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CT影像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

2019-12-30 01:42钟必武王宗明王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4期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影像学诊断价值

钟必武 王宗明 王静

【摘要】 目的 评估CT影像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择同期50例非痴呆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头颅CT表现, 包括病灶部位、倾向和容积以及脑萎缩情况。

结果 观察组MMSE评分(27.15±1.86)分高于对照组的(21.86±1.5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更大, 个别患者在脑出血后梗死, 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皮质、皮质下, 以双侧和左侧居多, 头颅CT检查表现为患者的脑组织呈高密度出血病灶或者低密度梗死病灶;观察组患者的脑萎缩率为74.00%, 高于对照组的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血管性痴呆, CT影像学能够客观的呈现患者脑部病灶的特点, 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CT;影像学;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48

血管性痴呆主要是因脑血管疾病引起的, 是一种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智力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数据显示[1]:在西方国家的痴呆患者中, 有15%~20%属于血管性痴呆, 而国内,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要更高一些。资料表明[2]:脑卒中会导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使患者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 同时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衰退, 临床则应高度警惕血管性痴呆。影像学技术是鉴别、诊断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措施, 本院将血管性痴呆、非痴呆性脑卒中各50例纳入本次研究, 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CT检查结果, 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全部选自

2018年1月1日~2019年3月1日, 观察组50例患者明确确诊为血管性痴呆, 男27例, 女23例;年龄48~76岁, 平均年龄(63.52±5.75)岁;合并症:糖尿病13例、高血压19例、冠心病10例、高血脂14例;其中41例患者有脑卒中疾病史。对照组50例确诊为非痴呆性脑卒中, 男29例, 女21例;年龄46~77岁, 平均年龄(64.38±6.16)歲;合并症:糖尿病15例、高血压18例、冠心病13例、高血脂12例;其中40例患者有脑卒中疾病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头颅CT检查, 详细记录患者的检查结果, 分析其临床症状和表现。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由2名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医生应用MMSE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评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头颅CT表现, 包括病灶部位、倾向和容积以及脑萎缩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 观察组MMSE评分(27.15±

1.86)分高于对照组的(21.86±1.5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更大, 个别患者在脑出血后梗死, 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皮质、皮质下, 以双侧和左侧居多, 头颅CT检查表现为患者的脑组织呈高密度出血病灶或者低密度梗死病灶;观察组患者的脑萎缩率为74.00%, 高于对照组的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给家庭乃至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现阶段, 并没有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特效方法[3]。值得庆幸的是, 这是唯一一种能够预防的痴呆[4]。因此, 分析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因素, 制订科学、全面的防治措施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资料显示[5]:脑卒中是诱发血管性痴呆的直接原因, 与其他疾病相比, 脑卒中患者中痴呆的发生率显著提高。

作者分析了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与体征:①动脉硬化、高血压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密切相关, 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的状态, 小动脉会受到损伤;而高血脂则会让管腔变得狭窄甚至阻塞[6]。此外, 心脏病也是促进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风险之一, 心律失常导致脑血流量显著降低, 脑供血受到影响, 脑细胞受到损害, 继而诱发血管性痴呆。②皮质下白质病变会造成认知功能障碍。③病变的面积、部位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关联密切[7], 如果是单病灶梗死, 通常梗死面积较大, 损伤到皮层, 损伤区域的神经纤维和学习、记忆相关, 因此导致痴呆。④脑萎缩直接关系到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如果脑梗死是基于脑萎缩而出现的, 那么患者发病后很可能智力严重下降[8]。复发脑卒中同样是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因素,

所以, 预防脑卒中, 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对于预防血管性痴呆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 通过娱乐、运动、智力活动合理用脑, 避免压力过大或者劳累过度。如有需要, 可根据患者的疾病与个体情况应用他汀类、钙离子拮抗剂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

本研究比较了血管性痴呆与非痴呆性脑卒中(患者的头颅CT检查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更大, 个别患者在脑出血后梗死, 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皮质、皮质下, 以双侧和左侧居多, 头颅CT检查表现为患者的脑组织呈高密度出血病灶或者低密度梗死病灶;观察组患者的脑萎缩率为74.00%, 高于对照组的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27.15±1.86)分高于对照组的(21.86±1.5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临床诊断血管性痴呆, CT影像学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铁亮, 刘静, 李白艳, 等. CT血流灌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价值和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 36(19):4765-4767.

[2] 刘锦灿, 刘健. 补肾益髓汤对不同MTHFR基因型血管性痴呆患者Hcy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5(2):205-209.

[3] 熊涛, 唐智敏, 李强, 等. 白细胞介素在血管性痴呆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6, 23(6):456-459.

[4] 汪效松, 汪银洲, 张旭, 等. 雷公藤氯内酯醇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炎症因子及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 33(24):2584-2587.

[5] 张文彦, 刘金霞, 刘斌, 等. 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生长相关蛋白-43及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的影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7):745-749.

[6] 郭改艳, 刘胜武. 血管性痴呆诊断、中医辨证及西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 2016, 22(15):2978-2981.

[7] 杜碧茵, 谭理连, 陈俊浩, 等. 海马1H-MRS对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路易体痴呆诊断的应用.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5):42-45.

[8] 谢云亮, 张英杰, 张博, 等. 探讨分析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24):160-161.

[收稿日期:2019-04-19]

猜你喜欢
血管性痴呆影像学诊断价值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分析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