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改变畜产品生产和消费格局

2019-12-31 02:05刘源,尹亚斌,何洋
中国畜牧业 2019年23期
关键词:禽肉畜产品存栏

受非洲猪瘟和环保政策等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产能持续下降,猪肉价格处于高位,而且持续上涨。但随着各项生猪生产扶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目前生猪产能下滑基本见底。据对400个生猪定点县监测,10月,生猪存栏环比下降0.6%,降幅明显收窄,同比下降41.4%;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0.6%,自去年4月以来首次环比增长,同比下降37.8%,降幅也有所收窄;1~10月累计出栏同比下降20.2%。规模养殖生产恢复较快,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场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5%,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7%。猪肉进口量持续增加,据海关统计,1~9月,猪肉进口132.6万吨,同比增长43.6%。受疫情和价格双重因素影响,消费量下降较多,降幅加大。据对240个县集贸市场交易量监测,1~10月猪肉累计交易量同比下降15.9%。总的看,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商品猪留种情况增加,进一步减少出栏生猪数量,市场供应维持偏紧。

猪肉供应紧张,替代品发展却非常快。今年以来,肉禽生产增势迅猛,禽蛋和牛羊肉均不同程度增长,市场供应充裕。禽肉大幅增长,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猪肉供应的缺口,有利于增加元旦春节期间肉蛋等“菜篮子”产品的供给。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1~10月,全国累计肉鸡出栏同比增长15.5%,产能达到历史高点;牛奶产量同比增长5.6%。10月,鸡蛋产量同比增长6.1%,连续6个月环比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达到458万吨和330万吨,分别增长3.2%和2.3%。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分析,预计全年禽肉增产潜力在300万吨以上,牛奶增产160万吨以上,禽蛋增产80万吨以上,牛羊肉增产30万吨以上。总的来看,禽肉、禽蛋、牛羊肉产品全面增产,禽肉增产更多,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猪肉供应偏紧的局面,丰富老百姓“菜篮子”产品供给,畜产品供给总体有保障。

猪肉是重要的民生产品,猪肉稳产保供,中央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老百姓也非常关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稳产保供工作。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银保监会等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部门相继印发文件,出台了17条政策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发展。同时,近期已有非洲猪瘟后复产成功的例子;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的努力下,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取得重要进展;社会资本看好生猪养殖产业,投资增量明显。在政策支持、企业复产、疫苗开发和社会投资的共同推动下,生猪生产恢复和转型升级正在进行。据对500个县集贸市场监测,10月全国活猪平均价格33.34元/千克,环比上涨24.3%,同比上涨136.5%;据对8000个养猪户定点监测,10月养殖场户每出栏一头商品肥猪盈利2292元,环比增加915元,同比增加2074元,1~10月出栏一头商品肥猪平均盈利455元,养殖收益大幅增加。疫情情况相对平稳,加上政策利好和较好行情带动,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明显提高。

专家分析,预计年底前生猪存栏触底企稳,春节前猪价保持高位运行。当前生猪存栏降幅已经收窄,生猪产能恢复加快,如果疫情不出现反复,预计年底前生猪存栏将触底企稳,并逐步回升。随着元旦春节消费需求的增加,猪价可能还会有一定上涨空间,但持续快速上涨可能性不大,总体保持高位运行。

全国畜牧总站王宗礼表示,为进一步将畜牧业生产数据、饲料行业数据、动保行业数据、屠宰行业数据、消费领域数据联合起来,及时掌握畜产品产能和消费情况,并对畜牧业经济与畜产品消费开展长期、稳定的研究,全国畜牧总站将组建畜牧业经济和畜产品消费研究团队。一方面结合短期目标,研究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中美贸易摩擦等对畜牧业的影响,对畜产品生产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加强监测调度和市场预警,科学指导畜牧业养殖生产;另一方面,长远设计,对大的形势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约束等通盘考虑,开展长期、稳定的畜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禽肉畜产品存栏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禽肉进口单价超猪肉!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2020年家禽行业市场规模预测禽肉产量或近2400万吨
乌克兰政府批准扩大 对欧盟禽肉出口配额
2019年4月全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