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带来的问题不能靠常规方法解决

2019-12-31 02:05刘源,尹亚斌,何洋
中国畜牧业 2019年23期
关键词:消费量水产品猪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认为,目前猪价上涨不是正常经济周期变化的结果,如果用经济周期的结构性调控方法解决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问题,可能会造成“空调”或“逆调”。他表示,当市场供应不平衡的时候,要么是供给增加,要么是消费抑制。供给增加过去的传统方法是靠市场,现在因为养猪需要一个生产周期,单纯靠市场方法短期内解决不了问题,这个时候需要采取一些非常方法,要进行极限思考,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大的努力,全力做好畜牧兽医部门应该做的事情,但不应该超限作战。

一、农产品消费替代情况

胡冰川介绍,大约在1978—1992年,我国满足了能量(碳水化合物)自由;20世纪90年代至2001年加入WTO的时候,我们实现了脂肪自由,主要是植物油脂,如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等植物脂肪自由;2001年至2011年、2012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净进口国,这个时候我们开始逐步走向蛋白质自由。当前,中国肉类总消费量约为8500万吨,奶类3600万吨、水产品超过6600万吨。除此之外,水果消费量是2.6亿吨,蔬菜将近8亿吨。如果没有非洲猪瘟,猪肉消费量为5500万吨,加上其他畜产品就足够消费了。其中猪肉、牛奶消费比较稳定,可替代性不强。值得注意的是,猪肉消费不是被牛羊肉替代的,猪肉和牛奶消费是被水产品和水果替代的。

中国的农产品消费主要有两个变化,一个是消费总量增长,一个是消费结构提升。日本、韩国的消费结构提升靠的是政策支持。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饮食文化导致到脂肪自由以后消费进化就终止了。但中国人在猪肉满足消费以后,逐渐开始寻求牛羊肉,之后是水产品,进口量不断提升。并且到水产品也并没有结束,比如在春节前后车厘子涨价很快,每年7月左右苹果也大幅涨价。所以,猪肉的下游替代品是高质量的水产品和水果,鸡肉和禽蛋属于肉类消费三阶段里的初级阶段,猪肉消费不会被鸡肉和禽蛋替代。在一些地区,禽肉中的鸽子肉、鹅肉等可能会对猪肉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替代作用不会特别明显。

正常来说,猪肉主要的替代产品是水产品,目前水产品产量约6600万吨,海水和淡水各有3300万吨。其中,淡水水产品90%靠养殖,即约3000万吨来自养殖,300万吨来自淡水捕捞;海水水产品中1600万吨来自海水捕捞,1700万吨来自海水养殖。而受环保等政策压力,淡水和海水捕捞、养殖目前基本没有增长的希望,所以水产品产量增长的希望有限。另一个替代产品是水果,水果的替代量也是比较大的,目前水果消费量为2.6亿吨,而且还在不断增长,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以后,还会继续增长。而水果价格暴涨的原因之一是世界性和结构性的不平衡。

分析2007—2017年生猪的年度产量数据,2006年的猪肉产量为5000万吨,2007年为4950万吨,少了约50万吨,仅减少了1%,但2007年的白条猪收购价格涨了100%。当然2007年情况特殊(疫情、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养殖成本、比较效益、市场需求等共同作用)。而2011年和2012年猪肉产量相近,2012年的生猪出栏价格上涨了50%。

二、应将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当作一场自然灾害来应对,做好极限思考

第一,综合理解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生产和养殖业带来的影响,做好极限思考。胡冰川表示,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的情况目前不是一个正常经济周期变化的结果,如果用经济周期的结构性调控解决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问题,第一是用不上力,第二可能造成“空调”或“逆调”。

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猪少了20%,甚至可以将非洲猪瘟疫情理解成一次自然灾害。假设今年猪肉产量是4500万吨,比正常水平少了1000万吨左右,如果消费抑制可以“抑制”300多万吨;牛羊肉根据目前数据推算下半年增长30%,再加上水产增长量,即通过各种各样保障措施,向牛羊肉、水产品挤压,解决300多万吨,还剩下300多万吨无法解决。而之前猪肉减少50万吨,价格就增加了100%。如果不考虑投机因素,在缺少300多万吨的条件下,即猪肉产量将减少5%~6%。

胡冰川认为,这300多万吨已经超过了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改委等国家有关部门的能力范围,即使是海关总署把冻肉检疫标准放低,在哈萨克斯坦、巴西发放更多的市场准入许可,也不会瞬间有更多的猪肉进口。所以接下来面对的是少了300多万吨猪肉之后,国庆节过后到下半年元旦春节,猪肉价格可能上涨2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压力也可能会增加2个百分点,这恐怕应该在容忍和考虑的范围之内。因为很难在未来不到150天的时间里凭现有渠道解决这300多万吨的缺口,这最后的5%~6%恐怕就属于“价格鸿沟”或“市场鸿沟”,不是传统的政策和市场手段能处理的。

第二,极限思考之后,就要研究如何解决的问题。胡冰川认为,现在猪肉产量是5500万吨,即使没有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增长到6000万吨可能也是极限了,即增加7%~8%。分析中国最有钱的城市——上海市的猪肉消费变化情况,发现其猪肉消费量在过去5年是下降的,蔬菜消费量上升。出于健康消费需求,越有钱的人未来可能会越趋向高端、高品质的白肉。并且,除非老百姓收入下降,消费结构是永远不会下沉的。虽然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降,但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包括低收入群体收入还在增加,恩格尔系数不会反弹,最多在30%左右徘徊(2018年3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中,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9%)。虽然猪肉价格可能上涨的很高,但收入跑赢猪肉价格还是没有问题的。

猪肉涨价问题涉及财政、海关、渔政等方方面面,对非洲猪瘟疫情的问题,思考和解决都要放在宏观的背景下。畜牧兽医部门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能超限作战。强调猪的重要地位,可能对抬升部门地位有好处,但在相对消极的背景之下,可能也会带来压力。

胡冰川表示,猪肉价格短期内升高,影响消费结构,供应紧张,我们在历史上不是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只是说短期内对我们消费自由产生相对抑制,要对形势有所估计,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大的努力,要有中期和长期的计划,农业农村部门在品种改良、动物防疫以及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要进一步加强。

猜你喜欢
消费量水产品猪瘟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2016年11月马来西亚天胶产量及消费量情况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