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润灌水器土壤水分测试方法及测试试验结果探析

2020-01-01 02:53郭向东
水利技术监督 2019年6期
关键词:湿润灌水宽度

郭向东

(辽宁省营口水文局,辽宁 营口 115003)

滴灌技术的进步伴随着滴灌灌水器的发展,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进程,滴灌灌水器是实现有压水均匀出流的主要功能部件,滴灌系统的质量直接取决于灌水器滴头的性能[1]。因此,滴头通常被称为灌水器的心脏,是滴灌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滴灌系统本身需要高质量的灌溉水质,如果使用不当,极容易造成滴灌系统堵塞,一旦堵塞,很难清理,导致滴灌管道废弃,造成滴灌系统使用寿命缩短,变相增加了田间灌溉投资,直接影响农民经济收入。滴灌是一项复杂而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只有充分考虑所有影响因素,特别是在设计中考虑水质,做好系统的管理、运行和维护,滴灌系统才能正常运行[1]。

1 土壤水分测试方法

1.1 试验区概述

以朝阳市建平县要道吐村为例,太平庄乡要道吐村位于建平县中西部,老哈河东岸,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交通便利,地下水为第四纪孔隙潜水区,地下水埋深25m,含水层厚20m,含水层岩性为中粗砂砂砾层。水质良好,为重碳酸钙钠型,矿化度小于0.5g/L,无机质含量粒径一般在100μm左右,适宜灌溉。

1.2 试验土壤选取

土壤为层状土壤结构,该地块粗粒土含量为65.0%,土壤深度为0~40cm,明显高于一般田间土粗粒含量,该层土壤为砂壤土,而在深度为40~100cm粗粒组含量明显下降,该层属于壤土,因此,土壤深度35~40cm是土壤质量变化的界面,对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有一定的影响[1]。通过土壤颗粒分析可知,原状土壤颗粒组成见表1。

表1 原状土壤颗粒组成表

初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各土层的饱和导水率及容重也不尽相同,该区土壤容重较高,主要是由于土壤含砂量高,属于开垦地,表层土压实,表层土容重特别高,土壤深度为40~60cm时的导水率明显降低。相关特性见表2。

表2 土壤水分相关特性及容重表

1.3 试验方法

试验水源分2个小区设置试验,小区一输水毛管长度450cm,灌水器数量7,灌水器间距60cm,测试灌水开始后0.25、0.5、1、2、4h及停水24、48h共7个时间节点湿润锋运移距离及湿润体含水率分布[2];小区二输水毛管长度150cm,灌水器数量5,灌水器间距为30cm,持续灌水,直至地表湿润体宽度不再增加,测试此过程中地表首次出现湿润点T1、湿润体宽度不再变化T2及停水后T3共3个时间点湿润锋运移距离、湿润体含水率分布及累积灌水量等特性。

通过观察水箱在一定时间内的出水容积来测量灌水器的流量,通过肉眼观察和比较湿锋边界含水量来确定湿锋的运移距离[2];挖掘土壤剖面测量湿润体含水量,为了减少误差,开挖时间很短,沿灌溉方向和垂直输水毛细管在固定时间点快速取土,按预先设定的网格距离取土样时,立即将土样放入铝箱称重,用干燥法得到网格节点处的土壤含水量。

2 测试试验结果

2.1 入渗流量变化

在试验期间,灌水器累计灌水时间为一个月,即720h,期间共停水2次。第一次停水主要研究入渗初期截流后的流量如何变化,第二次是研究农田排水量减少与灌水器堵塞程度的关系[3]。由试验可知,田间流量随灌溉时间的变化如下:在0~4h内,灌水器流量由1.64L/h下降到1.60L/h,随后再下降到0.30L/h;停水48h后,观察到水分又被重新分配,并在重新灌水8h之后,初始流量逐渐增大,然后从1.541L/h降至0.301L/h;停水10d以后,其初始流量为0.22L/h,随着灌水时间的延长,流量继续下降,当灌水为360h时,灌水流量达到最小值为0.02L/h,流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范围内,即0.02~0.15L/h。

灌水器流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灌水器的特性和堵塞造成的,当灌水器在埋置条件下运行时,灌水器的流量受这2个因素和土壤条件的影响[3],而初始含水率、容重、饱和导水率均会影响灌水器出流量,所以,灌水器埋入地下时流量略有下降,但此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入渗初期较短时间内,且下降幅度不会很大。试验中,灌水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流量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灌水器导水芯纤维膨胀。

2.2 土壤水分入渗特性

2.2.1湿润锋随时间变化特点

湿润锋在0.25、0.5、1、2、4h灌水及在24和48h停水的情况下,7个时间点的水平和垂直移动距离如图1—2所示。

图1 垂直方向湿润锋运移距离随时间变化

图2 水平方向湿润锋运移距离随时间变化

由图1—2可以看出,湿润峰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之间具有良好的对数函数关系,在灌溉开始时,湿润峰的运移距离相对较大;当灌溉进行4h后,湿润峰运行速度逐渐减慢,其湿润峰在不同方向的变化特征如下。

灌溉4h内,湿润锋横向和纵向运移距离较长,垂直向上运移距离最大,垂直向下运移距离较小,这可能是由于在入渗开始阶段,水分运移主要受土壤基质势的影响,导致湿润锋的入渗速率较快,运移距离迅速增大,然而,在35~60c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是黄土,35~40cm深度处土壤界面的快速变化对入渗有影响。

试验表明,土壤条件、初始含水率、容重、饱和导水率均会影响水分入渗速率,容重越大,孔隙率越小,入渗能力越弱[4]。当灌水器出流速率大于土壤入渗速率时,实际入渗速率为灌水器出流速率。反之,实际入渗速率就是土壤入渗速率,与灌水器实际出流量无关。在入渗初期,土壤水分扩散主要是基质势影响,随着入渗量的累积,颗粒孔隙逐步被填满,湿润体内含水率升高,其扩散将受到重力作用影响,入渗能力将逐渐减弱。在土壤中,灌水器周边区域入渗情况还受饱和湿润区影响,而砂土无此因素,砂质土壤的这一作用更为显著[5]。当土壤空间结构发生变异,即存在层状土壤结构时,在土质变化界面会产生阻水作用,导致水分向上和横向运移速率加大。但当界面水分积累到一定程度,依然会冲破此阻碍,继续下渗。而当灌水器出流量过大时,可能会引起深层渗漏。当灌水器流量较小时,土壤条件的影响程度将非常显著,大于供水压力水头和水力特性变化的影响。

2.2.2土壤水分前期分布变化特点

在0~0.25h内,灌水器的出流量为1.60L/h,低于室内1.651L/h的流量,水分的输送主要与出口压力和导水芯形状有关,湿润锋的距离为1.5~3cm,整个湿润体较低,土壤条件对水的输送没有产生影响[5]。

在0.25~0.5h期间,土壤开始影响水分的输送,随着灌水器的堵塞和土壤扩散的抑制,出水流量逐渐下降到0.814L/h,湿润锋的垂直向上和左右运移距离接近5cm,垂直向下移动距离为3.1cm。

在0.5~1h期间,出流量降至0.79L/h,湿润锋的水平移动距离为6.72cm,垂直向上移动距离为6.9cm,垂直向下移动距离为3.2cm,其原因是在35~40cm的深度形成了一个快速变化的土壤界面,这对水的渗透规律产生了影响。

在1~2h期间,出流量降至0.496L/h,湿润锋的水平运移距离为8cm,垂直向上运移距离为8.4cm,垂直向下运移距离仅为3.3cm,这仍然是由于30~40cm土壤界面快速变化对入渗规律的影响。

在2~4h期间,流量降至0.311L/h,湿润锋水平运移距离12cm,垂直上升距离12cm,垂直下降距离仅3.3cm。这仍然是由于30~40cm土壤界面的快速变化对水渗透的影响。

在停水24h以后,湿润锋水平移动距离12.9cm,垂直向上距离17.5cm,垂直向下距离3.46cm,略有增加,可以看出,在土壤基质势的作用下,孔隙水含量在降低,水分继续扩散,这是由于停水后水扩散的结果。

在停水48h后,湿润锋水平移动距离为15.4cm,垂直向上移动距离为18.6cm,垂直向下移动距离为4.1cm,增加并不明显,水继续扩散,中部地区的含水量为17.4%,仍在继续下降[5]。

2.2.3表层湿润特性

试验表明,灌溉开始时,湿润锋迅速上升,4h内达到12cm,然后缓慢上升,结果表明,湿润锋在320h后向地下移动6cm,然后缓慢移动,258h后才逐渐到达地表[5],这表明从地表渗透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由此可见,表层土是压实的,这将大大影响透水率(如图3所示)。

地表后宽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577h时,湿点首次出现,宽度约10cm,此后,宽度逐渐增加,但速度略有下降,当最终宽度增加到100cm,且连续2d没有增加时,说明此时水主要垂直向下迁移,停水24h后增至105cm,连续停水24h后便不再增加,说明停水有利于水的横向扩散。相应地,累积入渗量由577h显著增加到720h,但是,在稳定流区,流量逐渐减小,流速由最高值逐渐减小,可以看出,表面湿润体的加宽过程增加了水的入渗速率,而增加的速度则在逐渐减小[6]。

图3 湿润锋上移距离地表湿润宽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图4 地表后宽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2.2.4土壤水分空间分布

当第一个湿点T1(t=577h,d=10cm,点状,不连续)时,灌水器的流量为0.192L/h,是流量稳定区的最大流量[7]。当湿润锋前沿到达地表时,湿润体的宽度为10cm,地下5cm处湿润体的宽度为60cm,地下10cm处湿润体的宽度为80cm,地下50cm处湿润体的宽度为85cm[7],湿润体的深度为68cm。由于入渗初期湿润锋向上移动,但当土质变化界面处含水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水分将下渗。由于在这30cm的土层中水分入渗速率较小,客观上还起到了一定保水作用,出现了如含水率0.22等值线所示的保水区。

当t=625h时,灌水器流量为0.146L/h,地表湿润体的宽度为60cm,地下5cm处地表湿润体的宽度为100cm,地下10cm处湿润体的宽度为105cm,地下50cm处湿润体的宽度为116cm。当湿润体深度为70cm时,地表横向移动距离明显增大,但地下移动距离增量不明显,含水率为0.22的持水面积扩大,但速度略有下降。

当t=720h时,灌水器的流量为0.085L/h,地表湿润体宽度为100cm,地下5cm处湿润体宽度为121cm,地下10cm处湿润体宽度为125cm,地下50cm处湿润体宽度为141cm,水平运动距离继续增大,不同深度之间的水平距离差减小,结果表明,该阶段水的运动主要是渗透,这也是地表润湿体宽度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湿润体深度为75cm[7],但由于其含水量较低,相当于该深度的初始土壤含水量,无明显深部渗漏,与灌水器流量低有关。

当湿润锋向上移动到距地表1~6cm时,很难突破地表,地表以下土壤湿润体的宽度不断增加[8],因此,当地表出现湿润点时,地表以下的土壤已经开始湿润,湿润体的宽度比地表大得多。种子的埋深一般为5~10cm,为了解层状土壤中湿润体的宽度,观测了5、10、50cm地下湿润体的宽度,同时,观测地下80cm处的含水量,了解渗水深度及是否有局部渗漏现象发生,结果见表3。

表3 微润灌水器向地表灌溉试验结果

3 结语

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之间存在较好的对数函数关系,在灌溉初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湿润锋运移速率较大,运移距离相对较长,垂直向下运移距离较小,运移速率较小[9]。停水48h后,湿润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趋于稳定,即湿化中心的含水量趋于均匀,当湿润锋向上移动到离地面1~5cm处时[10],很难突破地面,当湿润点出现在地表时,地表以下土壤的湿润宽度要比地表大得多。

猜你喜欢
湿润灌水宽度
The Desert Problem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海边的沙漠
灌水秘笈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
他的眼圈湿润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