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光缆接入网的设计及应用探析

2020-01-01 07:13
数字通信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纤芯接入点接入网

路 珍

(太原展宏信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太原 030006)

0 引言

新的发展环境下,光纤网络逐渐成为了信息服务的基础,同时也是支撑客户品牌经营、促进企业业务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必须切实做好光纤网络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确保能够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优势地位,实现企业的长远稳定健康发展。

1 环形光缆接入网结构

传统树形分散网络接入模式,在物理结构方面,并没有能够朝着业务双向化的方向转变,这也导致网络在运行中如果遭遇主干线路阻断的问题,传输的信号会被截止,无法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对此,可以采用环形光缆接入网的结构形式,提高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即便主干节点出现问题,也不会对业务经营造成很大影响。就目前而言,环形光缆接入网结构存在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普通环形结构,可以依照业务需求,将不同方向主干光纤纤芯分配到相应的接入点,然后与机房连接。这样的结构能够切实保证业务安全,不过环形网络中各个接入点所能够分配的纤芯数量固定,灵活性欠缺,仅适用于一些业务稳定,规划需求较为精确的区域;二是环形+公共纤结构,网络中的每一个接入点都设置有两个通往机房方向的纤芯,相邻两点之间同样存在可以互动的纤芯。这种网络结构可以确保每一个接入点的成功成环,若在运行中,某个接入点与机房之间的纤芯达到饱和,可以从实际需求出发,利用相邻接入点的空余纤芯来保证业务链路畅通。与普通环形结构相比,环形+公共纤结构下,纤芯的通融性更强,灵活度更高,而且可以在同一光缆环内两个接入点之间实现直接跳纤,不需要经过机房;三是环形+公共纤+预留纤结构,这种结构是在上一种结构的基础上,预留出一定纤芯,等到后期环内接入点纤芯的使用度达到饱和后,再对预留纤芯进行分配和使用,相比较而言,这种结构前期纤芯使用率偏低,因此适用于待开发区域,或者业务发展迅速的区域。

2 环形光缆接入网设计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不少运营商在对环形光缆接入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接入机房作为中心,虽然网络结构的稳定性有所保障,但是覆盖区域相对较小。对此,以某有线公司为例,依照现有的区域划分,结合上述三种环形光缆接入网结构各自的特点,设计出了全新的环形光缆接入网,具体来讲,主要是借助一根144芯光缆,将两个相邻区域串通,同时在环形网络中设置4-6个接入点,在光交箱成端。每一个区域内,依照原本的树形网络布网原则,结合环形光缆网络中的路由建设要求,选择2-3个接入点,设置光缆交接箱,每一个接入点都设置有两个能够从不同方向连通机房的通道,也可以对纤芯数量进行自由分配。在网络建设初期,考虑业务接入量较少,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能够通过双向平均分配24芯或者36芯的方式成端,而在后期业务拓展环节,可以从实际需求出发,对每一个接入点的纤芯分配进行适当调整。

3 环形光缆接入网应用

一方面,应该做好资源调配工作。环形光缆接入网建成后,需要从每一个接入点接入业务,而考虑不同区域的业务数量的不同,接入通道使用率必然会存在一定差异,当某个接入点纤芯使用率达到饱和后,环形网络的调配机制会自动发挥作用。在网络中,如果需要对某个接入点的资源进行扩充,只需要从环内寻找资源充足的接入点,将相应的纤芯资源调配即可。举例说明,当接入点b 中的双向纤芯资源使用率饱和,同时需要开通新业务时,假定接入点a 资源充足,则可以从其光交箱内,对可调配的纤芯撤销成端,然后重新直熔,于接入点b 的光交箱内成端,从而实现对于资源的扩容;另一方面,应该做好冗余保护工作。在环形光缆接入网中,具备纤芯冗余和链路倒换功能,在一些业务比较重要的区域,可以借助接入点双向通道的特点,做好对于重要业务的冗余保护工作。例如,环形结构中,接入点a 中的业务1可以经由通道1与机房连接,而当通道1方向的光缆出现故障时,该方向的业务通道会中断,维修人员可以在接入点和机房内,将对应业务的纤芯倒换至另一个方向的通道2上,对信号传输进行恢复。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的发展环境下,信息传输业务持续发展,对于传输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越发严格的要求,相关企业必须对光缆接入网的建设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搭建环形光缆接入网,提升网络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实现环内灵活跳纤的同时,满足PON 网络建设的现实需求,为后续的技术转型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纤芯接入点接入网
模糊聚类下的接入点选择匹配定位算法
一种具有低串扰抗弯曲的单沟槽十九芯单模异质光纤*
低串扰低弯曲损耗环形芯少模多芯光纤的设计
一种沟槽辅助气孔隔离的低串扰高密度异质多芯少模光纤*
基于网格化的主干光缆纤芯配置模型
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的应用
一种室内楼层定位方法
电子信息接入网技术在网络电视中的应用之我见
光接入网虚拟实验平台设计
高校 WiFi 9 大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