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与先进企业文化融合探索与实践
——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01 23:20黄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政融合

黄敏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湖南长沙 410000)

近年来,我国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促使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针对思政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国家坚持以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注重学生思政素质培养,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培养建设、服务、管理、生产为基础的一线人才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全方面发展。

1 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与先进企业文化概述

1.1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现阶段为实现政治目标与任务而开展的教育,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开展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实践,力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实现精神的升华,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世界观以及人生观,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综合型素质人才[1]。

1.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在企业的长期活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综合价值观念,其观念被企业员工所认同,以文化的形式为基础对员工进行引导,提升凝聚力与向心力,因此企业文化需要蕴含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思维模式以及行为规范等,属于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融合,蕴含企业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也是企业的形象,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意义[2]。

2 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与先进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

先进企业文化对健全与完善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教育,利用积极的教育形式满足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岗位的需求,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降低文化观念冲突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先进的企业文化对高职思政教育形式产生一定的补充作用,帮助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遵循以人为本观念,寓教于乐,帮助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引导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相融合,推动教育发展。相对来说,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企业文化的性质相似,均是以人为基础,对人关注与培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遵循当前人才培养要求,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念,为当前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创造条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某种角度分析,企业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以一种精神的形式体现,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中,可以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国家政治、经济特点等,蕴含较高的教育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同时,先进的企业文化还有助于折射出时代的科学精神与技术水平,促使学生形成团队合作、职业技术伦理、艰苦奋斗精神,成为综合型素质人才[3]。

3 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与先进企业文化融合的策略

3.1 将企业核心价值与学生价值观相融合

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明确人生发展目标,通过企业核心价值观与战略目标对大学生开展引导,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坚守自身的信念,明确思政教育的内涵,肩负起自身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全面引导学生发展,正确认知自身,降低外界文化因素产生的影响,促使学生成长。将思政教育与教学管理相结合,教师在开展教育过程中融入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融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渗透,明确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促使职业院校深化落实素质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渗透性。同时,将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实现合理的融合,将企业自身的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敬业意识以及效率意识渗透到职业团校中,打造高质的企业文化,将先进的企业文化注入教学工作中,创新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衡量学生的培养标准时融入企业的标准,以满足当前的需求[4]。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课程引导”“教学做”融合育人,不断加强企业价值与学生价值观的融合。学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开展“育人三分钟”。自2018年开始,学校推行“课堂育人三分钟”,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内容,用国际、国内、省内及身边正在发生的典型事例,利用课前3 min 时间,结合课程知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律、职业素养、健康教育、规矩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引导,在此基础上,学生不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企业,此外,学校不断引进企业优秀人员加入师资队伍,建立工学结合师资培养机制。学校依托校企合作,从中联重科、华中数控、湖南兵器资江机器有限公司等企业聘请了全国技能大师龙卫国、全国劳模文力等23 名高素质技师、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加入兼职师资团队,通过授课、讲座、参加班会的形式分享切身经历,传承工匠精神。要求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到企业现场学习、考察,感受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深入实训环节,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

3.2 将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在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注重学生企业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班级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相结合,制订完善的管理计划,保证管理内容符合实际情况,如在班规制定时形成一种“班级企业文化”氛围,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注重文化的营造与精神的渗透,将企业运行的标准理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相结合,打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进而提升自身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就业几率。通过管理理念的结合,有助于职业院校思政理念的创新,对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与职业竞争能力进行培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例如,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选择“5S”管理理念,其主要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该管理理念源自日本企业,部分职业院校在开展教育中要求学生佩戴胸卡,甚至在考试与借书过程中也需要佩戴胸卡,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方便安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与质量,同时也参考企业员工佩戴胸卡的模式,满足发展需求,提升思政教育与先进企业文化的融合效果。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将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如学校与博世公司推出品牌校企合作项目——博世订单班,对学校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学期3年制,采取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行“双元制”教学模式。该项目推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全力打造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均有机会进入订单班学习、进入对应企业就业,从而在实现学生价值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的同时,保证学生高质量就业,并且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标准人才,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的一致肯定。此外,如学校电气工程学院还与国家电网湖南省送变电公司、远大空调、蒂森克虏伯电梯(中国)、中联重科、德国博世汽车(长沙)、湘电集团、富士康集团等多家名牌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组建了“送变电班”“远大班”“蒂森班”“中联班”“博世班”“湘电班”“富士康班”“德昌班”,每年订单培养人数300 多人,毕业生就业率100%。

3.3 在专业实践环节融入企业文化提升思政教育时效性

现阶段,将企业先进文化与专业实习实践相结合是职业院校渗透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深入落实思政教育内涵,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深入企业生产实践,感受企业文化蕴含的精神与思想,提升自身对企业的认知,营造全新的发展模式,该种方式开展思政教育相比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6]。学生在日常的实践学习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优势与精神,提早接触企业文化,调动自身的积极性,面向企业发展,主动以企业的标准衡量自身,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快速融入社会中,探索企业文化的价值与内涵,完善自身思想理念,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职业院校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构建完整的实践学习基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思政教学,促使学生在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工作,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人才的供需平衡,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实践引育”,知行合一多元育人,在专业实践环节中融入企业文化提升思政教育时效性。学校创新实训实习车间管理,将“6s”生产管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等引进“智能制造中心”“数控加工车间”等学校实训实习室,对学生实训实习活动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现代化大生产所要求的遵章守纪、精益求精精神,使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此外,开展产业储备人才进园区进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以项目或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岗位,通过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帮助学生尽早接触职业、培养技能兴趣,为步入职场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实施“青工匠”岗前培训。围绕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职业技能和素养提升等方面的需求,邀请企业HR、青年工匠、产业导师等,提供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岗前培训。

3.4 加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校园企业文化环境,思政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企业文化思想渗透,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优化思想文化素质,深入挖掘环境的教学优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与熏陶,全方面开展职业院校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例如,职业院校可以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核心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校园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先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融合,以不同的形式渗透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以演讲、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思政渗透,引导学生提升自信心,打造优质的职业观,在良好的企业氛围中成长,实现全面发展。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思政课程中,对学生的自律意识产生影响,作为社会文化底蕴的导向,注重学生道德意识水平提升,规范自身的性质,将忠诚奉献的企业价值观与学生的价值观准则相结合,降低外界不良因素产生的干扰,将学生的发展与企业的需求相关联,实现全面的对接,真正将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活动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推动学生的思政水平提升,全方面发展。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活动引航”,线上线下融合育人,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学校实施了“333”校园文化活动工程,构建校、院、班三级校园文化活动格局,精心打造“卓越工业文化讲坛”“工业文化节”“职教文化进社区”3 个品牌活动,定期开展“卓越教师”“卓越工匠之星”“卓越校友”3类评选。通过这些培养学生“崇德尚能”的校园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追求技艺、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提高学生对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并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另外,学校丰富了网络工业文化内容,推出“向劳动者致敬”微视频、“我眼中的工匠” 网文征集大赛等网络主题活动。借助“智慧校园”,开设“工业4.0”和“工匠讲坛”等专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机械行业、 企业文化的熏陶,不但让学生认识到“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而且让学生明白质量、效率、创新、绿色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关键,从而让学生立志为这一具有深刻意义的事业努力学习,奉献青春。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新课改理念对职业院校思政课程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融入全新的教学理念,打造优质的课堂环境,将先进的企业文化与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促使学生在新时代形成全新的价值观念,明确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发展规范,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律意识,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成为综合型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思政融合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