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内固定术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性分析

2019-12-30 01:42赵亮陈玉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4期
关键词:髋部髋关节骨质

赵亮 陈玉芳

【摘要】 目的 分析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46例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 各23例。对照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研究组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76.9±15.1)min、住院时间(18.6±3.9)d短于对照组的(97.5±20.3)min、(25.5±4.5)d, 术中出血量(76.7±15.2)ml少于对照组的(358.8±124.6)ml, 下床时间(17.6±2.3)长于对照组的(9.1±1.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 研究组Harris评分为(59.3±4.1)分, 对照组Harris评分为(58.8±

4.2)分;术后, 研究组Harris评分为(83.4±6.6)分, 对照组Harris评分为(72.6±6.8)分。术前,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9, P=0.685>0.05)。术后,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研究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466, P=0.000<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7, P=0.218>0.05)。

结论 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以PFNA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确切, 可以促进髋关节愈合, 避免并发症发生, 对患者术后康复有促进作用, 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效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42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通常出现在老年人群中, 针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来说, 手术治疗效果客观, 效果良好, 但不同手术方式取得临床效果存在差

异[1]。本文分析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以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 于2018年1月~2019年4月从本院择取46例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 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1月~2019年4月从本院择取46例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 各23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3例, 女10例;年龄56~80岁, 平均年龄(68.63±4.64)岁。研究组患者中, 男12例, 女11例;年龄57~81岁, 平均年龄(68.52±4.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选择健侧卧位, 并行全身麻醉, 从髋后外侧入路做长150 mm左右切口, 之后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 将骨折部分暴露出来, 游离处理股骨头, 之后对髋臼进行处理, 磨掉软骨面, 扩大股骨髓腔, 选择并置入适合的人工髋关节, 之后进行冲洗处理, 将骨水泥注入, 对关节复位情况进行检测, 确定关节活动状态良好, 对引流管进行放置, 最后缝合切口。

1. 2. 2 研究组 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 选择仰卧位, 并行全身麻醉, 之后予以牵引复位处理, 利用C型臂X线机对复位效果进行观察, 得到满意复位效果之后, 在患侧大粗隆上方作纵行切口, 切口长度为40 mm, 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 从大粗隆顶点偏内侧置入导针, 直至髓腔, 用C臂机对位置进行确定, 之后予以近段扩髓, 并在合适位置旋入髓内钉, 对前倾角进行确定, 之后向股骨颈中将导针打入, 确定导针位置, 之后置入螺旋刀片, 锁定螺钉, 术后行抗感染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评估骨折愈合质量, 满分为100分, 评分越高则代表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76.9±

15.1)min、住院时间(18.6±3.9)d均短于对照组的(97.5±

20.3)min、(25.5±4.5)d, 术中出血量(76.7±15.2)ml少于对照组的(358.8±124.6)ml, 下床时间(17.6±2.3)长于对照组的(9.1±1.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Harris评分对比 术前, 研究组Harris评分为(59.3±4.1)分, 对照组Harris评分为(58.8±4.2)分;术后, 研究组Harris评分为(83.4±6.6)分, 对照组Harris评分为(72.6±

6.8)分。术前,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9, P=0.685>0.05)。术后,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466, P=0.000<0.05)。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发生1例压疮、

1例切口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8.70%;对照组发生1例髋关节脱位、1例压疮、2例切口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7, P=0.218>0.05)。

3 讨论

髋部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类型之一, 通常是因骨质疏松导致, 近些年该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2]。针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来说,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不仅可以使骨折快速复位, 还可以使致残及致死率降低, 对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 可以避免因长时间卧床而导致的并发症, 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感染等[3]。现阶段,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涉及到两种:

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②PFNA内固定术。这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存在争议, 对患者来说手术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骨折愈合质量[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非内固定髋部骨折治疗方式, 通过人工关节的置换可以使患者生物力学特点得到满足, 不仅可以使关节更加稳定, 而且关节活动性可以得到提升, 使患者术后盡早下床。但据临床实践研究指出, 该术式创伤大, 对软组织损伤大, 容易出现假体脱位、假体松动等现象, 这将提高术后并发症率, 影响患者术后康复[5]。与之相比, PFNA内固定术属于微创术式, 有传统髓内固定的优势, 如力臂短、弯矩小, 可以使骨质紧密度提升, 同时有抗拔除、抗旋转特点。相比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这一术式操作简单, 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创伤, 可以使软组织损伤减轻, 术中出血量少[6]。

本次研究中, 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以PFNA内固定术治疗, 并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对比, 结果显示, 研究组手术时间(76.9±15.1)min、住院时间(18.6±3.9)d短于对照组的(97.5±20.3)min、(25.5±4.5)d, 术中出血量(76.7±

15.2)ml少于对照组的(358.8±124.6)ml, 下床时间(17.6±

2.3)长于对照组的(9.1±1.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研究组Harris评分为(59.3±4.1)分, 对照组Harris评分为(58.8±4.2)分;术后, 研究组Harris评分为(83.4±6.6)分,

对照组Harris评分为(72.6±6.8)分。术前,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9, P=0.685>0.05)。术后, 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466, P=0.000<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7, P=0.218>0.05)。说明PFNA内固定术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有良好效果, 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有一定优势, 所以PFNA内固定术治疗可以作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治疗的一种方式。

综上所述, 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确切, 可以促进髋关节愈合, 避免并发症发生, 对患者术后康复有促进作用, 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散军成, 王帅, 罗文, 等. 综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 33(10):1062-1064.

[2] 邓小龙.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1):44-45.

[3] 张葆鑫, 王兴国, 郝廷. 一种新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Evans Ⅲ~Ⅴ型骨折治疗方案. 双足与保健, 2018, 27(9):150, 152.

[4] 贾东昭, 王彦志, 穆卫庐, 等. PFNA内固定术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6):1802-1805.

[5] 陆根华, 牟晓峰.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中国实用医刊, 2018, 45(6):80-83.

[6] 郑上团, 吴斗, 赵恩哲, 等. 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固定联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中华创伤杂志, 2016, 32(4):320-324.

[收稿日期:2019-04-26]

猜你喜欢
髋部髋关节骨质
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医护一体化护理应用于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分析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吃钙片就能预防骨质疏松吗?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