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胰岛素抵抗的疗效

2019-12-30 01:51吴秋华刘惠芬何惠娴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3期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

吴秋华 刘惠芬 何惠娴

【摘要】 目的 分析二甲双胍联合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治疗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孕激素进行治疗, 治疗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甲地孕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4.2%高于对照组的6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效果较为理想, 降低了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水平, 极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关键词】 二甲双胍;甲地孕酮;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胰岛素抵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66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 异常阴道流血是主要的临床表现, 病理学特征以腺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为主, 在年轻女性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 发病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临床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为主,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不适用手术治疗, 因此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甲双胍联合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治疗组(3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

40岁, 平均年龄(32.0±3.6)岁;轻度增生18例, 中度增生12例, 重度增生7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31.0±3.5)岁;轻度增生20例, 中度增生13例, 重度增生

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使用孕激素进行治疗:选取的药物为甲地孕酮(西安德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给药方式为口服, 服用剂量为160 mg/次, 1次/d, 共治疗3个月。

1. 2. 2 治疗组 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甲地孕酮进行治疗:甲地孕酮的使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二甲双胍的给药方式为口服, 服用的剂量为

0.5 g/次, 3次/d, 共治疗3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3个月后根据宫腔镜检查和刮宫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不典型增生完全逆转;有效:诊刮病理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或复杂性增生;无效:诊刮病理仍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 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水平。分别治疗前后在患者空腹的状态下抽取静脉血,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4.2%高于对照组的6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病症, 是由人体外源性、内源性的雌激素不断增多所引起, 从而提升了子宫内膜间质与腺体的增长, 患者缺乏孕激素抵抗, 子宫内膜不能转变成为分泌期, 因此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的病变, 对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5, 6]。子宫内膜癌患者会合并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现象, 胰岛素抵抗在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

在此次研究中, 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分组分别采取甲地孕酮(对照组)与二甲双胍联合甲地孕酮(治疗组)进行治疗, 通过对比分析证实,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4.2%高于对照组的6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胰岛素抵抗时以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为主, 子宫切除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 但是不适用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因此药物治疗方案受到患者的认可, 通常使用的药物是高效孕激素, 但是孕激素需要长期服用。临床常用的药物为甲地孕酮, 它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药物进入机体后在2 h内血药浓度有所提升, 从而达到峰值, 生物利用度比较高[8]。然而长时间服用对机体造成的伤害比较大, 影响着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二甲双胍具有控制血糖的功效, 控制血糖效果极为理想, 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 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率, 防止肝肾糖原异常的发生。二甲双胍与孕激素联合使用发挥协同的作用, 最大的优势为起效快, 缩短患者用药治疗的时间。

综上所述, 二甲双胍联合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效果较为理想, 降低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水平, 极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参考文献

[1] 姚婷婷, 宁锋锋, 李富萍, 等. 二甲双胍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20):4903-4905.

[2] 李轩宇. 二甲双胍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胰岛素抵抗49例.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20):187-188.

[3] 李静, 王长河, 张秀峰, 等. 屈螺酮炔雌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子宫内膜癌前期及癌早期患者的临床研究.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7, 26(4):293-294, 299.

[4] 苏椿淋, 李昕, 陆慧娟, 等.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17, 37(12):975-979.

[5] 苏椿淋, 李昕, 黄茹飞, 等. 宫腔镜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后对其生育功能保留的作用及评估.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18, 38(7):536-541.

[6] 刘秀, 刘海元, 史宏暉, 等. 子宫内膜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7, 52(2):141-144.

[7] 赵楠, 张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 9(9):15-18.

[8] 翁建春. 用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19):134-135.

[收稿日期:2019-03-11]

猜你喜欢
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疗效
二甲双胍+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效果研究
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代谢评估
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二甲双胍治疗喹硫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
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67例的疗效观察及对同型半胱氨酸及甲基丙二酸水平的影响
说说“胰岛素抵抗”那些事
探析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