、枢密副使赵稹知河中府、参知政事陈尧佐知永兴军、参知政事晏殊知江宁府[2]2612。宋仁宗清除刘太后时期的宰辅势力,任命完全忠于自己的新一届宰辅,可以亲自处理国家大事。

其二,清除刘太后的宫中势力。刘太后去世后,参知政事薛奎认为应该尽快清除刘太后的宫中势力,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动乱。于是在刘太后去世一个月之后的明道二年(1033)七月,“供备库副使杨安节、东染院使张怀德并除名,配隶广南。技术人张永信杖脊配沙门岛,娄文恭配儋州。又降内侍高品陈思忠为西京高品,上清宫道士韩文成配广南”[2]2622。至此,宋仁宗摆脱刘太后生前所遗留下来的残余势力。笔者推测,宋仁宗得知刘太后不是自己亲生母亲,开始怀疑内侍的忠诚度,认为刘太后执政时期,这些内侍官可能有负责监视自己的作用,清除这些内侍官有助于保证自身安全。

其三,打压刘氏外戚。宋仁宗取消了避刘太后父亲刘通名讳,“国子监说书贾昌朝言:‘礼,母之讳不出于宫。今庄献明肃太后易月制除,犹讳父名,非所以尊宗庙也。’甲辰,诏勿复避”[2]2632。刘太后的姻亲钱惟演,先是“以景灵宫使、泰宁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2]2611离开京师,随后又被范讽弹劾道:“不当擅议宗庙,又言惟演在庄献时,权宠太盛,与后家联姻,请行降黜。”宋仁宗下诏崇信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钱惟演落平章事,赴本镇。

其四,提拔当年提出还政被贬责的官员。如“以流人林献可为三班奉职。明道初,献可抗言请皇太后还政,太后怒,窜于岭南,至是特录之”[2]2611,“擢孙祖德为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知谏院”,“范仲淹为右司谏”[2]2614,“以太常博士滕宗谅为左正言”[2]2660等。宋仁宗对这些人的提拔,不仅是感谢他们要求刘太后还政,更是向外界发出一种政治信号。

宋仁宗进行一系列政治变动的同时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得到了大臣的赞赏。石介在写与王曾的信中言,“观去年(明道二年)自四月一日之后,升任贤俊,黜退奸慝,发号施令,风行雷动,可谓尸居而龙兴,水默而神竦。惟几也,成天下之务;惟深也,通天下之志。惟神不怒而威,不疾而速矣”[13]247,表明对宋仁宗亲政之后行动的赞同。这表明宋仁宗在这场政治博弈中取得了胜利,彻底清除了刘太后残留的势力。但这不是宋仁宗有多么忌惮这些势力,而是靠打压他们来拔高自己。表象之下,这场政治变动是皇权派对后权派的胜利,打压刘太后的残余势力也是提高皇权威信力的需要。

四、结论

宋仁宗和刘太后之间存在着政治和亲情两种互动关系 。宋仁宗在政治上是刘太后合法地位的保证和依靠,亲情上是刘太后唯一的亲人。刘太后在政治上是宋仁宗的辅政者,亲情上是宋仁宗的监护人和保护者。他们都是政治和亲情博弈下的利己主义者,刘太后保护宋仁宗以达到自己可以掌权的目的,培养宋仁宗的执政能力来保证自己身后的荣辱,宋仁宗利用打压刘太后的残余势力来加强皇权。站在刘太后的立场上,我们不难发现刘太后为什么不还政和隐瞒宋仁宗生母。其一刘太后出生贫微,深知权力来之不易,不愿轻易放弃。其二刘太后把宋仁宗视为唯一亲人,不愿因宋仁宗生母出现而使她们母子感情衰退。其三刘太后担心宋仁宗年少易冲动,轻信谗言,对自己不利,“帝年少,内侍多,尚未能制之耳”[2]2878。

宋仁宗与刘太后之间的关系,是亲情与政治之间互动的结果。一方面亲情从道德、伦理、情感、心理上维持和平衡母子之间的亲缘关系;另一方面政治从家法、制度、权力、法律等方面约束和保障母子之间的利益关系。刘太后和宋仁宗母子之间互为依赖,共生共存。这里面既有亲情的维护作用,亦有政治的约束功能。正如刘静贞教授所说:“对宋人而言,女主摄政既是母职的一环,也是皇帝制度中的不得已,在‘牝鸡司晨,唯家之索’与‘三从’两种理念的交错影响下,摄政女主虽然也有着个人的权力欲望,但根本上还是以扶持赵姓天下为自身最高的政治目标。”[14]19天圣六年(1028)开始,陆续有臣僚上书要求刘太后还政宋仁宗,刘太后却并不打算还政,并把提议官员罢贬。这是皇权派开始对后权派发起挑战。刘太后给于否定的回答,一方面贪恋权位,另一方面她与宋仁宗并非亲生母子,认为这些臣僚想要离间她与宋仁宗的关系。在宋仁宗没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之时,刘太后非常担心宋仁宗受人蛊惑对自己不利。所以无论是从亲情上还是政治上这个提议都不会被允许。

刘太后和宋仁宗的权力交接中没有出现流血事件,这是因为双方在这场亲情和政治博弈中实现了双赢。刘太后执政十一载,在满足自己权力欲的同时,也培养了宋仁宗的执政能力,身后家族也没有受到屠戮。宋仁宗亲政之后通过不流血的方式打压刘氏势力,树立了自身威望,达到了政治目的。

注释:

① 相关研究成果有张邦炜:《宋真宗刘皇后其人其事》,邓广铭、王云海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1993年,第576-606页;刘静贞:《北宋前期皇帝和他们的权力》,台北:稻乡出版社,1996年,第163-185页、第239-260页;祝建平:《仁宗朝刘太后专权与宋代后妃干政》,《史林》1997年02期,第34-39页;张其凡、白效咏:《乾兴元年至明道二年政局初探──兼论宋仁宗与刘太后关系之演变》,《中州学刊》2005年第3期,第190-193页。

②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2,明道二年四月庚子,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610页中载“左右始有以宸妃事闻者。”;(宋)王铚撰,朱杰人点校:《默记》卷上,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9页中载:“章惠太后劝帝曰:‘此非帝母,帝自有母宸妃李氏’”;(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邵氏闻见录》卷8,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7页中载:“燕王谓仁宗言:‘陛下李宸妃所生,妃死于非命。’”那么是谁把宋仁宗生母是李宸妃的消息告诉宋仁宗的?今存疑。

猜你喜欢
宋仁宗太后亲情
以民为本,千古一帝
以民为本,千古一帝
“黄太后”驾到
心中有天平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宋仁宗的菩萨心肠
亲情故事两篇
触龙挽狂澜 攻心巧垂范——《触龙说赵太后》劝说艺术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