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区志愿服务示范中心风采录之 服务创优示范中心(二)

2020-01-02 05:22
科学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南站志愿志愿者

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于2010年3月成立,曾荣获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目前,共有注册志愿者16 610人,占常住人口16.6%,拥有各类志愿者队伍416支,主要类型包括文明宣传、平安巡逻、市民巡访、新闻采写、窗口咨询、人文关怀、城市服务、应急支援等。近年来,中心在区文明办及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积极参与社区各项重点工作,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设计项目、服务民生,努力实现志愿服务组织化、项目化和长效化,逐步形成了“1+3+X”的运作体系。

基层问题千千万,必须汇聚有限的志愿力量,用在最关键的环节上,解决主要矛盾。街道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的主要案例包括南站长途客运志愿服务、文明小使者等项目。在这些案例中,我们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问题找得准。年内,辖区有两个突出问题值得关注。一个是南站客流积压导致安全隐患。南站节假日期间每天客流量可达4.5万人次,很多旅客会误了时间而积压在站体内。另一个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知晓率、支持率需要提升。部分居民对文明城区的细节了解不够。

二是原因分析准。通过现场排摸、调研,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旅客误点的重要原因是排队取票时间过长,很多旅客事先通过网络购票,但对现场机器自助取票并不熟悉,花费时间过长,从而排队时间很长;另一个是,居民对传统的公益广告关注度较低,往往匆匆路过,只了解大概,不了解细节。

三是思路理得准。如果每位旅客取票时间少1分钟,就可大幅度缩短排队时间;同时,志愿者还可提供指路等服务。对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方面的宣传,需要有新的形式,让居民有耐心、有兴趣来了解政府的实事、文明城区的标准等,从而提升知晓率和支持率。

四是方案提得准。在南站取票方面,我们帮助志愿者全面了解取票系统的使用,做到闭目不忘、了熟于胸。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宣传方面,组织“文明小使者”活动,打破“未成年人活动只在寒暑假开展”的惯例,采取“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发挥小朋友的亲和力,一对一地加强宣传,提升成年人的关注度、接受度。

由于做到了找准问题、精准发力,以下两个项目在供需对接、服务民生方面成效突出,实现了“高效精准”的目标。

一是南站取票志愿服务。以2017年国庆长假为例,假期前3天,我们组织30余名志愿者,每天工作14个小时,6点到20点在8个岗位同时帮助取票、指路等,服务人数达6 000人左右。南站长途客运负责人点赞说:“漕河泾街道的志愿者真棒!”

二是文明小使者活动。辖区1 000多名小志愿者通过入户宣传、问卷调查、清洁家园、“文明小画家”等形式,参与活动近万人次。居民更愿意配合开展各项活动,回答问题,了解知识;很多家长也陪同孩子们一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大提升了影响力,也让志愿服务精神更深入人心。从第三方问卷调查的得分来看,活动开展前街道得分72.1分,时隔4个月后得分为96分,这其中有推进为民实事、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等各种原因,但“文明小使者”也功不可没。

宝山区友谊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宝山区友谊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成立于2012年9月,位于同济路990号二楼,有独立办公室和共享会议室、展示厅、多功能活动室等场所共计520平方米,现有专职人员2名。截至2017年6 月末,注册志愿者14 250名。中心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为宗旨,以谊家志愿服务直通车为平台,创新“幸福红包”服务载体和方式,协调6个枢纽站点和37个志愿服务工作站,实现街居片块联动;培育发展30支志愿服务团队,形成12个特色服务常态化项目。中心被评为2014 年一2015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直通车项目荣获2016年上海市群众最喜爱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

“幸福红包”创优社区志愿服务水平

中 心 运 用“ 互 联 网+ ” 的 理 念, 结 合“1+6+37”的网络优势,在“友谊发布”公众微信号设立“幸福红包”子平台,通过“线上征集”“线下服务”“积分激励”等栏目,有效解决了社区居民公益需求多样化、社区单位资源个性化、志愿者服务时间碎片化的问题。

“需求类”红包聚焦民生现实需求

通过“幸福征集”栏目线上发布需求类红包,同时在37个居民区中设立“幸福箱”线下征集红包,双线征集搜“红包”,实现“红包征集”无死角。着眼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服务类”红包汇聚社区服务合力

整合志愿服务供方资源,线上发布服务类红包,涉及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传播、扶贫帮困等各个领域。不断丰富共建协议内容,完善“幸福红包”的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志愿服务供方广泛参与社区共享共治。

“福利类”红包反哺服务志愿者

建立“幸福红包”表彰机制,通过“幸福达人榜”栏目,对志愿者给予积分排行,并开展“红包达人”“积分评星”等活动,激发志愿者的荣誉感。通过“幸福商城”栏目,进行积分兑换奖励、中心发放福利类红包给予志愿者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回馈,完善“幸福红包”的激励机制。

信息化平台实现高效精准对接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类红包进行信息审核、归类整理,建立“服务日志库”“服务标签”,通过“幸福的我”栏目完善“志愿者标签”等信息, 不断充实“志愿者大数据库”,为志愿服务的高效检索和精准对接提供技术保障。

中心致力于将“幸福红包”打造成志愿服务的“资源调度站”“项目配送站”“保障加油站”“活动枢纽站”“民情气象站”,契合了志愿服务工作信息化、精细化、便捷化的发展趋势,在供需对接、服务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增强了社区多元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中心自创立以来,吸引了街道辖区各居民区、社区单位和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至2018年,注册人数445人,150余家社区单位和3 000余名志愿者发出“幸福红包”370余个,700多人从中受益。

猜你喜欢
南站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孝南站SFM编码电路设计缺陷分析处理及建议
为志愿者加油
神池南站视频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