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自春天的礼物”引发的美术欣赏活动

2019-12-30 01:50马杉杉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本班美术馆大师

马杉杉

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想象力、审美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艺术领域的目标定位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强调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开展幼儿欣赏活动,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鼓励他们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美术欣赏能力。于是,我开展了这次由“来自春天的礼物”引发的一系列美术欣赏活动。

欣赏幼儿园里的春天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幼儿园里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当听到有幼儿讨论他们所看到的春天的变化后,我决定根据孩子们的发现为他们创造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环境,带领他们亲近自然,在幼儿园里寻找春天,并开展户外写生活动——幼儿园里的春天。此时幼儿园门口的玉兰花开得正好,孩子们对玉兰花很感兴趣,便用线描的方式进行了玉兰花的写生活动。

确定大师作品

欣赏过幼儿园中春天的景色后,我准备引导孩子们进行新一阶段的欣赏活动——欣赏大师的作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查阅资料,寻找适宜他们欣赏的大师作品。米罗的作品中往往没有明确、具体的形,只有一些线条、形的胚胎及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颜色是非常简单的红、黄、绿、蓝、黑、白,不需要调色,直接在画面上平涂成一个个色块,这些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草间弥生的作品多以圆点为装饰,她善用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加上镜子,大量包覆各种物体的表面,画面直接、强烈,有着极其突出的特点。毕加索的作品表现出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通过画面同时表现人(有脸有背)的所有部分,而不是像传统画法那样以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形象。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的幼儿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观察的目的性较为明显,能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把握观察对象明显的特征,比较少量物体之间明显的差别。这三位大师的作品易于理解,色彩明艳,有着极强的个人特色,正适合本班幼儿进行欣赏,于是我决定选择这三名大师的作品开展本班幼儿的欣赏活动。

情景设置——来自春天的礼物

写生活动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后,我创设了送给小朋友“春天的礼物”(大师作品)这一情境,通过寻宝活动,吸引孩子们对大师作品欣赏活动感兴趣。为此,我准备了一封“来自春天的来信”作为两次活动的连接,自然地进行活动延续,请孩子们根据“幼儿园里的春天”这个线索,去寻找来自春天的礼物。

孩子们收到春天的来信,迫不及待地准备寻找礼物。我给小朋友提供的线索是大班哥哥姐姐画的“幼儿园里的春天”的写生作品,大班哥哥姐姐们的写生作品不同于本班幼儿的线描画,他们运用水粉画的形式描绘了更多的幼儿园里的春天。孩子们猜测哥哥姐姐绘画的是幼儿园哪里的景色,根据这些线索一起去寻找,最终找寻到我提前放好的大师作品。孩子们对自己找到的大师作品十分感兴趣,每名幼儿都是看了又看,这给孩子们提供了主动接触、欣赏大师作品的机会。

孩子们在找线索的同时,进一步欣赏了幼儿园春天的景色,还能对哥哥姐姐的作品进行欣赏,发现他们作品中的美。

布置小小美术馆

寻宝活动中孩子们收集到了三位大师的多幅作品,初步欣赏后,我将大师作品放到了美工区。孩子们对这些大师作品非常感兴趣,不时地会去翻一翻看一看。于是,我和孩子们讨论:“这些大师作品放在哪里比较好?”孩子们说:“这是我们找到的春天的礼物,我们想布置在教室里,随时能看到。”根据孩子们的愿望,我们在美工区开辟出一块墙面,创设了“小小美术馆”,提供了胶钉,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将这些作品布置到小小美术馆中,随时欣赏。这正是他们所需要、所喜欢的探索形式。美术馆布置好之后,每天都有孩子在区域活动或过渡环节的时候过去看一看。

如果在美术活动开始时就直接向幼儿介绍作品,可能就会削弱幼儿探索、欣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在收集作品后我并没有对作品进行进一步介绍,而是让幼儿自由欣赏、观察。幼儿起初的欣赏是无意识的,这一阶段我作为一名观察者,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目的在于让幼儿熟悉这些作品。幼儿通过布置、观察大师作品,开始对这些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

了解画家信息,完成作品配对

一段时间的自由欣赏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大师作品,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你喜欢哪幅作品?你觉得这幅作品画了些什么?为什么喜欢它?”孩子们对这些作品十分熟悉了,都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后,我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作品配对游戏:“你觉得哪些作品是好朋友,为什么呢?”孩子们表达出“草间弥生的作品是各种各样的圆点点拼出的图案,然后放在了裂开的玻璃上”“毕加索的作品是一小块一小块分裂开的,正面的形象和侧面的形象画在了一起”“米罗的作品是用黑黑粗粗的线条画出来的,还有好多小点点,好像天空中的星星”……在共同分析下,孩子们很好地进行了作品区分及配对。

此次活动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展现,帮助幼儿与这些大师作品建立起了情感以及经验的连接。

自由模仿与创作

孩子们了解了画家的信息,并进行作品配对后,我们将这些作品按照作者进行分类,重新进行了布置,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到这些画家的作品特色。

我还在小小美术馆投放了一块画板和各种颜料,继续调动幼儿的积極性,使其能够迁移自己的欣赏经验。因为对大师作品的喜欢,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非常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师作品,自由尝试模仿或运用其中的元素来绘画。随着幼儿一步步的感知,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有特色。从幼儿对美术创作的专注和坚持可以看出,幼儿对大师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获得了创作的满足感。

在本次美术欣赏活动中,我放慢节奏,从自由欣赏、作品配对、集体分析、自由创作等不同角度引导幼儿连续欣赏和表达,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使幼儿充分感受作品并创作。幼儿赏析名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保证,赏析名画的效果也获得了提升。

中二班的小朋友:

你们好!

每名小朋友都完成了一幅非常棒的写生作品,把春天的玉兰花留到了你们的画中。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小礼物,这个礼物就藏在幼儿园春天的景色里,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把它找出来吗?

春天

猜你喜欢
本班美术馆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扫黑“扫”进幼儿园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
我班小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