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联用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2020-01-02 03:38
人人健康 2020年9期
关键词:列奈瑞格有效率

袁 龙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 266590)

目前随着我国患病率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患有各种疾病,在众多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为糖尿病[1]。此疾病具备发病率较高的特点,2 型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的疾病,并无根治的方法。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服用药物或者外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情况[2]。常用药物为二甲双胍,虽然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单一用药效果较差,此次我院选取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取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 例。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41-75 岁,平均年龄为(56.3±2.8)岁,男女均为25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0-75 岁,中位年龄为(56.8±2.1)岁,男26 例,女24 例。实验组、对照组病人一般资料均无差异,P>0.05。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排除有智力障碍患者、排除有精神抑郁的患者、排除有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瑞格列奈(国药准字H20000362,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瑞格列奈起始剂量均为1mg,3 次/天,餐前口服,1 周后据2hPG 调整剂量,直至2mg, 3 次/天[3]。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12020587,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新制药厂)联合的方式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在餐中或餐后每日2-3 次服用药物,每日最多不可超过2g。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观察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血糖水平和治愈率进行综合对比,治疗有效率的数据对比用X2检验,血糖水平对比用T 检验,用(±s)表示,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 时,有临床对比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中有治疗显效患者35 例,治疗有效患者12 例,治疗无效患者3 例,实验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94.00%(47/50),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显效患者26 例,治疗有效患者14 例,治疗无效患者10 例,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40/5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X2=4.3324,P=0.0373)。

2.2 血糖水平比较

对照组病人的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 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mmol/L,分别为6.4±0.4、8.0±0.5、7.4±0.5,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 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mmol/L,分别为5.0±0.4、6.5±0.4、6.7±0.4,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t=24.7487、21.2132、7.7302)。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已经被我国医保列为慢性疾病之一[4-5]。目前我国2 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4%,我国糖尿病发病例数占全国总患病例数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关键。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与遗传基因,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糖尿病在临床中以药物治疗为主,二甲双胍为常用药物,虽然能够降低血糖,但是效果较差,因此联合使用药物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二甲双胍是一种降糖药,能改善患者体内的葡糖糖,提升代谢水平,减低血管不良反应的产生。瑞格列奈是一种具有氨基酸结构的促胰岛素分泌新型口服降糖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为了验证其临床价值,本次我院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再次验证其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使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2 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列奈瑞格有效率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危化品停车场选址及运营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osthole binding to human serum albumin
瑞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疗效观察