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发展庭院畜牧经济

2019-12-31 02:05岳密江辽宁省彰武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9年23期
关键词:庭院粪污畜牧

文│岳密江(辽宁省彰武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所谓庭院经济,就是农户利用自己房前屋后的院落空间或周边空坪隙地及其他相应资源,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从事种养业、园艺、手工业、休闲产业等经济形式。庭院经济作为传统农业中分布较广的模式,其对资本及技术性要求相对较低,可以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具有“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小庭院、大市场”的显著特点。庭院养殖业作为庭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可以充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差异性需求外,还能充分利用农户自身的廉价资源,具有低风险、低投入、高产出的明显优势。但发展庭院畜牧经济对周边空气、土地、水体等可造成的污染,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庭院及周边生物之间的良好互惠共生。如何破解发展与污染之间的难题,使之既能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也不会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羁绊,这必将成为当今社会需要广泛研究探索的课题。

笔者结合长期在乡村畜牧一线的推广实际分析认为,庭院养殖必须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为发展方向,既要高度重视庭院畜禽养殖对环境可形成的危害,也要充分认识庭院养殖作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补充和乡村振兴重要手段的社会地位,要赋予庭院畜牧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全面理清庭院畜牧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让庭院畜牧经济展现出更大的发展活力。

一、庭院畜禽养殖对环境可形成的危害

目前,我国每年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约为38亿吨,据测算,每生产1千克的肉就会产生44千克的粪污,而我国粪污的综合利用率仅为60%左右,且绝大部分庭院养殖所产粪污均不能达标排放。未经处理的畜禽粪污直接排放可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空气恶臭、土壤功能破坏等,同时粪污中有害的病菌也会直接危害人畜健康,严重影响和制约畜牧业绿色发展。

二、庭院畜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粪污处理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受资金、土地、传统养殖习惯等因素限制,多数庭院养殖农户均未配套建设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所产粪污多处于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处随意排放或堆放,往往形成生产过程既是污染过程的不当局面,而且污染的程度与养殖规模以及密度密切相关。

2.粪污产生与可消纳土地不匹配。受土地承包政策影响,庭院养殖农户可用消纳土地常与其养殖的粪污产生量不相匹配,加之养殖农户的粪污处理与运输能力的不足和粪污应用可造成的耕作成本有所增加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以及粪污产生的连续性与土地消纳的阶段性矛盾普遍存在,常造成粪污土地消纳应用不均衡和常年闲置堆放不应用等持续污染状况的发生。

3.科技养殖意识多较淡泊。受传统粗放养殖理念影响,养殖农户的科学养殖意识淡薄,畜舍环境、营养供给、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等日常饲养管理措施的采取常与现代养殖技术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发病率、死亡率高,繁殖率、出栏率、饲料利用率低,出栏时间长、产品品质差等现象多有存在,致使低风险、低投入、高产出的庭院养殖优势基本丧失,而高污染、低收益却成为了产业的现有特征,严重制约了庭院畜牧经济的良好发展。

4.防疫保护措施欠缺。庭院养殖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难以满足防疫条件的根本要求,但多数传染性疫病的发生还是与直接接触传播高度相关的,所以养殖农户自身庭院小环境的防疫保护才是疫病防控的首要屏障,但养殖农户在这方面的考虑还是多有欠缺的,既缺设施也少管理,日常必要的隔离与消毒、外来人员的合理控制等都难以保证,为传染性疫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5.相关政策法规的条件制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及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病死畜禽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向环境排放经过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不得直接向环境排放。

国务院2015年4月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一条(三)款规定,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017年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畜牧法》等其他法律与相关政策法规也对庭院养殖的规模和必要的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所以发展庭院养殖要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条件约束下进行,不能盲目上马。

三、庭院畜牧经济发展的建议

1.选择适宜的养殖种类。不同畜种产污能力不同,蜜蜂养殖不产生任何粪污,牛、羊、驴等草食动物养殖产生的污水与臭气污染相对较小,猪、鸡等食粮动物养殖产生的臭气污染相对较大,粪污的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排放量相对也多,且粪便中重金属、有害菌等物质残留较多,施用到农田土壤中造成的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污染较重。因此,庭院养殖首选牛、羊、驴等草食动物,有条件的地区可优选蜜蜂养殖。

2.确定适宜的养殖模式。有天然牧草资源与活动空间的农户,对畜禽的饲养宜采取放牧或半舍饲半放牧、散牧等模式,以减少庭院的污染;对于必须全舍饲饲养的畜禽,应采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节水养殖、循环利用”等技术措施,并及时将粪污转移至田间地头或郊外空旷地带统一堆积发酵处理,可有效实现粪污的减排和就地转化与自我消纳等处理能力。

3.明确适宜的养殖规模。庭院养殖规模应以不超过政策限定的畜禽饲养数量的上限为标准,并保证合理设施与养殖密度,根据庭院方位合理布置养殖区域,避免人居与畜舍混为一处,可有效降低人畜共患病和对环境健康因素的不利影响。

4.建设适宜的配套设施。畜禽舍与运动场必须进行硬化防渗漏处理,需要配套建设有贮粪场、化粪池等设施,建设标准可以因陋就简,但需以防渗漏和可遮盖为必要条件,不能及时移走的应以运转周期为堆放量的建设规模标准。同时,应根据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畜种、不同规模,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异位发酵床、粪便垫料回用、污水肥料化利用、污水达标排放等经济实用的技术模式,加快庭院畜牧业的转型升级。

5.利用先进的畜牧科技。科技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也是减少污染产生的重要手段。建造良好的畜舍、选择优质的畜种和高效的饲料、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畜禽的生产性能,实现饲料的高效转化,减少粪污的相应产生;良好的饲养管理、科学的疫病防控可有效降低畜禽疫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证其良好的生产效率。

加快畜禽品种遗传改良进程,提升母畜的繁殖性能,可充分挖掘畜禽的生产性能,有效提高畜禽的综合生产能力;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引导抗生素、矿物元素类饲料添加剂的减量使用,可实现粪污的源头减量;使用堆肥发酵菌剂、粪水处理菌剂和臭气控制菌剂等来加速粪污无害化处理过程,可实现氮磷和臭气减排的过程控制;加强粪污还田技术宣传指导,鼓励沼液和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废水作为肥料科学还田利用,可有效推进畜禽粪污末端利用。

6.扶持必要的社会化服务。支持畜牧业合作组织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的统一购置应用;支持在田间地头配套建设管网和储粪(液)池等方式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鼓励在养殖密集区域建立粪污集中收集处理中心;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形成畜禽粪污处理全产业链;鼓励建立受益者付费机制,保障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全面推动建立畜禽粪污等农业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等网络体系,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培育壮大多种类型的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庭院畜牧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与保障。

四、结论

发展庭院畜牧经济,既可充分利用农户零星的土地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环境空间资源、劳动力资源,又能适应经济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社会需要,方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还能破解畜牧业用地难等问题,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但在落实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庭院生产的安全条件、卫生条件和生态条件,通过精准规划引导,逐步减少耗粮大、污染大、治理难的猪禽养殖业的发展,要不断提升节粮型、污染小的牛、羊、驴等养殖业的发展。

大力推广适于庭院经济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结合绿化、美化和净化等手段,加快形成资源良性转化增值的绿色生态循环经济系统,同时引导庭院畜牧经济向协作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才能使庭院养殖业获得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良好互促共赢。

猜你喜欢
庭院粪污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回到庭院
庭院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