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四时,有益健康

2020-01-01 08:28许良编辑苏二
科学生活 2019年7期
关键词:消长失眠症自然界

文/许良 编辑/苏二

《黄帝内经》有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揭示了天人相应的养生观。百年前,先人留有名言:“养生无他,眠食二要。”提示了眠食养生的重要性。当代科学阐明了人类睡眠觉醒、昼夜节律,而如今人们不合理的作息、不良的生活习惯,白天忙碌工作、晚上沉溺于应酬或电脑、微信,亢奋与抑制失衡,睡眠问题已成了人们生活中关注的大问题。

近年来,笔者对以失眠为主症前来就诊的数万名患者作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发现,年龄以31岁—50岁发病最多(占51%)为第一位,61岁以上(占18%)为第二位;职业以干部、经理、管理阶层为多(占35%)占第一位;11点以后上床睡觉占34.20%,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者占81.82%。可见人群中失眠症发病率以中壮年为高,以脑力劳动者为多,晚睡对白天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有明显相关性。

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来看,睡眠问题已影响到各年龄层,尤其影响到中壮年这一社会的中坚人群,学会科学防病显得格外重要。现代人工作繁忙,睡眠时间少了。睡眠不足的结果是使人提早衰老和百病丛生,而中医指导调理有助于康复和预防。常言说:“以睡养生。”可见,睡眠对人的重要。中医养生学认为:“劳则气耗。”意思是长期过度的劳累、疲乏,可使人体精气大量消耗,而消除疲劳最好的方法是良好的睡眠。

中医以“天人相应”理论为指导,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得十分清楚、透彻、深入,认为“人与自然同纪”,即人体睡眠、醒寐必须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同步一致,顺之则生,逆之则害。当今失眠症发病率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很多方面违反了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打乱了人体睡眠与醒寤的正常生理功能,临床上常表现为入夜难眠,或间断多梦、多醒,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甚则通宵难眠。白天头晕脑涨、头痛、精神疲乏、心慌心烦、急躁不安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如不及时调整睡眠、生活规律,或服药治疗,时间日久,就会引起许多相关疾病发生,此时病情加重,才去就医。这是当今失眠症发病率高的一个根本原因。

可见,生活规律非常重要。不少失眠患者长期生活不规律,每天到夜间2—3点钟才睡觉,而早上7—8点钟天早已亮时才起床,因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的制约,一般就不能睡实。这样长时间打乱生活规律,必然造成睡眠节律紊乱。

我们结合睡眠脑电波临床研究发现,正常睡眠时间以晚上9—10点至早上5—6点为准,一夜睡7—8小时,不得少于6小时。尽可能将入睡时间提早到12点钟以前,最好是10点钟以前睡觉,早上6点起床。这是最合乎自然规律的睡眠时间,中午有可能的话再睡15分钟到半小时午觉,可补充夜睡之不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只有尊重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能符合人类的生理规律,才能身体健康。

经过广泛的科普知识宣教,人们的认知有所提高,失眠的发病人数没有再攀升,但失眠发病的年龄段开始下移。失眠早发与青少年过早地接触电脑、手机有关。青少年长期接触电脑、手机,一方面会减少青少年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时间,沉迷于电子游戏世界,引发青少年一系列生理、心理疾病;另一方面,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看,会刺激眼球,眼睛长时间地接受外界的刺激,会引起相关大脑皮层过度活跃,从而影响睡眠。可见,康复预防显得非常重要。

现代医学强调康复预防,而中医提倡“治未病”,养生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养生就是坚持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养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顺应四时、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形与神俱,精神乃治。中医的养生理念、方法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它源自于医学,却贯穿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笔者倡议:“尊重自然,合理眠食,顺应四时,有益健康。”

良好睡眠是健康之源,是生命的重要基石。

猜你喜欢
消长失眠症自然界
夏至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自然界的一秒钟
例说“自然界的水”
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