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经验

2019-12-31 01:43
中州建设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加坡公园规划

新加坡道路交通

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更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由本岛及63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718.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7万,人口密度约为7600 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位居世界第二。虽土地资源匮乏,却没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建筑和交通拥挤的现象,仍保留大量的生态空间,全境展现了生态城市和生态国家的形象。

一、科学构建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城市规划体系由战略性的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和开发指导规划三级构成。

1.概念规划。主要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中起示意性作用,用以指导新加坡未来40~50年的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每隔10年修编一次,以确保有足够的城市用地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需要。概念规划至今已历经几轮检讨和修订,但定位和整体空间结构一脉相承。

2.总体规划。主要制定土地使用的管制措施,包括用途区划和开发强度,以及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的预留用地。将战略规划定为未来10~15年实施性发展计划,作为开发建设活动控制的法定依据。

3.开发指导规划(DGP)。DGP 将新加坡划为5个规划区域和55个规划分区,分别制定用途区划、交通组织、环境改善、步行和开敞空间体系、历史保护和旧区改造等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政府通过该细则和土地征用计划对城市开发进行控制管理。

二、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新加坡全城图

1.机构设置。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下设城市重建局、建屋发展局、公园暨康乐署等机构分属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市重建局负责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包括总规编制、城市设计、发展控制与策略制定、土地售卖等。建屋发展局负责新镇、邻里单位的规划及组屋的设计和建设。公园及康乐署和市镇理事会主要负责城市管理工作,主要对公共环境进行日常清洁、园林保养、维修工程等。

2.规划管理。规划公开透明,鼓励更多公众参与规划进程和提供反馈意见;开发信息发布,每年发布供给和需求信息,提前公布每三年的滚动销售程序,调节城市的开发节奏和发展方向;土地供给,保证土地取得方在项目规划和建造上都符合规划控制的要求;设计控制,项目设计采取“总体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进行,强调组团布局和景观设计。对重点片区建设和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确保项目的品质和领先性。

三、运用先进理念引领城市发展

1.科学前瞻,合理布局城市结构和功能。

采取前瞻的极限规划理论,提出“环状城市和新镇建设”相叠加的空间结构模式。在南海岸中部建设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区,西部布局重型和化工工业,东部超前设置国际机场,沿快速交通走廊设置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并据此建立起相应的交通结构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既实现区域功能分工,又能适度综合发展,避免各地之间对交通的过度需求。

2.便捷高效,科学构建城市交通体系。

结构科学,集约高效。道路规划综合了放射状和方格路网的优点,路网骨架呈蜂窝状(环形放射)结构,道路用地约占国土面积12%—15%,路网密度位居世界第三。

体系完善,保障有力。道路由“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城市快速路以及市政道路”4级路网体系构成,以地铁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协调发展。地铁系统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地区。

布局合理,驳接顺畅。交通场站一般设置在各级中心区和人流密度较大的区域,通过推进“门对门”和“无缝衔接”的交通枢纽建设,将不同交通工具的换乘距离控制在合理步行范围之内,实现便捷换乘。

综合开发,调节集散。在大型的交通枢纽周边进行高强度、高密度的“住宅—商业”混合开发,提高人流集散效率。

同时,在管理上通过实施拥车证制度和ERP 调控收费系统,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调节高峰时段车流量,有效的缓和交通拥堵问题。

3.配套完善,设置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新加坡十分注重集合化和中心式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区域中心—次区域中心—新镇中心”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新镇按规模设置“镇中心—社区中心—邻里中心”体系等,各级中心依据人口规模和布局配置了相应等级、规模和功能的商业、学校、医疗、交通等设施。

各级服务中心的商业设施,从布局、规模具体到卖何类商品均有明确要求,如邻里中心按要求需设置35个商店、2个餐厅、1个超市、2个菜场、1—2 台自动提款机,规定了必备功能和推荐功能,对商业设施的主营业态和结构等作了标准化的规定。

4.生态优先,着力打造“花园中的城市”。

划定绿线,严格管控。确立生态系统和公园绿地的发展目标和原则,划定生态保护区和绿地公园绿线,进行严格管控。

设立标准,严格执行。规划每个新镇应有一个10 公顷的公园,居住区500 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 公顷的公园,每千人应有0.8 公顷的绿地指标,并要求在住宅前均要有绿地。目前,新加坡市内占地20 公顷以上的公园44个,0.2 公顷的街心公园240多个。

绿道串联,主题多元。通过绿道网络将点、片状散布的大型公园绿地以网状形式串联起来;突出多元主题公园建设,利用泄洪区域建设以生态为主题的雨洪公园,通过融入科技和生态节能,打造滨海湾公园等。

注重生态系统修复。通过“生态天桥”的建设,将被道路割裂的生态区域联通起来,保证了生物自由迁徙的途径。

建立多维立体的绿化景观。推行“打造翠绿都市和空中绿意”计划,通过容积率补偿、绿化屋顶津贴等政策,鼓励开发商在各类项目中利用地面公共花园、屋顶花园、天空廊道和垂直绿墙等多维度的垂直立体绿化,5年增加空中绿化约40 公顷。

5.和谐包容,着力塑造城市特色景观。

管控有度,塑造形态。对城市中心区,政府鼓励由国际建筑大师设计,强调建筑艺术性、独特性,促进历史、艺术、功能、风格、体验等包容并蓄。政府对核心区域步行廊道、建筑设计、户外标识、环境艺术等进行严格设计和管控,促成了新镇风貌的统一性。

多元包容,彰显特色。新加坡是一个多文化交融的国家,历史街区体现了多文化内涵的建设风貌,通过保护规划重点保留了15个特色区域。如通过保留牛车水中国城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保留小印度街区展现印度文化等。

以人为本,注重品质。热带雨林气候造就了新加坡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既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骑楼商业街区,又有网络化的地下步行系统,如克拉码头的户外酒吧街。

新加坡绿色建筑

猜你喜欢
新加坡公园规划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在公园里玩
规划·样本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